??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話不多說,切入正題。

【個人筆記】
?第一件事:吸血鬼與疾病相連
兌現自己寫感想的承諾,順便把身為重度哥德粉曾經接觸過的資料和疑問一起筆記過來。 片中Laura Westerngard教授提到的老鼠象徵鼠疫=吸血鬼、外國人(外來客)帶來疾病這件事。 去年五月我在查閱「肺結核」時,讀到這則舊事件:Mercy Brown的吸血鬼事件。
這起肺結核感染影響了:
?洛夫克拉夫特─The Shunned House 畏避之屋
?伯蘭史杜克─Dracula 德古拉
其實當時看到這件事最震驚的不是上面兩位大老的取材,而是為什麼肺結核可以連結到吸血鬼XD?
WHY?雖然白死?。ㄋ追Q)患者也是病懨懨、臉色蒼白、嚴重會咯血,但什麼都能和吸血鬼扯在一起沒道理啊。Mercy Brown事件末端有提出當時因為諸多因素,導致Mercy Brown的遺體碰巧下葬未能順利分解,繼而引發一連串了誤會。這起事件讓我忍不住會去思索,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作家用吸血鬼來代表疾病還是疾病先引來吸血鬼聯想,該說雞蛋蛋雞已經混合在一起了?
紫質癥(卟啉癥)這點之前也看過不少討論吸血鬼來源的書提出,當然包括狂犬病的說法。這部分的論點比較好找來源,畢竟真的很多。當然提到狂犬病就不能不提,有些書裡在研究語言這區域,發現狼人和吸血鬼的原始命名稱呼在部分地區有一定關聯性,這點要去看東歐地區的傳說。
手邊目前沒解答,應該也很難追溯(完全想倚賴各界教授*欸)。我最擅長的技能是提出各種質疑……話雖如此,後來這疑問可能讓我在幾年前噗浪盛行過考古學家撰寫的《砍頭與釘樁》裡找到答案,這本書仍在細讀,看完後再將心得感想列整。
?第二件事:吸血鬼反映的社會流行風潮
很喜歡解釋《黑影家族》這段,反過立場來看吸血鬼不再單純反派的分水嶺,而且可以投射觀眾的同情同理,和思考身為人被強制扭轉人生的這些情感。
當中最想取笑的一段──強迫癥吸血鬼(X)
。教授教授教授接不接受email發問?想知道這個來源的考據源自於在哪裡?近幾個月透過加拿大研究吸血鬼權威之一的伊莉莎白米勒教授撰寫的文章,發現她推敲的來源點許多是來自於愛爾蘭傳說?,F在興奮地彷彿還在學院讀書時,啊──我希望有互動式的哥德文學課程。

?第三件事:同性戀隱喻
河道追蹤的噗友數個月前寫過一篇她讀《德古拉》時,察覺關於同性戀潛要素這件事。個人讀《德古拉》倒覺得還好。自己平??词颤N都重口味,關於《德古拉》寫作方式,我認為屬於非好此道的讀者普遍都能接受的範圍,所以沒太大的想法。但自己可以理解也能接受隱含同性戀的說法。很可能只是因為相對其他作品來說我覺得原作很淺,所以自己體感不太到。
這方面個人更贊同米勒教授的研究文……有些時候作品隱喻會被解讀成某種疑似藍色窗簾方向,非常有可能受到當代評論家流行的價值觀扭轉,譬如《德古拉》中的吸血,20世紀很多評論認為吸血帶有性暗示,不過倘若作者確實僅僅描寫吸血鬼肚子餓呢XD?
補個Westerngard教授提起火辣的《真愛不死》。除此之外比較少點人知道的女吸血鬼《卡蜜拉》就有更明確的蕾絲情節。這本導致我後來看到卡蜜拉這名字的女孩,都直覺哇她哥德(錯誤示範)。本身喜歡看哥德文學不單是因為恐怖、愛好想像力馳騁的刺激,有一點可能是自己還滿喜歡思考打破禁忌相對應支付的代價,或者何種思維成為了某項禁忌代名詞,背後實際上又會是什麼情況。
?第四件事:半吸血鬼 VS 神棍
半吸血鬼變成吸血鬼獵人,死了之後再變成吸血鬼這種循環設定,很像是多數作品的套路了。《斯拉夫與東歐民俗的信仰-吸血鬼篇》是自己首次發現有樂於鑽研東歐史的同好Jean de Fran?ois的彙整,為吸血鬼傳說寫了篇整理文。在「達姆拜爾」(Dhampir,半吸血鬼的音譯)那段解釋上寫出了神棍的內容。對方有列出彙整的參考書目,真的很令人好奇,不曉得實際出處,有空再去和對方討教。
?第五件事:當吸血鬼對人類不具有毀滅性
《血色入侵》沒看過,看博士介紹有點想瞧,當吸血鬼和人類不再是狩獵者跟獵物肯定可以手牽手一起去郊遊(?)只是這樣似乎會少了一點鮮血的危險魅力和刺激……
《夜訪吸血鬼》小說跟電影,兩個字,愛作。(恕不論影集) 意外發現很多吸血鬼同好很喜歡夜訪欸
,這部對同性展現的渴望、情慾和性慾,真實是不用實際上的性關係也可以表現出來,而且完全符合到體液交換這點是重大的連結。 即使重點不放在同性方面,我覺得身為一個異於常態的存在,從人轉變為吸血鬼那種情緒感性跟理性上的抒發、追求、絕望、崩壞相互交織就足以讓它成為非常豐富的作品。巔峰啊巔峰。

談到《暮光之城》是21世紀的資本主義終極目標XD,忽然懂以前看過的內容了!博士果然厲害。看起來歸類在這裡也合適,他們不再是威脅(素食吸血鬼),而是人人想成為或與之偕同的對象。原來《家庭屍篇》也用上肺結核,光是諷刺帝國主義即有值得一看的價值。先列起來再等有時間緩慢消化。對應以前芒果桑寫到的《帝國哥德》(Imperial Gothic),有種他們當代果真的會為這些事情反動的……共感?
「音效是恐怖遊戲的精髓?!?/font>

【個人筆記】
這支影片適合搭配這篇文章《Horror vs Terror:恐懼的詞彙》閱讀。沒錯!很認同音效才是精髓這點。通常音樂音效關掉,恐怖感直接減半,對我有時候遊玩過程中,覺得太緊張也會音量關小。仔細描述:安靜環境中帶有某種生物潛伏感的音效,會讓人很不安,再來詭異音樂加成會把緊張感持續開到最大化,這時候jump scare再進來,就直接哇一聲爆炸性能量釋放
!

等到摸清楚是什麼東西,厭惡感直線上升,狂打猛敲(不是
因為恐怖片還是驚悚遊戲而認識的音效製作樂器之一:水琴 waterphone,水琴我有拿來創作成某個深海OC的名字,瓦灃。
?<個人>若對某件事物很熱衷很有興趣,那麼一定會花時間去鑽研它。腦中時不時會為此浮出點子、有些想法。
?<團隊>團隊合作裡不單是自己的點子,重視的是整個團隊中能夠提出更佳的點子。
關卡設計從紙上地圖開始。這原理和寫小說要大綱跟延伸細節;畫漫畫需要分鏡、人物和場景設定的流程意義類似吧?沒有地圖很難導引想像空間。舞臺要有佈景才好讓演員演出。需要花點時間上手,但隨著時間會累積的遊戲機制。嗯,我也喜歡這種成長的參與感。
?<氣餒感─難度控制>設計殺死玩家10次,最後玩家棄坑並反應遊戲公司,笑死

?<疑問>人類感受到恐懼的流程,上面我以玩家角度玩遊戲時感受到的驚悚誘發過程,對應Glen Schofield後面討論《遊戲中的音效設計》完全相同耶。他將這個稱作「刺點」。 這裡有個疑問是刺點的原文用什麼?刺點的搜尋只看到攝影術語有關。
這篇文章由於均是個人學習筆記,有些疑問當刻沒有答案,文句組成也因為按照瀏覽影片進程來記事,某些細節沒有描寫出來於是整體閱讀感顯得比較破碎。
自從2022後半年手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濕疹襲擊後,關於巴哈更新不僅速度慢下來,連平常的心得感想分析亦緩慢更新,畢竟個人希望自己的小屋還是以原創為主體,會盡量保持平常心的繼續更新。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