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開卷詞點出物語的要旨,祇園精舍鐘聲透漏強者盛極必衰的無常之理。這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創作的主題,如《桃花扇》云:「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而在西方,《布蘭詩歌》中則控訴命運是殘暴的主人,而凡人如在「命運之輪」上飽受凌遲。
不過,《犬王》並未收錄在《平家物語》中。《平家物語》也無《犬王之卷》。通過電影介紹可得知,《犬王》故事亦非發生在平安末期的源平合戰,而是設定在平家衰亡後一百五十年之後的室町時代。
主角是能樂師犬王與琵琶法師友魚。
能樂自日本古代飛鳥時代,便與神道的法會祭禮相關。古希臘戲劇中的面具,代表著所扮演的角色,衍生出“人格”一詞。面具的表裡轉換,在故事裡也常用以身分、人格轉換與假冒。而在日本中古時代,琵琶法師等雲遊僧侶傳唱《平家物語》等軍記物。其中,瞎盲在東西方皆有深信在失明之後,失明者能透過看見「神靈」、「未來」或某些常人不可知的事物為代償,如古希臘神話中盲人預言家忒瑞西阿斯、共用一眼的命運三女神,如《春琴抄》中佐助企圖在女主角的盲眼中窺見之物。
故事正是主角們與鬼魂間法會。
《犬王》故事設定在足利義滿年間,是室町幕府權力極大化的時期。義滿是日本史上最接近取代天皇的將軍。在獲「日本國王」的封號後,隨時都能取天皇而代之,對應著平家物語中武家政權的如日中天,卻又隨即病逝。
既然是描述「無常」的故事,《犬王》應該是蠻沉悶的故事吧?然而,以上針對劇情設定的分析,頂多只能推測原作者古川日出男的創作意圖。湯淺肯定會把這套業果報應的故事演成吵吵鬧鬧的搖滾表演,最終打碎、推翻以上五百多字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