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有一門學問叫編採寫作,現在大學的中文系為了與職場接軌,也越來越多學校開設相關課程供學生選修,我個人建議如果將來想當編輯,不管是不是要入傳媒行業當編輯,都要去修一下。
之前有提過編輯要幫人代筆寫書,作者本人將自己的理念跟想法,藉由錄音的方式提供給編輯,請對方幫忙代筆寫下的狀況是相當常見的。
也可能是提供一份素材給編輯,這份素材可能是:1. 該作者的演講稿。 2. 節目的企劃書。 3. 作者平時的臉書、IG或推特粉專貼文。 4. 書本骨架。
不論是錄音檔,還是上面提及的四種稿件,其實處理起來都差不多,就是耗時問題,不太一樣的點在錄音檔要從頭寫到尾,沒其他東西幫你省字數,但最簡單的也是作者想寫的東西都在檔案裡,抓重點整理完潤稿就好。
下面四種稿件,骨架是最哭夭的,這個我等等會說。至於作者平時的貼文其實蠻麻煩的,麻煩的點不是在撰稿或整理,而是在作者想寫在書裡的東西,跟平時貼的文沒兩樣,那......讀者幹嘛買這本書?編輯理所當然會希望作者加一點額外內容,一些網路上看不到的貼文或內容。
至於漂亮的女生,有可能編輯部門會要求加入福利照片,但還是得看作者本人網路形象來決定,不太可能叫黑嘉嘉來滾床單給讀者看吧?但如果換成雞排妹,她不走這路線難不成走文青路線?
一、如果不需要代筆,就給作者方向
相信有寫書的作者都有過那種:腦袋明明很清楚知道要寫什麼,然後打開WORD時就愣住了,因為不知道該從何開始寫起的狀況。
常寫的人都會發生這種事了,不常寫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辦,打開WORD好像一片雪白沙漠,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
所以編輯在第一次開會,就要幫作者釐清要寫的方向,假如是自傳,那可以簡單點從自己的人生理念寫起,每天堅持做哪些事?為什麼要做?是什麼開始讓自己養成這觀念的?然後再從成長史、家人開始寫起,慢慢地在書裡面把自己的給建立起來,通常作者都是缺一個指引,幫他們引導後都會變得文泉思湧。
如果作者全都寫完了,結果字數才兩萬,編輯就要開始去看哪些東西不完整、可以加入哪些讀者會有興趣的東西、或直接一點,去找一位文采好的寫長篇推薦序,最好給我寫五千字出來,一定幫你留頁數湊整臺。
像我看過最狠的,是以前買過一本春天的小說,整本書兩百二十多頁,小說正文一百七十幾頁結束,你可能想說:「誒?剩下的頁數呢?」
剩下的頁數他放同作者的其他小說,上面寫大大三個字:「搶先看。」
我當下一整個:
就兩個字:會玩。
二、代筆注意事項
當老闆指派任務給編輯,說要請編輯代筆時,絕對不要擺臭臉或死魚眼,必須要對這份案子充滿自信,這是一個良好的職場態度,就算是個爛攤子也務必要保持微笑,不然對方跑去鬧老闆會很麻煩。
也記得不要邀功,不是每個作者都希望讓讀者知道有人代筆,公司普遍也不會希望編輯的名字出沒在作者欄位,因此就算作者說希望掛編輯名字在作者欄,盡量委婉地說自己只是做整理,沒有寫什麼特別的東西,名字在編輯欄位就好。
千萬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在作者欄掛自己的名字,也不要去跟作者邀功,編輯代表的是出版方,編輯做得好作者就對出版方印象加分,如果還希望對方有新作品會優先跟我們合作?那務必維持良好關係。
前面提到四種稿件,我有說骨架是最難搞的,為什麼?因為骨架很多時候就是.......啥都沒有的意思。
我們想的骨架應該是:「每章節的大致內容。」也就是說我們順著作者提供的東西,去延伸補充就好,通常骨架字數一萬五,我們補肉大概補到三~四萬字。
但理想很飽滿,現實真的很骨感,很多人提供的骨架有跟沒有一樣,裡面寫的就是編輯第一次開會時,提供給作者的方向,例如:「第一章,我跟家人的生活狀況,我有一個妹妹,父母健在。第二章,我事業的崛起,我如何一步步走上來的?」諸如此類。
說真的,這到底跟我們提供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不就是把編輯的開會紀錄打成WORD檔後傳過來嗎?那真的有人會這樣嗎?還真的有,我就收過一次,氣得我直接退回去讓對方重寫。
之前我接過一個最糟糕的案子,是對方提供一個骨架 ,骨架還算完整,包含了這本書應該要有的方向,也包含了我覺得用得到的資訊,結果對方說:「啊!希望你寫的東西能跳出骨架。」
我當下整個傻眼,你什麼意思?跳出骨架?對方說就是希望能跟這東西不一樣,我就有點疑惑地說:「那你這本書.......作者要掛誰?」
「我啊!這本書一樣是我的啊!」
「不是誒!你讓我重頭寫一本書,還不能照你骨架寫,那我們出版方自己出版自己賣不是更快嗎?」
然後對方就很不爽,我就請老闆去理論,最後這本書就解約了,所以會不會遇到怪人?真的會,但在跟對方談解約之前,務必先說服公司為什麼這案子不做了,把所有委屈都說出口,一般來說老闆都會體諒(除非你遇到惡魔)。
從這些案例你就會知道,很多作者其實不會寫骨架,知道為什麼哭夭了嗎?
然後就是我曾經提到的,不要加入個人主觀,就算你討厭這作者也一樣,不要在他的文章裡加油添醋,更不要把好端端的學術書寫成小說,假設今天要協助代筆的人是政治人物,你不能說:「我討厭這個黨。」就在裡面加一堆不相干的東西,或亂寫一通。
出版社是要營利的,在面對作者時務必要保持客觀,公對公,私對私,只要這本書能幫公司賺錢,都要盡力做到好。
但這邊也要提醒一件事情,作者很可能會出一張嘴,其他的什麼也不幹,就出一張嘴說這文章怎樣怎樣,你應該要怎樣怎樣,這種很多,務必要強硬地跟對方說,請相信自己的專業,並說服對方為什麼這樣寫,你是根據對方哪個錄音檔內容、骨架或網路文章去寫的,不然會忙到死。
三、代筆
錄音檔其實就是整理,把你聽到的重點寫下來後,編排順序(作者想到什麼說什麼)、修飾字句(口語化的表達不符合書寫形式)、潤稿(確認錯字以及書本走向是否與開會一致),最後給作者看,作者如果有想加入或修改什麼會在主動聯繫,依我個人代筆的經驗,錄音檔的麻煩處就是比較耗精力,因為要仔細聽每個話語細節,也許作者意外的哈拉也能成為文章的調劑,可以把這些具有他本人特質的話寫進去,強化讀者對作者的帶入感。
同時也要幫作者歸納總結,因為作者在講的時候,是單純的敘述故事,如果當下對方沒說總結,那就要協助對方歸納,不然就是直接問對方(以免總結有誤,但這其實可以在編輯環節確認)。
然後髒話還有不好的八卦內幕別寫進去誒。
作者的演講稿通常會搭配錄音檔,就好比作者他在第二章是想要表達自己的理念,那他曾經在大安森林公園有過一場演講,主旨也是在講個人理念的宣達,那就可以跟對方要講稿後,適當地加入書中。
採訪可能如下:「您在這份演講稿中提到過.......是您的座右銘,那在這段期間,您有做了哪些事情可以驗證您的座右銘?」
對方講完後,我們就可以在書中這樣寫:「我曾在某次XXX事件中,去訪問跟剖析加害人的過往歷程,正如我在大安森林公園演講時,對著臺下X千人說自己的座右銘是.......所以我會把整件事的前因後果納入,而不單純針對一件事去看。」
這只是一個舉例,也可以是其他種形式,這都是要跟作者近一步開會討論的部分。
網路文章很少見,但其實是蠻有趣的,因為網文已經寫好了,編輯要做的比較偏向是重鑄,很多人的網文都可以用廢文來形容,放在網路還好,放進書裡.......隔壁的高中生作文都寫的比他好。
所以編輯比較偏向幫作者添加內容,假如網文是:「失戀了,好幹。」
編輯就會開始問:「怎麼開始的?過程如何?怎麼分手的?那種感覺情緒以及細節都麻煩跟我娓娓道來。」
用寫的不會沒關係,用說的,把感覺都說出來,編輯會用文字把那情感勾勒出來。
網文也有的是寫很長,但要出書時都長一樣的,編輯就要做跟上面一模一樣的事情,從網文中找重點,擷取重要的部分,請作者加以補充,整理潤稿後完成。
那代筆我會建議壓字數,千萬不要說:「這本書我要寫十萬字!」
會死,真的會死,作者根本說不出這麼多內容,全部寫完能五萬字已經很猛了,除非作者真的很會講,不然我會建議壓最低出版字數就好,例如:三~四萬字。如果有大量照片的情況下,可以把版面排散一點湊頁數,但至少可以一百七十~兩百多頁沒問題。
四、後記
這篇文我想不到該問什麼問題.......
總之代筆是比自己寫作還累的活,自己寫的話你要搞耍都行,校園戀愛直接變武打都可以,只要讀者喜歡就好,但代筆跟編劇一樣,要顧慮到很多層面,同時也要開會無限討論,最好的狀況是對方滿意,不用做太多的修改,最糟的就是遇到意見很多、自己又不寫的。
但無論如何,代筆也能適當地磨練書寫能力,以及EQ控制能力。
如果你們喜歡這個系列,不要忘記給予鼓勵,你們的支持是這系列持續更新的動力,如果想了解更多跟編輯有關的資訊,歡迎訂閱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