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很長一段時間沒用自己的作品當閒聊文章的縮圖了。我覺得「plus」或者「+」在作品上是很好的運用,每當作品想要畫後續卻不曉得要取什麼名稱時,掛個「+」就解決了,如果再之後還想要有續集那還能用「Ultra」,若要出作者剪輯版則用「Lite」。
(《不歸夜+》作品封面試畫)
回歸這次閒聊的正題。首先我用儲蓄這一詞彙來為描述自身的股票操作,除了是尊重從總體經濟學角度來看股票是一種儲蓄,至於為何股票不是投資而是儲蓄,除了可以請教Google大神外,亦可請教教導大一總體經濟學課程的教授們;另一方面則是為我當前股票建倉定性,也就是我對於股票的操作都是以儲蓄的角度出發,以防日後從投資扭曲成投機。
會進行這次的計畫檢討,在於我第一次踏進臺股是2021年底萬八高點的時候進場,並參考某些網紅推薦的00878、00888、00896三檔ETF組成的全年配套餐。而當時我會選擇這樣的套餐作為股市生涯開局,一方面是覺得全年配是真的香,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應該沒有耐心等半年配或年配,以季配的方式至少能以每一季給錢的方式適度地給予「我有獲得報酬」的回饋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換新工作後一天僅需上班八小時即可,要知道對於體驗過加班地獄,從年初開工加班加到年底過年前的我來說,一天僅上班八小時是一時間難以適應的新生活,是一種從被操成狗一樣累卻突然過上人類幸福生活般的新奇感覺。總而言之我下班後多了很多時間可以研究東西,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組合是有問題的。
首先聊00878,通常00878可以跟0056、00900看成回顧過去殖利率(878)、關注現在殖利率(900)、預測未來殖利率(56),各個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買了也不必換,持續持有並增加即可。
比較有問題的是00888跟00896,首先00888追蹤的富時指數非常複雜且難懂,可是即便如此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該富時指數認為五大面向(Quality、Size、Value、Momentum、Volatility)會影響股價,只要從這些面向中去選取便能選到好股票,試想當我要選擇股票時,會不會考慮企業的持續獲利能力、市值規模、本益比、過去股價的上漲動能、過去股票波動幅度?如果答案都是「會」,那麼這個選股方式便值得學習。但問題是00888的加權方式實在難以理解,而ESG在當中的影響也難以理解,甚至覺得這ESG只是個噱頭,總而言之結論就是三個字「看不懂」。
至於00896則可以以「賣概念」來描述,因為它跟電動車沒什麼關係,或者以「碳中和」去形容它會比較好,亦或者以「電動車零件供應鏈」去描述它比較好,總而言之我很難去描述它。而當我難以運用簡單地話語去描述時便是問題所在,我居然買了兩檔我自己都不曉得該怎麼去介紹與描述的ETF,可能ESG跟綠能、電動車真的是未來十幾年後的趨勢,但當一檔ETF沒辦法論述一套一聽就懂的選股邏輯時,便意味著這是個模糊、難以理解、不清不楚的東西,必須被汰換。這種汰換跟配息多少無關,股價上漲下跌多少無關,則是我透過一連串檢討發現我必須把辛苦血汗錢投在我看得懂的東西裡,若不趕緊換掉那麼未來獲得的報酬將有極大可能也是模糊、不清不楚的。
當我決定要汰換掉00888跟00896後便遇到一個問題,該如何以儲蓄為核心出發點去尋找新的標的。我覺得這部分可以從幾個面向來進一步檢討,首先第一個面向是我距離30歲還有數年的時間,意味著我距離65歲退休還有大約40年的時間,因此我應該選擇一個市值成長型的ETF,與00878的殖利率型ETF相互搭配形成「我全都要」的組合。接著第二個面向便是我希望獲得多少%的利益,若以去年通膨1.96%的角度去檢視,意味著至少要獲得2%以上的利益才能達到財富保值的效果;再來第三個面向是我需要打敗市場,也就是需要收益表現贏過大盤嗎?回推至以「儲蓄」為核心,以市值成長為標的,至少獲得2%收益來看,似乎代表大盤的0050或者006208便是我的選項,而0050比較貴,所以選006208。
在網上找資料時我很感謝願意在網上分享自己在股海衝浪經驗的朋友,當中有個經驗讓我印象深刻,便是很多在股海打滾多年的朋友究竟賺多少賠多少僅知道個大概,股票是越買越多,當中很多是被套牢不願意賣掉的,甚至多到可以自組一套ETF了,而整體績效大致是慘不忍睹、不賺不賠、賺了又賠,打滾多年只換了個經驗而已。所以我當前認為「少即是多」是值得被實驗與被驗證的儲蓄理念,「少」指的是股票種類,綜上所述我目前僅需購買00878跟006208兩種ETF即可,而「多」則是持續投入,不斷購買那兩種ETF。當前據我推算,若按照每個月領薪水存銀行的速度的話,我大概會在29歲中至30歲前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希望這次儲蓄理念的調整能讓我提前到28歲底至29歲中左右達成第一桶金。
先這樣,之後有機會再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