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小感:在學校醞釀上學情緒的這一個小時,總會去思考今天學生會做些什麼,但這些思慮都是多餘的。他們跟我一樣,思考紊亂而沒有結(jié)構(gòu)。
每個人沉迷的事物不同無庸贅述。像可能不會有人對小教、特教有興趣一樣,都無所謂。我今天想起了羅曼諾王朝的彼得一世,在他任內(nèi)讓俄羅斯走向富強,短短的三十七年壽命,有勵精圖治的一面,也有對親人殘酷,間接逼死不願為皇的長子;有喬裝為百姓遠赴荷蘭學習造船的純樸;在人生最後看見了溺水的人難以坐視,跳下水營救卻讓自己染上肺炎,壯年早逝。
我想成為的其實是這樣的人:矛盾、能做些什麼大事,最後又受限於個人的情感。
事實上,我只能專注小事:逡巡校園,看到早來的學生在奔跑嬉戲,婉言勸阻;注視普通班的學生有沒有哪裡受了傷或是起了爭執(zhí),儘管這些與我關(guān)係甚小,但卻是映於眼簾的小小世界。
國外新聞仍持續(xù)著殺伐。我從沒忘記注視。然而,我必須提前預(yù)料學生在到校後會有哪些行為。
A一天的流程是這樣的:莽莽撞撞下車之後,莽莽撞撞衝進教室,大聲喧嘩,我必須要提醒他早餐吃了嗎?餐袋拿出來了沒?聯(lián)絡(luò)簿呢?要不要噴防蚊液?把外套脫掉放好。有沒有藥要吃?吃完早餐把碗放進餐袋。這時候已經(jīng)快8:30了。帶著A一起去散步,散步完提醒他去如廁,要盯著他不然他會玩肥皂、與同學推擠、玩小便斗的蓋子......。第一節(jié)課如果不如意就會拍桌子,要不然就是一直說話不停,不是一直講車子的名稱,就是爸爸或叔叔身上有菸味酒味,同一件事可以反覆個至少10遍,而且聲量非常大。下課之後莽莽撞撞的跑來跑去,拿著玩具東敲西敲,其他同學坐在位置上他想要幫他們修理椅子(把椅子當成車子),會無視同學感受將椅子拔開,這時就要保護其他學生不會被他弄傷,當然A本身是毫無意識的,因為他是自閉癥缺乏同理而且智能有所缺損。同一個A至少就要處理他10件事以上,更別說我還有其他幾位更重的學生同時間要教育。
對學生而言的大事,或許在我們成人眼中微不足道。反之亦然,我們認為重要的事,對學生可能無關(guān)緊要。如果不先能理解這個,永遠沒辦法與孩子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