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曖昧用意是讓人有更多操作空間,那麼果決則是為了找到更多機會。」
男女之間的曖昧,用意在於測試對方是否適合自己。
當眼前這位女人外貌你很喜歡,但若只判斷外貌就合拍上床,萬一發現對方是恐怖情人或是仙人跳,你的下場會損失慘重。
所以在與對方進一步上床之前,必須要試探對方是不是能上床之後安全下莊的對象。
所以男女之間的過程中才會有曖昧的階段,用意是讓你試探對方,處於進可攻退可守階段。
同樣的,你對於一個目標是否適合你,也可以採取拖延戰術,如果你拖延之後做別的事情時,仍然會想著拖延的那件事,代表這件事對你來說滿重要的,這時你可以開始投入一點資源,比如時間、金錢、注意力,來對待此事情。
用實際案例來比喻,你想要健身,但又不確定能不能持續鍛鍊,那麼你可以每天花個半小時去運動,慢跑也可以,先習慣把時間空出來從事運動項目來做實驗,去感受自己運動的過程。
當你能夠運動長達一個月,甚至會想要多運動達一小時,接著又投入更多資源在減肥、運動相關知識、運動裝備等領域上,也代表這件事情開始進入你的生活之中,此時你要轉去報名健身房一年會員也不是問題。
而我一開始報名就直接一年會員,但不代表我很果斷,因為在這之前我就有在飲食上做學習,我是調整飲食的同時有再考慮要不要去健身,但又覺得健身要花錢所以始終沒去。
最後讓我果斷報名的原因,是因為我光走個樓梯就容易喘氣,覺得這樣拖延下去遲早會沒肌肉不夠強壯,於是果斷報個一年讓自己跑不掉,順便去感受健身對自己的意義。
果不其然,在鍛鍊的同時我也感受到成長的滿足感,於是也持續鍛鍊到現在已經 1.5 年了。
另外我沒說的事情是,我在健身的十年前,就有在練慢跑,一個禮拜跑個兩次十公里,所以我對運動習慣的神經連結從小就建立起來,所以從頹廢到開始訓練的陣痛期我適應得很好。
從拖延到做決定要多久時間?
很多人希望擺脫拖延癥,變成果斷的人,但你若是果斷的人,就會容易遇到恐怖情人的情況,這種沒思考就果斷下決定的基因早在遠古時期被淘汰了。
你會拖延很正常,但一直拖延不做決定是你害怕的結果,因為你沒有其他選擇,卻又不敢執行唯一的選擇,所以才會一直拖延。
當你把拖延放在做決定的過程中,你才能不斷推進。
也就是你可以拖延不決定,但是至少要投入一點資源實驗一下,可能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依照你的事情而定。
比如減肥,要你一個月不吃含糖飲料會要你命,那至少一個禮拜不喝飲料能接受吧?
或者你想學習一項興趣,也許是吉他,那你能不能先去報名體驗課程,感受一下現場氛圍。
甚至你想打個拳擊,找個有試練教學的場地,花個幾小時去感受體驗一下。
可能這些興趣在你體驗以後都沒興趣,但至少你可以不必時時刻刻想著這些想做卻又還沒開始的事情。
這如我常說的
「行動才能帶來思考,不行動則是假裝思考。」
當你不行動,你沒有輸,但你也沒有往前進,當你明白什麼是你不要的同時,你大腦會自動去找更多你可能會有興趣的。
這就像視網膜效應一樣,當你最近想買藍色的機車,你馬路上就會開始比較哪一臺機車的藍色你比較喜歡。
當你發現沒有一個藍色是你喜歡的,你就會開始轉往其他顏色做比較。
但當你不開始去注意藍色機車,你只會永遠在想著要買藍色機車卻不行動。
若你在一個想法卡很久,不如就下去執行並體驗吧。
結論
1、拖延是為了保護你,是很正常的行為模式。
2、不用克服拖延,你應該投入小資源嘗試你想要的事情。
3、行動並體驗,才是增加知識體系的基石,古代哲學家都擅長體驗各項領域。
===============
若文章有幫助到你,投給我巴幣讓我知道!
◎訂閱我的信箱並提問: 表單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