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前讓我抱怨一下,今年剛過完年壞事就一堆,真是夠了。
然後開場提示一下,這系列的文章算是我個人的思緒整理,所以描述上會比較混濁,往後會推出一個比較正式的版本,敬請期待啦
-----------------
如果上一篇文章有好好的去思考和比較,同時也認同我的產業論點,那麼現在你心裡應該會出現幾個合適的產業路線了吧?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第二步驟,就是去學習那些產業該具備的技能範疇。
而技能來說的話,我在這文章會依照技能的特性,將技能定義成三個範疇。依序是:
1. 特徵技能。
2. 公共技能。
3. 軟技能。
首先我們先介紹特徵技能。
比如說若你挑選了雲服務業,並且希望是全端工程師。
那麼大致上你就會需要寫網路服務的前後端,資料庫,或者是還需要會一點佈署技能。
又比如說,你挑選了銀行業。
那大致上你應該會需要寫後端,也需要會資料庫,或許你可能還需要寫一點桌面應用及嵌入式語言。
又或者說,你挑選了韌體業。
那可以想像的是你需要會寫驅動,函數庫,或是需要一點作業系統之類的吧。
這類技能我稱呼它叫特徵技能,也就是在特定行業會需要的技能。
你總不可能期待你在驅動程式的領域練到封神了,但卻要 Google 的前端團隊聘用你對吧?
通常啦,資工系如果你沒有額外進修,你是比較低機率能掌握一些特徵技能 (資料結構之類的我們當它是基礎技能,我在這裡歸納它是公共技能的一種),大家都一樣。
所以呢,如果你是一個沒有任何就業準備的新人,挑選你的特徵技能會是比較妥當的選擇。
最起碼,你可以有相對的自信跟人家談,你是專精哪方面的準工程師,而不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這件細節將造成對方對你的看法,會有決定性的不同。
那麼知道了你可能挑選的產業方向,我們該如何挑選特徵技能去學習呢?
在這裡,我會建議大家挑選高重疊性,並且由抽象到具體,一步一步調整所選擇的技能。
然後開始比較技能的學習存活性,與性價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