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的第一篇XD
事實上這臺9月時就組裝完成了
但年底太忙,一直到現在才能發在小屋上
去年看到新色的NR200P,實在忍不住想加入ITX行列
在我心中,一直都有一個小鋼砲的夢
想像著有一臺超緊湊但效能又超好的小電腦,不占空間、能容易移動甚至攜帶
原本的白色就夠讓我有興趣了
現在還多了4色
看來是時候實現夢想了...
聽說第一次組ITX都會繳學費,畢竟零件規格比較特殊
組裝前花了一點時間做功課後,跑去原O屋買齊零件
附上這次的規格
CPU : R5 5600X
CPU Cooler : AMD Wraith Prism 原廠幽靈扇
MB : B550i aorus pro ax
Ram : G.SKILL Trident Z Neo 焰光戟 F43600C16D 16Gx2
GPU : Zotac 2070 Mini
M2 SSD : SN750 500G +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Sata SSD : 美光MX500 1TB
HDD : WB 1TB
PSU : Cooler Master V750 GOLD 750W 金牌全模組
Case : NR200P 湖水綠
考量到NR200我想使用側透玻璃,所以不適合在側邊的風扇支架上安裝水冷排
除非特地選擇薄扇
不然下置冷排厚度,基本上就得直立顯卡
但考慮到水冷下置的穩定性,且直立顯卡也不適合使用側透玻璃,勢必會影響到顯卡散熱...
種種不確定性都讓我打算先使用風冷,水冷等以後覺得有需求在評估
原本是想使用5800X的
但確定使用風冷後,不知道在NR200P的空間裡能不能好好壓制5800X
使用需求就是軟體開發,會使用到遊戲引擎、3D建模軟體、影片剪輯(大多1080P或2K)
以上考量之後,CPU最後選擇使用5600X,其實就已經足夠應付以上需求的
而且性價比來說,也比5800X好一點點

散熱器打算直接拿AMD原廠幽靈扇來壓,真的很喜歡幽靈扇的燈效...

記憶體的部分,因為想要有酷酷的RGB燈效
豪不猶豫的選擇了芝奇的焰光戟

主機板則是看網友們規格分析後
選擇了技嘉的B550i主板
因為我手上的SN750是有散熱片的版本...

完全放不進去...技嘉給的這個M.2的空間也太剛好了吧...
前面的部分因為技嘉的散熱模組頗大,倒是很剛好可以卡著SN750...

也因為是卡著的關係,所以M.2的螺絲沒辦法鎖,當然也沒辦法使用原本主板附的M.2散熱片
不過想想,這樣若是想拆M.2就免螺絲了耶(?
而且說不定WD的散熱片效果更好也說不定(X
總之,蓋上外層的散熱模塊後就看不到了,眼不見為淨,能讀的到就好(O
然後電供的部分
搭配購買NR200P的組合價,選擇了酷碼的V750 Glod

總之組裝過程有點坎坷,就沒有太多過程照片,零件開箱也忘了(乾
總之機殼拆一拆,把零件都先裝上

可以看到線材都聚集在主板右側,真的頗擁擠...

為了防止等等安裝下方風扇跟顯卡後可能不好接線,先規劃預留出風扇接線路徑

延長線已經暗示品牌XD這次風扇的部分會使用貓頭鷹的NF-A12x25 PWM
接下來就是艱難的接線
必須要將所有主板線材,擠在電供艙和記憶體的小小縫隙之間...

不過酷碼V750的線材給的是黑扁線,接起來還算是輕鬆且不錯看
但就主機板24pin線稍嫌長了點,考慮上方風扇勢必得折了...

到這邊就已經將所有零件接上了
裝上風扇看看
由於手邊只有兩顆A12x25,上方就先使用NR200P預裝的風扇
登登~~~組裝完成
背面的部分
前後大概花費了5個小時
第一次組裝ITX實在累人,不過能好好裝起來、能開機就很慶幸了(笑
恩~好讚
燈光效果讓我很滿意,幽靈扇真的好看 : )
可惜我是使用貓頭鷹
不然如果全都搭配白色ARGB風扇,大概會更炫XD
接下來就是隔天了,進行稍微整線的階段
先把電供的線材重接整理好
話說幸好是使用2070Mini
如果顯卡太長,這邊組裝的時候,走線難度會直接飆升XD
盡可能想辦法讓線走的好看一點...
把硬碟安裝左右相反,可以剛好遮擋擠在這邊的線材
還有一個好處是,原本的SATA線會稍微遮擋到記憶體的燈光,反過來就能解決這問題
因為兩顆硬碟很近,可以一條SATA電源走完
測試看看能不能正常開機

安裝回上方出風扇,風扇線是延長到前方面板後,找隙縫拉下去
為了讓線收的好看一點
湊巧發現手邊有多一顆A12x25,直接換上
至於背後的風扇線就藏在後面懶得整理了,反正看不到(笑

走好線後,用內建的束帶固定好電供跟前面板線材
最後接上顯卡電源
因為是扁線,可以稍微轉側來擋住後方電供的出線口
然後剛好發現多一顆A12x25
裝上後開機大概變這樣

看起來比剛剛好不少,不過感覺還是有點亂(笑
然後同步燈光
完美 : )
最後就是性能測試的部分了
我最想知道大概就是5600X搭配原廠幽靈扇,在NR200P的溫度表現如何
這邊使用Cinebench R23測試
首先是室溫27度,PBO預設,只開啟XMP

最高溫約在78度,算是可以接受
再來開啟PBO

衝上了驚人的95度...頻率從4.4GHz慢慢降至4.36Ghz
看來幽靈扇有點無法壓制住...而且聲音也很吵
稍微學著使用PBO2調整Curve Optimizer,慢慢尋找甜蜜點...

溫度有稍微下降至88度...不過依然頗高

最後還是決定使用預設即可
網路上看了一下,就算使用千元等級塔散
開啟PBO的5600X,溫度依然會來到85度上下XDD
幽靈扇因為開低轉速模式,噪音其實並不大
我個人也能夠接受,何況一般使用也都會戴著耳機就是...
然後也另外測試使用網孔側板,和幽靈扇的高轉模式
安裝網孔側板和玻璃側板相比,下降約2~5度
看來網孔側板對下壓式散熱影響蠻明顯的(?
幽靈扇調成高轉速模式,則可以下降4~7度,但噪音我無法接受XD
遊戲部分簡單測試最近遊玩的兩款
5600X PBO預設
麥塊Win10版
魔物獵人 世界

我個人是覺得以溫度表現來說
5600X只跑預設的話雖然溫度偏高,但已經很堪用
PBO應該就不用想了,幽靈扇太吵
換小塔散表現應該也差不多,但頂多聲音安靜一點
大塔散就要看看能不能裝進NR200了...
目前配置以NR200的組裝來說,算是中規中矩的基本款
非常適合一般日常使用、一般3A遊戲中高畫質都夠用,燈效又好看
如果不想裝顯卡,單純組內顯文書主機,NR200這咖也非常足夠
NR200的組裝系列我預計寫三篇
下一篇是以目前的規格,做散熱上的升級
畢竟大家都希望在ITX的小空間中,將效能利用最大化
這邊也就是所謂ITX玩家想DIY最容易繳學費的地方
適合有熱忱或想追求CP的DIY玩家
最後大概會有一篇統整,NR200的組裝注意事項
給想組NR200的玩家,在選購前的一點個人經驗建議
總之這篇就到這邊結束,下篇繼續加油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