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在定義成功時,都會將完成某個目標作為唯一的成功指標,當我們能選擇的成功只有一種,當你無法得到唯一的成功時就會感到沮喪。
如果我們設多個成功定義,假設為5個,那麼當其中1個沒有達到,其他4個有達到,我們心情就不會那麼沮喪。
但是我們設定多個成功目標並不是為了讓我們不沮喪,而是要讓我們的生活更好,所以我們要如何設定自己的成功目標呢?
「我們不該將成功定義在該目標上,反而要專注在學習到的能力上。」
比如你今年月薪3萬塊,預計明年要提升到5萬,於是你過程中學習了相關工作技能,假設最後薪水沒有提升到5萬塊,並且學習到的技能只有該公司用的上,你氣不氣?
試想想,你利用下班時間與精力去學習公司的專用軟體,你的能力提升了,在公司工作的效率增加,交付價值變大,結果薪水不如預期,甚至別家公司的員工能力不如你,但領的還比你多一點,甚至你學習的軟體市面上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有在用,意思是你一旦轉職,過去所學得毫無用處。
這就是把唯一指標定義為成功的壞處,當沒有成功時,過去所花時間累積的資源變得毫無用處。
那麼,如何將資源花在能累積的事情上?
1、從你要的目標,往回關注需要交付的是什麼能力
比如你的目標是從月薪3萬提升到5萬,為了提升到這個薪水,你會需要學習那些能力?
如果從行銷角度來看,可以是投放廣告技術、文案設計、銷售頁設計、產品設計、受眾設定、節日活動規劃、產品價格組合、溝通技能、簡報技巧、幕僚技能。
2、從裡面的能力中選擇出核心能力
要判斷哪些是核心技能,我建議從跟錢有直接關係的技能開始,因為你追求的是更多的薪水,那你勢必要先提升自己的產值,才有談薪水的籌碼。
當你列完與錢有關的技能,接著要繼續分類那些技能是你離開公司後到其他公司也能繼續累積疊代的能力。
安排完就會是以下
投放廣告技術、文案設計、銷售頁設計、節日活動規劃
當你專注上列技能,有剩餘精力再把其餘技能補齊就好。
就算最後你沒有在公司上得到你要的薪水數目,但是當你有能力,也在該公司做出成績,往後要轉職時也能夠帶著成就成績單去其他公司面試應徵,能力帶在身上走就很難失敗。
撇除職場,我們該如何精進自己的能力?
當我們將成功定義在職場,那我們成長的框架就只有在職場上,當我們職場上能達到我們的月薪標準,卻達不到我們要的生活方式該怎麼辦?
當你有想要的生活方式,職場只是其中一種選擇。
你也可以選擇接案、創業、一人公司、自媒體等方式。
當你想要自己開一間麵包店,當然不可能直接有資金開店,一開始要從學徒開始做起,中間當起員工、店長,之後有了資金才自己開店。
雖然中間過程很辛苦,但當你知道這些職業與技能的學習,都是為了開一間自己理想中的麵包店,那這些辛苦都是你追求成就的過程。
而吳寶春,就是這麼走過來的,當你有想要過的生活,知道要去補齊哪些能力,了解前面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剩下的就是資源分配跟執行上面不斷做調整修正。
結論:
1、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你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學習的能力上
2、職場只是其中的手段,你想利用職場達到什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其他方式能達到這樣的生活呢?
3、當你了解自己理想生活的模樣,那麼中間的過程不是折磨,而是鍛鍊。
===============
若文章有幫助到你,請投給我巴幣給予鼓勵!
◎我的個人網站: 超越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