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報名了臺灣學生會的活動,以為沒報名成功,放心地睡到了下午,便收到了總召的訊息:
「欸你人在哪」
於是我便匆忙地換上輕裝、化了淡妝,去高田馬場的GRANDBOWL打保齡球了。
現場的人數比我想像中少,而且除了總召,全是不認識的學生會的幹部和學長姐,附加一個中日文都說得很流利的大一韓國人。大概幾個月沒接觸大人數社交場合的我,看見學姐們的迷你裙瞬間感到了文化衝擊。明明是來打保齡球的,明明都是臺灣人...我看了一眼周圍,聖誕時分,很多對來這裡約會的日本情侶。裙子、裙子、裙子......我以為我是來這裡運動的耶。
總之為了展現想運動的決心,我第一顆球就打了全倒。從他們異常熱烈恭喜我的態度,就能瞬間知曉:噢,原來是不同種類的人。雖然很清楚把人分門別類並不好,但還是無法忍住這個自我保護機制。
表定上前三名的有獎品,因此我嘗試稍微認真地打了一下,卻發現更多是沒技巧地亂扔。怎麼又又又打出技術球(開花)了...!小時候Wii Sports不是都全場全倒嗎?!這裡調整一下,那裡調整一下...勝負心又日常被燃起的我。雖然最後沒得獎但還算玩得入神了。
但我想說的,更多是看到了其他人令人驚奇的社交模式。像是打了好球時,他們會自然而然舉起雙手和每個人擊掌。他們能夠挑侃彼此,聊共同認識的人的八卦、甚至晚上跟著去酒吧聚會。原本以為他們彼此很熟稔,但事後才知道,他們幾乎是互相不認識的。
「我們等等要去有樂町吃日式晚餐,有幾個慶應的,要不要來?」
『噢,好像可以欸,反正我クリぼっち(剩蛋節一個人)笑』
「我等一下想去銀座買衣服,要不要跟?」
『行啊,我本來也想去GU逛逛』
這樣回答的總召最後卻順路和我走回了宿舍。該怎麼說,這群人真的很隨興。
我是個對人際關係很小心固執的人,因此他們的隨興態度總會令我不習慣,但這或許只是他們的性格中的自定義標準模式而已。前幾個月參與了現充日本人的社團活動,好多人都和我說,下次我們可以去迪士尼樂園!我們去爬高尾山!但最後幾乎沒有下文。好似在友好的假面之下冷冷地看清一個人的本質,再決定該不該與這個人往來。
我很多時候是被丟下的那個人,一開始很傷感,甚至口出惡言。我們相遇於此,看日本的格言曰:一期一會,而你們怎會如此冷血無情!但久而久之也逐漸習慣了。他們心底也了解自己與其他人究竟真正熟不熟。如果以比喻說明交友模式,他們可以說是廣大撒餌,再看看有哪個獵物會上鉤;而我這人擅長的是精準狙擊。
我想只是狩獵的方式不同而已吧——雖說理性上可以如此思考,但感性上還是不易接受此類達觀想法,我覺得面對哪個人都得真心對待。也不是說應該扼殺哪一邊的想法,但對未滿二十歲的敏感心理而言,大腦中尚未發達完全的前額葉,似乎無法讓兩個矛盾的想法共存共榮。
話說回來,總召是這篇的S,想當年的我(茶)
-
認真的話題到這裡為止!
今年聖誕節很開心的是,23日和@cyankuri跑去吃了新宿的超有名蛋糕店HARBS!
本來想點巧克力蛋糕,但水果千層的賣相實在太好就忍不住換點了:
咬下去全是水果香氣......
單塊800日幣上下,但大份量+聖誕節氣氛加成讓我覺得還滿值的。
然後今年送自己的聖誕禮物:
1. 宿舍枕頭實在太難睡,就跑去無印良品買了對脖子很好的軟軟枕頭
日本無印實在便宜又好逛是天堂吧
2. YAMAHA去年出的藍芽耳機TW-E3B,戴起來不會有壓迫感,輕巧方便,音質以日幣5000上下(BIG CAMERA價格)而言我認為非常可以接受。
可以說是充實的聖誕節了吧!
但真心話還是希望明年可以交到更多朋友啦哭。
話說日本人眼裡的聖誕節是要和喜歡的人過的,所以如果想過個很日本的聖誕,我好像得先找到男朋友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