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臉書看到這張圖:
食療的部分我不多做評論,要知道單純靠食物是很難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舉例來說茄紅素可以預防高血壓沒錯,但你要吃兩噸的番茄才能達到這個功效。
我就想光討論生命徵象和實驗數據的部分。
首先體溫正確來說應該是35-38度,甚至這樣說有很大的問題。低於35度叫做失溫,高於38度叫做發燒。但這都是要看所謂的「核心體溫」,也就是肛溫。其他什麼口腔和耳朵溫度標準會比較低,37.5度,腋下溫度則更低,來到37.2度。
額溫一般不會特別參考,是因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所以只是用在比較需要
快速得知的場合。
然後人類的體溫也會因為體溫調控到下午也會變得比較高,一般體溫最低在凌晨四點,最高在下午四點到六點。
說得很複雜,其實一般來說測量耳溫大於37.5度就會開始用冰枕什麼的給病患降溫,38度以上就算發燒了要開始找原因。基本上就是發炎的問題,包含感染、自體免疫或是腫瘤等等的。
血壓收縮壓說85-130mmHg有部分對的,男性我們大概抓100mmHg以下是低血壓,女性則是90mmHg。至於高血壓大概是140mmHg。正常是120mmHg。至於120-140mmHg我們叫做高血壓前期,就是要開始預防高血壓了。高血壓的預防一開始還是飲食運動的控制,藥物反而不是優先考量了。
血脂我們通常看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可以把脂肪從血管運回肝臟代謝,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則會把脂肪運到血管。所以我們不會單純看總膽固醇,而是看個別的組成,稱作lipid profile,如下圖所示:
心跳60-100/bpm這個就比較正確了,但有些正常的人心跳會偏慢,例如特別有在運動的人,我們稱作「運動員心臟」,靜止時心跳可以低到40-50/bpm。他們的心臟除了跳比較慢,還會一次輸出比較多血液。另外老人的心跳也可能比較慢,但突然變很慢要注意有沒有心臟傳導病變(sick sinus)的問題。
血糖,它講的應該是mmol/L的血糖值,但我們一般習慣用mg/dL。除了血糖我們還會看糖化血色素,這是為了看長期(三個月)的血糖控制。當下驗的血糖會特別看飯前飯後,對於糖尿病的診斷如下(來自奇美醫院):
1.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的癥狀,並隨機血糖值200mg/dl。
2. 空腹血糖值≧126mg/dl。
3. 糖化血色素(HbA1C)≧6.5%。
4.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二小時血糖值大於或等於200mg/dl。
5.上述1出現一次超標即可診斷,2、3、4:重複兩次檢測超標或其中出現兩項超標也可診斷。
呼吸就誇張了,正常呼吸是16-20下,如果病患覺得喘,就要開始抽動脈血來評估什麼原因影響了。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感染、電解質不平衡、心理因素等等的。
但說來說去,正常值其實還是要看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也就是「base line」,病人的基礎值。所以健康檢查後發現數值異常,聽醫師評估的即可,也不用有太多聯想了。畢竟有時候真的不是治療數值,而是治療病人本身。
用我很有限的醫學知識稍微更正一下,其實寫這篇我多少有點心虛。如果有學長姐可以提出指正的我會很開心。畢竟醫學知識有的時候覺得稀鬆平常,但真的準根究底就會發現自己一知半解而已。
有句話說「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所以可以有機會學習到,便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