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寫某一本知名學測參考書的時候,偶然看到了兩位編者留下的話。其中一位的留言相當正常,就是在感謝大家買這本書、愛用這本書等等;而另一位編者老師則寫了一段看似饒有「文學之美」的話,我在想,可能是因為這本書的特色,才讓他寫出這樣一段話吧?
如果是國中的我,可能會想要把這段文字背下來,好讓我在作文考試裡可以拿到六級分。不過,稍微長大幾歲後,就現在的我而言,我真心認為像編者這樣刻意賣弄詞藻的段落,看起來是相當噁心的。
有人可能會問說:「編者只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在做比喻而已,有什麼噁心呢?」
這個噁心就是噁心在那個矯飾過頭的想像力。事實上,我們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很好,但是在描述一件事或一個抽象概念時,這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就不能夠完全脫離「真實的想法」,因為人會在真實的描寫下產生共鳴,而真實的描寫勢必是不能為了「辭藻的美」而矯揉造作的。
我想,國中以來聽到爛掉的「辭溢乎情」就是這種感覺吧。以「閱讀」為例,有些人撰寫自己閱讀的經驗時,常常會寫「我徜徉在書海」或是「書頁翩翩飛起」等句子。這是相當奇怪的描寫,因為讀書通常該是沉靜的,把「閱讀」或是「書」使用過於動態的字句來撰寫的話,真的很難讓人有切身的聯想。
所以,如果你連大家都做過的「閱讀」都無法寫得讓大家有所共鳴的話,你又如何把那些「可能只有少數人經歷過」的事情寫好呢?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一個人的不悅而已。
反正,我會一直對這些假掰的文字敬而遠之,不管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