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突然跑來和我說「柯P開始在普篩萬華的市場了,之前沉寂不是沒在做事的。」
無語凝噎,不知道怎麼講,只能說:「我知道他有在做事,可是他施政不是最愛說公開透明嗎,為何一個月來都不讓市民知道防疫進度呢?」
要知道整理出可供參考的具體足跡但不公布,跟沒有整理出具體的足跡,完全是兩回事。
要知道整理出可供參考的具體足跡但不公布,跟沒有整理出具體的足跡,完全是兩回事。
像之前才剛在情報不透明的情況下微解封,引發疑慮就是一例。既然想保護市場小攤商,難道不該定期公布對市場疫情做加強追蹤的成果,讓民眾放個心?
最後我們得出的共識是:他不是故意不做事,只是對突發情況無力應對,導致指令下達和資訊上呈等中間過程可能出了斷層。
講究SOP應該是真的,但他指的是自己既有的SOP,而不是遵從現在形成的共同規則,且又非常排斥別人插手。
但現在情況和傳統模式大不相同,並不是中央英明神武,而是各地方都在透過資訊共享,合作重整態勢,情報就是力量。單獨行動難以建立出有效率的體系,臺北市又是重災區,才會弄成現在這個樣子。
結論:政治新貴切入視點固然新鮮,卻有不適應官僚體系難以指揮的弊害。政治太辛苦了,喜歡柯P的話,讓他遠離政壇對他比較好。
****
稍後其他家人也不知為何,看了新聞後堅持「都是林昶佐沒有做事,疫情才會爆發,他還敢來作秀」。
慢著,問題在於他是中央的民意代表,不屬於地方,也不屬於行政體系啊。
一般民眾又常誤解立法委員像欽差大臣領有尚方寶劍,甚至凌駕地方政府,應該無所不能。如果凡事都越過基層和地方長官,直接要求立委天降救世,豈不是代表行政已經腐敗得無法期待了?
立委除了在中央問政等份內事,就只剩下跑紅白帖和在不違法範圍內做人情喬事,是一種類似偶像的存在,沒行政權限,在地方上還真的只能講幾句漂亮話,為市民處理難題,監督市政其實是議員的工作。
若問他有什麼資格在場,大概因為中央行政體系介入了,而他是中央立法機關的萬華代表,去了總比不去好(在選區沒有適時曝光,日久作為政治人物就算是空氣了)。
我們可以討厭他嘴砲作秀,但說他在行政上沒權限,怎麼有資格責備防疫,就有點好笑了。請問批評時政的前提,是有行政上權限嗎?
如果明明是自己份內沒做好卻怪別人,豈不才是做賊喊捉賊?
沒有政治人物不作秀,只有作得好不好看,有沒有觸犯到別人利害而已。
林昶佐錯在以為自己跟基層夠熟了,講什麼話人家都會挺他,誰知道比起立委,基層和地方公務員的關係還比較近。
而市場的管理人也不是等人來摸頭的平民老百姓,往往是包攬當地民生的角頭(意為當地莊頭領袖),林昶佐沒意識到市場管理人在此事上也有民意壓力,竟在媒體面前批評「執行不力」,不啻於在捋虎鬚,自治會會長生氣是有道理的。
自認已經盡力的事還是出現差錯,已經很焦慮了,沒有參與現場出力的人(哪怕對方權責不在此)還來踩自己一腳,自然會滿肚子火。
但是會長的憤怒有理,不代表他對林昶佐「未盡職責」的說法就是合理的。
但是會長的憤怒有理,不代表他對林昶佐「未盡職責」的說法就是合理的。
林昶佐當場發表的言論固然無法解決萬華的問題,實際上也沒多罪不可赦,只是太不會做人,引爆現場雷點而已,媒體彷彿抓到罪魁禍首般一陣猛打,反而讓環南市場的防疫和中央地方合作的議題失焦。
跟著媒體一起集中炮火轟炸林昶佐除了能轉移仇恨,樹立共同敵人以鞏固民意的地盤,還真的沒什麼意義。
某方面柯P倒真的說對了,講什麼「該怎樣而未怎樣」都沒用,就算說得有道理,只要講話的人沒有帶來肉眼可見的貢獻,只想疫情趕快過去的市民根本不會贊同。
面對難挽狂瀾的現況,群眾比起如何解決問題,更傾向立刻有結果,如果沒辦法馬上改善,下一步往往就是要揪出誰是戰犯。
政治新貴稜角多,直覺反應異於有政治背景的人,又普遍和基層有代溝,踢到鐵板滿正常的,只是今天不幸選在媒體前發作,被拿來炒作而已。
有同樣毛病的柯P因為是醫界出身,對患者家屬想要立刻見效和現場負責人的心理,恐怕還比較了解。
假設過柯P當初是否方向錯誤,應該把目標定在以醫療議題為賣點的民意代表,而非需要接觸政治實務的市長,想想似乎不然。因為今天發言場合不當犯眾怒的林昶佐,儼然就是幾個月前的柯文哲。
就連疫情爆發之初還歸中央指揮時,整天呼喊為什麼不全臺普篩的柯P,到現在實際承擔現場壓力後,也改口沒有餘力普篩,可見有些事情旁觀還不夠,只有被實務折磨過,才能了解執行上現實和理想的差距。
無論直向還是橫向,臺灣基層和高層之間的連攜合作,顯然還是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