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龍效應
不知道大家是否耳聞過心理學上某個著名理論:「人會因為他人的期待而表現得更好」?! ?/div>****
逆輸入
希臘神話裡,比馬龍只是一位賽佛勒斯國王,伽拉忒亞則是五十位海之寧芙(海神與海仙女的女兒)之一的名字。
比起源自希臘神話的神靈,經過羅馬人之筆誕生,典故又有點冷門的伽拉忒亞,事實上更接近文學名著出身的幻靈也說不定。但是型月世界觀下角色背景本就虛實交雜,後世懷古的創作被定位成當時正史也是有的,所以官方怎麼解釋都隨他們吧XD
有趣的是<變形記>裡比馬龍被強調的雖然是雕刻家而非賽佛勒斯國王的身份,賽佛勒斯某海濱城市仍引用了<變形記>中他和伽拉忒亞女兒的名字,叫做帕福斯。
帕福斯的立地同時也是希臘神話中美與愛之神阿芙蘿黛蒂誕生之地,昔日阿芙蘿黛蒂信仰圈的中心。
****
補遺
Q:搜尋「比馬龍效應」,常會同時出現「羅森塔爾效應」和「自證預言」(無論事實如何,先入觀的自我暗示會影響人的行為,導致最後真的實現),三者各自的關係是?A: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是透過實驗應證,並引用<變形記>為「比馬龍效應」命名的人。「自證預言」則是由一位叫做羅伯特?金?莫頓的社會學家提出。
所以「比馬龍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是同個理論,內容相近而不同於「自證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