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曾提到一位叫張宏圖的藝術家,最近我買了一本他的作品集「在路上:張宏圖的藝術旅程(On the road:Zhang Hongtu's artistic jourany)」。他曾經在臺灣有過展覽,可惜的是當時我還不知道他,就看看畫集過過癮並簡單介紹一下這位藝術家吧。
話說張宏圖先生是出生於1943年,一個中國甘肅省的穆斯林家庭,他的父親曾被貼上右派份子的標籤,後來他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時也曾熱衷參與,但當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個「資本家」被一群中學生活活打死,讓他開始反思。對他來說,成長過程應該算是空有一身才華但無處伸展的年代,一直到後來遷居美國,張宏圖才開始鴻圖大展。
他曾經畫過一系列關於毛澤東的作品,用各種不同風格和媒材創作,充滿了嘲諷的意味。但我個人特別喜歡的是他的「山水再製」系列,他用一些西方名家,例如梵谷、莫內、塞尚的風格,去重現中國的名家作品,如范寬、沈周等。以往我常見到的東西合璧的作品,通常都是用東方水墨畫的筆法畫出西畫的風格,但他卻是用西方油畫的筆法去重現東方的畫作,我第一次看到時真的是非常驚豔。
↓梵谷style,我相信如果梵谷還在世,肯定會非常喜歡他的作品。
除了畫作,還有些立體的作品,像是青銅器風格的麥當勞漢堡薯條盒、瓷器可樂瓶,非常有趣。此外,他在199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電腦和影像創作,果然有些藝術家就是不受限於固定媒材,什麼都能拿來創作,關於這點讓我又想起了鄭問老師,雖然他們兩人的作品風格大不相同,但我覺得在很多地方理念倒是非常相近。
↓塞尚style,有趣的是他常會直接在圖上寫下一些心得、評價或創作理念。
這畫冊本身,品質倒是非常糟糕,雖然封面是精裝外皮,但裡面是無穿線的膠裝,紙的磅數又大,如果書本開大一點,很快就會掉頁,事實上我買的這本後半部已經整組脫落,和書皮分家了。另外我也不太了解為什麼要採用從書中間往兩邊展開的方式,這樣一來,內頁的寬度就會變得相當窄,閱讀不易,很多作品也因為寬度問題,不是跨頁就是為了放在一頁而縮得很小??傊@畫冊就是作品很好,但畫冊品質極差,這一點讓我十分失望。
希望之後臺灣還能舉辦張宏圖先生的展覽,如果能看到真跡,也算了了一個心願。今天就先講到這,等我日後了解更深入,有機會再來分享更多。
有興趣可以前往他的官網看更多作品。
↓書本是從中間往兩邊翻開,比較少見,這麼一來,每頁的寬度就減半了,關於這點真的讓我不解。
↓莫內style
↓青銅漢堡薯條盒。
↓瓷器可樂瓶。
↓蒙娜麗莎+畢卡索+國畫風格的自畫像(資訊量過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