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7年第18屆金曲獎,這屆金曲獎不論是制度上還是典禮中都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說,算是滿多插曲的一屆典禮,甚至有幾件事改變了未來某些地方,那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些可以說說的?
僅此一屆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團體)獎
可能是當時金曲獎為了拉攏主流客群,或者試圖商業一點,這一屆的金曲獎參照其他典禮的獎項,在這一屆首次嘗試了觀眾票選制的「最受歡迎男女歌手(團體)獎」,也是歷史以來第一個不受評審團決定的獎項。
因為當時音樂串流平臺還不盛行,入圍名單是以已經衰退的實體唱片銷售量為選擇,再開放民眾使用簡訊跟網路的投票方式,算是一種考驗粉絲號召力的感覺。
但是這畢竟和金曲獎的初衷相互違背,畢竟金曲獎本來就不是以人氣為考量的獎項,導致飽受質疑。再加上未來像是KKBOX風雲榜的崛起,或是持續發展的Hito流行音樂獎都是能滿足商業化這一塊的獎項,於是這個獎只出現這一次便就此絕版了,且並不被視為正式的獎項。
最後分別由羅志祥跟蔡依林以遙遙領先其他入圍者之姿(其中能勉強抗衡的只有五月天跟S.H.E。),拿下這座金曲獎座。
第18屆金曲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男歌手:羅志祥
第18屆金曲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女歌手:蔡依林
羅志祥《Speshow》「精舞門」
所以沒錯,羅志祥是真的有拿過金曲獎的,還是空前絕後的獎項。蔡依林也在本屆以生涯第一個代表作《舞孃》從張韶涵《潘朵拉》、彭靖惠《浪費時間是快樂的》、張惠妹《我要快樂》、戴佩妮《iPenny》、林憶蓮《呼吸》這些強手之中,拿下她第一座正規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
第1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蔡依林《舞孃》
蔡依林《舞孃》「舞孃」
第一張以嘻哈饒舌拿下的最佳國語專輯獎
此外,該年度饒舌歌手MC HotDog從軍中退伍之後,加入了滾石唱片發行了首張完整專輯《Wake Up》,其中「我愛臺妹」一度紅遍大街小巷,將嘻哈饒舌從地下帶到主流之中。
最終《Wake Up》破天荒地擊敗蔡依林《舞孃》、張懸《My Life Will...》、彭靖惠《浪費時間是快樂的》、蘇打綠《小宇宙》、昊恩家家《Blue in love》拿下最佳國語專輯獎,也是至今以來唯一一座以饒舌音樂奪下的最佳國語專輯。
這在當時還不像現在如此盛行的嘻哈饒舌,甚至大眾也不知道甚麼是嘻哈饒舌,縱使在這之前熱狗已經發行過四張EP了,但主流聽眾認識他大多也是從此開始。
於是乎對於嘻哈饒舌圈來說,這無疑是令人極度振奮的事情,也更奠定了熱狗在嘻哈圈子的地位,至今熱狗依舊是華語饒舌的領頭羊之一,持續影響、提攜著後輩,讓越來越多優秀的饒舌歌手能夠浮現。
MC HotDog《Wake Up》「我愛臺妹」feat. 張震嶽
目前唯一一位韓裔最佳國語男歌手
其實現在有韓國血統的華語歌手並不罕見,例如畢書盡或是孫盛希都是擁有韓國血液的優秀華語歌手,後者更是近期也在金曲獎有所斬獲。
但在那個時候紅遍大街小巷的、從麻吉底下出道的李玖哲,以他極具情感的嗓音俘獲了大眾耳朵,在那幾年之中都繳出許多路人都會跟著唱的流行歌曲。
有趣的是李玖哲的中文造詣並不好,導致他的歌曲其實都是需要大量羅馬拼音去翻譯的,甚至也用這個方式去演了偶像劇,卻依舊能演繹出富有情感的作品,以這方面來說確實是令人尊敬的敬業藝人。
雖然一度評審認為李玖哲的作品可能深度不太夠,但最終還是被他音質的美妙給說服了,最終李玖哲以《Baby是我》從林俊傑《曹操》、曹格《Super Man》、陶喆《太美麗》、吳克群《將軍令》中拿下了最佳國語男歌手,也是目前歷史上唯一一個韓裔身份的最佳國語男歌手。
李玖哲《Baby是我》「我會好好過」
新設最佳單曲製作人獎、拆分傳統類與流行類
本屆金曲獎不僅僅是把專輯製作人的獎項劃分演奏類跟演唱類,同時也在演唱類之中增加了「最佳單曲製作人」的獎項。
這邊還是老調重彈一下,雖然說單曲製作人感覺是針對EP之類的作品去設立的,但是由於華語音樂專輯中,有一部分的專輯其實製作人並不會由同一個人去統率,更多可能是多組製作人分別製作歌曲、一起完成一張專輯,所以以現今規定如果要報名專輯製作人必須製作六首曲目以上或超過30分鐘的歌曲,否則是不可以報名專輯製作人的。這個時候就必須從專輯選出代表作去報名「單曲製作人」。
除此之外,倘若報名了單曲製作人,就不能再報名專輯製作人了,所以不會有一張專輯同時入圍單曲跟專輯製作人,頂多就是製作人加上最佳專輯這種組合。然而第一個拿下這個新獎項的人是周杰倫自己製作的「霍元甲」。
同時,本屆也把性質有所差異的傳統藝術類分開頒獎,從這屆開始一直到現在,金曲獎每年都有兩場典禮、兩組主持人以及兩個場地,分別處理流行音樂類以及傳統藝術類的獎項。
周杰倫《霍元甲》「霍元甲」
拒領獎項!金音獎誕生的源頭
林生祥老師在本屆客語類大獲全勝,不僅從謝宇威《山與田》、陳雙《問海》、唐銘良《唐野樂團/作伴》中贏得最佳客語歌手,亦從《山與田》、《雪狼人》中拿下最佳客語專輯,但因為林生祥老師覺得音樂獎項不應該以語言來分類,應該要以曲風來分類,認為這個方式對音樂人是不公的,因此直接在舞臺上分別宣布拒領這兩個獎項,並且把獎金捐獻出去。
這個舉動最終有獲得文化部的迴響,三年後創立了以曲風來區分的獎項:金音創作獎,並且有著樂手專有的獎項,林生祥在日後也是金音獎的常客。此後臺灣的音樂獎項大致上區分得很清楚,有專注商業的KKBOX風雲榜和Hito流行音樂獎、主攻流行樂的金曲獎,以及深入樂風評比的金音獎。
同時金曲獎也增設了年度專輯獎,再次打破語言的隔閡,將各個語言的專輯放在一起評比。
第18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林生祥《種樹》
這張專輯,鍾永豐則是在作詞人獎方面,在方言跟國語合併之後,在方文山「菊花臺」、林夕「天下大同」、巫宇軒「阿公的眠床腳」、張懸「寶貝」、吳青峰「小情歌」等強勁對手之中,第二次以客語拿下作詞人獎,亦是在金曲獎上史無前例的紀錄。
第18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鍾永豐「種樹」
林生祥《種樹》「種樹」
本屆金曲獎最大疏失,得獎名單外流?
本屆最意外的事情應該是得獎名單被外流出去,在典禮過程中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反應大概都能推敲出是否知情。
這邊要解釋一下,金曲獎是採取評審團制的,一小群評審會在一段日子之中開會、討論、評選,互相交換角度。這點與葛萊美獎的會員制不同,會員制是大量評審投票但不一定每個評審都有討論或深掘作品。兩者評比方式各有各的好處跟壞處。
而金曲獎和其他獎項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金曲獎評審團一直會到典禮當天下午才會進行最後的票選,而且最後票選結果只有總召才會知道,也就是說,除了總召之外的評審團,是跟觀眾一樣到最後一刻才能確定得獎者是誰。這也是金曲獎具有公信力的其中一點。
(*:經糾正盲投是第22屆才開始)
但是,為了讓典禮進行順暢,幕後工作人員確實可能提早幾步得知得獎者是誰,方便運作處理,所以相當有可能此屆得獎名單是從工作人員那邊洩漏出去的,但最終結果如何也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不過往後幾屆雖然偶爾還是有外流的傳聞,但基本上最後都和結果對不上,把這個缺陷停留在這一屆了,也算是有保留住金曲獎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了。
上文就是這次整理第18屆發生的諸多狀況,不知道有沒有哪些觀眾印象特別深刻呢?或者有遺漏掉的地方也歡迎補充。
以上皆為個人觀感,若有冒犯請見諒。
(圖源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