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 中島 彩雲
塗裝:日本海軍 東加羅林海軍航空隊所屬機(1945年8月)
可能是本系列中最後一架的日本軍機,墨線結構都很簡單,只有一些不奇眼的小問題(模型的起落蓋插孔不對稱、右機翼墨線沒對到),是架漂亮的傑作機。而且還很強手,我這架是老闆幫我保留的。
單發引擎的艦上機,設計用於擔任日本海軍艦隊之眼,擁有極高速速度的偵察型,與同世代的雙發引擎軍機的性能比較都差不多,續航力可超過5000公里,為單發艦上機中最長的單發引擎機。
彗星式在當時為日本海軍數度最快,所以有從事偵察的偵察機型,但隨後碰上美軍新式戰機,日本海軍下令中島研發"N-50"為代號的研發計畫,十七試艦上偵察機於1942年正式展開。
外型來自天山式,算是天山式的縮小版,以美軍戰機速度為假想,在機身機翼的外殼竟可能縮小,捨去可節省航空母艦空間的折翼裝置,提高載油量,機身配合發動機的直徑盡量縮到最細,以及各種最新技術設計出彩雲式於1943年4月完成,1號機原型機試飛幾乎都達到日本海軍的要求,航程跟速度都高過雙發機,並於1944年4月量產。
原設計是用於航空母艦艦上機,卻因為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耗損太過嚴重,暫時作為陸上機等以後再說,一直到戰爭結束。1944年6月20日在馬里亞納海戰中執行偵察任務時遭美軍追擊,駕駛廣瀨正吾以高速甩開敵機追擊,一句"我ニ追イツクグラマン無シ"(我身後無敵機追擊)的電文打響知名度,豎立了彩雲在日本海軍的重要性。
彩雲在好幾場戰役都充分展現偵察任務,還要負責導引地面部隊,空灑鋁箔紙干擾雷達,偵察任務中還要執行空拍任務。而彩雲在駕駛座上裝上30MM的斜槍,因為彩雲可在高空有較佳的性能,因此在本土防空戰也要擔任夜戰機任務,1945年於6月參與夜戰,同年8月1日以30MM斜槍對B-29攻擊,據說沒有戰果。
總生產:463架,現存:完整1架
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
第69期 福克伍爾夫 Fw190D-9「JV44所屬機」
塗裝:德國空軍第44戰鬥機隊(JV44)「紅色13」號機
因為起落架問題,所以改用飛行方式拍攝。與12期比較來看,這期塗裝比較亮眼,模型水準差不多,雖然看不出問題,相當完美,但起落架不好裝,裝上去就脫落。
Fw190D-9,長鼻子朵拉,是傑作機49期Fw190A的改良版,因高空性能不足換裝液冷發動機,Fw190D型,因D型終止生產而換裝新式引擎推出Fw190D-0型原型機,Fw190D-9為量產型。
JV44,為掩護Me262起降的伯勞鳥隊,伯勞鳥隊會在自己的Fw190D-9的機腹塗上非常顯眼的紅色塗裝,也在機身塗上一些黑色幽默的諺語,增加敵我辨識。
(介紹請至12期及49期)
第70期 川崎 三式戰鬥機 飛燕(KI61)「第五五戰隊機」
塗裝:日本陸軍飛行第五五戰隊(1945年4月)的一型丁
比之前13期的飛燕稍有不同,機翼的砲管這期沒有,駕駛座的座位為膚色不像13期的全銀色,進氣口的網狀圖案寬變短了。與13期比較下來幾乎差不多,是架漂亮的模型。
(介紹請至第13期)
第71期 寇蒂斯P-40 小鷹式
塗裝:英國空軍第112中隊的小鷹式Mk.IV(1944年 義大利 奇塔勝安傑洛)
身為臺灣的追機迷,這架哪能不入手,沙漠迷彩圖裝在傑作機系列中它是第一架,非常帥氣,擺在傑作機櫃子裡面非常的嫌眼。只是模型做得差強人意,我這架有些微小一粒粒的顆粒(我猜是起疹)還有點小掉漆和一點髒污。
(介紹請至第14期)
第72期 中島 一式戰鬥機 隼(KI43)「飛行第五九戰隊機」
塗裝:日本陸軍飛行第五九戰隊機
不知從哪一期開始,模型做得非常有質感,沒有亮光,綠色機身也很好看,機腹的銀灰色也很迷人,引擎也做得很仔細,完全比過第5期的隼做的更好。模型挑不出問題,頂多幾個常見的小問題,而我這架倒是有幾個葉片有刮痕和機腹處掉漆的個案。
日本陸軍即將面臨太平洋大戰之前,原本不被看好的KI43隼因為具備半徑100公里的作戰半徑因而制式採用,於1941年6月分發至部隊,而首批接收隼式戰機的飛行隊就是飛行第五九戰隊。該隊在大戰爆發後往東南亞進攻,五九戰隊與六四戰隊用不到60架的一式隼擊落許多的盟軍戰機,表現活躍。
直到新幾內亞戰役,在環境條件與零件缺乏的情況下相當吃力,原本還算好對付的P-38戰機也因為經驗因數變得相當棘手,美軍在東南亞的推進下,日本陸軍逐漸耗損戰力,五九戰隊在1944年2月回到日本本土,之後換裝三式戰機飛燕以及之後的五式戰機執行本土防空作戰。
(介紹請至第5期)
第73期 容克斯 Ju87G 斯圖卡「大砲鳥」
塗裝:德國空軍第2對地攻擊機聯隊 聯隊長 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上校座機
完全把之前的45期斯圖卡重新整理一番,做的非常的好,之前不好的地方都做了改善,原本機腹髒髒的,這次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做得非常精緻,只是這次的問題適用的膠水用點多稍微仔細看還能發現有一處不小心沾錯。
由於原先設計用於俯衝式投彈的Ju87,在大戰期間的快速發展下逐漸失去活躍舞臺,在東部戰線遇上蘇聯的T-34戰車,Ju87逐漸有了轉機,Ju87以D-1型基準發展出G型,在機腹兩翼下裝上37MM機砲用於瞄準T-34戰車頂部而設計,發展出Ju87G,大砲鳥。
因應當時的巴巴羅薩戰役及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以密集度為戰術的蘇聯反制德軍的進攻,大砲鳥設計為低空飛入戰場,並以機砲打擊戰車,精準度高,再打擊蘇聯戰車的狀況下效果明顯,但由於大砲鳥換裝機砲後廢除掛載炸彈能力,在行動中扔與俯衝式的Ju87作戰。但大砲鳥依舊有速度緩慢的問題,容易成為敵機活靶。
不僅面對蘇聯戰機的壓力下,以堅固耐打專門打擊德軍地面部隊的伊留申-更顯得備感壓力,直到Fw-190多功能戰機的出現,大砲鳥才逐漸卸下任務,直到戰爭結束。
性能不算優良但在打擊地面明顯有效果,而後也研發出現代的A-10攻擊機在戰爭中有極大功效,Ju87在原先用於俯衝轟炸用途轉為打擊地面的大砲鳥,堪稱的上是架傑作機。
駕駛大砲鳥的知名駕駛"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上校"本身有30次被擊落的次數,但卻有擊毀超過500臺戰車,超過900臺車輛,9架敵機及數艘戰艦,成為"斯圖卡上校""蘇聯人民頭號公敵的頭銜"。
(介紹請至第45期)
第74期 共和 P-47D 雷霆式“第83戰鬥機中隊”
塗裝:美國陸軍航空隊第8航空軍第78戰鬥機大隊第83戰鬥機中隊機
與之前的47期相比有極大的反差感,這架非常的亮,銀白色的機身超搶眼,幾乎找不到問題,非常完美的模型,與之前多了機尾輪艙蓋的小零件,也有改善起落架不穩的問題,唯一遺憾的事就是座艙蓋不是泡狀式的座艙蓋。
(介紹請至第47期)
第75期 中島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 「友永丈市座機」
塗裝:航空母艦「飛龍」飛行隊長友永丈市大尉座機
與30期相比水準差不多,塗裝比起來這架綠色比較淺,機腹的灰色比較深,都各有特色,做得相當完美的傑作機。
1928年4月進入海軍兵學校第59期,於1931年11月畢業,1933年4月擔任巡洋艦「愛宕」乘員,同年11月成為第25期飛行學生。
1934年7月畢業,擔任艦上攻擊機駕駛員,分發至大村海軍航空隊。11月轉調航空母艦「赤城」。1935年10轉調霞補航空隊。1937年轉調航空母艦「飛龍」參與中日戰爭。後來歷任館山航空隊與宇佐航空隊分隊長,一直到中途島戰役之前並未參與任何作戰。
1942年4月接任飛龍的飛行隊長,同年6月指揮航空母艦「蒼龍」、「飛龍」共36架艦攻裝載800KG炸彈執行中途島戰役,第一次攻擊遭遇美軍的防空炮與戰機攻擊而受損,但行動算是成功。友永大尉認為行動不夠徹底,因此發出「請求第二次攻擊」的電文。但因為日軍的中途島行動被美軍掌握,日軍的4艘航空母艦僅存「飛龍」,友永大尉降落後,飛機只有應急處理後就執行第二波攻擊行動。
第二波攻擊行動由友永大尉率領5架攻擊機與6架零式戰機攻擊一艘美國航空母艦看似沒有攻擊受損,實際上已經被上波被日軍攻擊的「約克鎮號」,而友永大尉也在攻擊約克鎮號中擊落陣亡,而投持的魚雷沒有命中。
(介紹請至第30期)
第76期 梅塞施密特Me262 燕式「阿道夫?格德蘭座機」
塗裝:德國空軍第44戰鬥機聯隊隊長阿道夫?格德蘭座機
這次的Me262比較有質感,以顏色來說這架比較單純,標示圖案變得較少,但這架比較漂亮。
這次的起落架輪胎跟內框都是全黑,與之前有分開顏色算是退步,不過兩架的起落架裝的不固定的問題沒有改變。
擁有擊落104架的敵機的德軍王牌飛行員 阿道夫?格蘭德中將,再試飛Me262發現它的淺力,但因為希特勒為了以轟炸為報復,將Me262轉為戰鬥轟炸機,使得Me262延長研發時間。
因為種種原因,阿道夫?格蘭德中將向空軍司令戈林提出解除戰鬥機總監職務,爾後在1945年2月24日成立一隻完全獨立的指揮JV44中隊。中隊成員來自已經解散或是與原部隊長官起爭執而無法續留的隊員。
由於生產工廠招到攻擊,使得JV44中隊的Me262數量不多,可實用的數量更是不到10架,雖然無法完回戰局,但扔然升空迎戰美軍的400多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從成立到戰爭結束1個月的時間,擁有擊落33架敵機的飛行中隊。
(介紹請至第23期)
第77期 三菱 雷電「美軍擄獲機」
塗裝:美軍擄獲機(二一型生產序號3008)
與第6期的雷電相比,這架非常顯眼,第6期的綠色較深,模型比較也沒甚麼太大的差異,兩架都是完美的傑作機。
該機3008於1945年2月於菲律賓馬尼拉近郊被發現,兩次試飛後因發動機故障,落地時損毀,保存在飛機名人堂博物館的雷電生產序號為3014機。
(介紹請至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