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誰是瘋子,你才瘋子,你全院都瘋子!!
電影名稱:地獄醫院(StoneHearst Asylum)
電影導演:Brad Anderson
電影類別:心理驚悚
分級:輔導級(不人道對待注意)
相關標籤:精神病院、醫生與病患的權力關係
??內容簡介
1899年牛津大學教授在課前展示了女性歇斯底里的案例──伊麗莎·格蕾芙。儘管她抗議自己正常,但教授指出所有精神病患者都聲稱自己健全,如同所有罪犯都聲稱自己無辜。「別相信任何聽見的人事物,並對眼睛所見抱持存疑」。日後年輕實習醫生愛德華來到森林深處的『史東赫斯精神療養院』(Stonehearst Asylum)學習臨床經驗,帶著武裝手下的管家芬恩為愛德華打開了世外孤立的療養院大門,一股無法言喻的詭異氣氛逐漸瀰漫開來……
??貓的感想
本片鬆散地根據愛倫坡1845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焦油博士與羽毛教授的對談》(The System of Doctor Tarr and Professor Fether)作改編。閱讀許多篇感想發現各位都有載明這件事,然而只有《ALLEN專欄 / 誰理智誰瘋狂?從《地獄醫院》看精神疾病醫病關係的權力爭議》蜻蜓點水提及愛倫坡原作的內容,所以本貓決定先簡短敘述愛倫坡原本小說的綱要。點此讀更簡易版大綱。
年輕男子與同伴過境法國,他們途經著名的精神病院「瘋狂之家」後決定參訪。同伴引介院長美拉德(Monsieur Maillard)給男子後便先行離去。曾以特殊治療法聞名的院長告知年輕人,他早已放棄自己的舊理論。過去因為讓病患擁有完全自由,結果反而危險。美拉德承諾會讓年輕人參觀新式替代療法,並請人先帶領他前去享用晚餐。
然而餐會客人們個個顯得怪異無比,不停對年輕人展現出精神失常者的妄想囈語,但美拉德再三保證瘋子們早已被關進病房,在場賓客都是病院的監護者,指醫生、護士、看守人、醫院伙食管理人等等。美拉德向年輕人說明,新療法的系統是由焦油博士跟羽毛教授所發明,更進一步舉例精神病患過度自由,導致反叛並趁看護人員放鬆時監禁他們。
忽然間窗戶玻璃被砸毀,此騷動令年輕人不禁擔憂起是關進病房的病患們逃脫所為。然而後續發生的事實證明,真正被囚禁病房的人們才是正牌院方人士,他們全身被塗滿焦油和羽毛,飲食被限制成僅有水和麵包,而前任院長美拉德自己早已發了瘋才組織起這場叛變。
先說明愛倫坡的故事,是為了跟改編電影做對照前導。《地獄醫院》剛開始確實按照愛倫坡小說的套路,先營造出詭譎又不符合常理的氛圍,後續改編也緩慢帶出了理智與瘋狂間的差異。愛倫坡的故事描述十九世紀對精神疾病及其治療的迷戀,而電影則將普世認定「正常」與「不正常」兩面表現得更加完整,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關於主角愛德華假醫生的來歷,沒有明確闡述。
《地獄醫院》裡正牌院方人士的精神醫療方式實在令人不敢領教,殘酷暴虐把人當實驗品以刺激病人恐懼、強迫插管餵食,還有各種嚴厲懲罰方式來「醫療病患」,其中也涵蓋不尊重病患將其帶到課堂上作為展示品的狀況。當然裡面有秉持正確呵護方式開導精神病患的護士,但遭逢叛變時,只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待遇。
此刻身為精神病患帶頭反叛的假院長Lamb,所採用的方式則是完全相反的尊重。他尊重精神病患的「幻覺」與「不正常」,讓病患自由行動並與院內社會生態融入,剔除了因偏見產生的凌虐行為,一切看似美好。然而改由精神病患掌控療養院後,確實也因認知異常和正確護理知識不足,令管理產生了恐慌和危機。
電影中我認為最好平衡照護者與精障者的橋段,是愛德華嘗試餵食老太太的地方。愛德華同身為精神病患,同理體恤了老太太的精神狀態,配合對方演出兒子從軍返國的回憶往事,說服老太太接受餵食。這段剛好用來突顯後臺「主導病院的精神病患和被囚禁的醫療人員」兩方面過猶不及。
「被分類系統定義的標籤汙名被遮蔽時,我們才會以一個人最實際的言行去判斷他。」這句話摘自這篇《ALLEN專欄 / 誰理智誰瘋狂?從《地獄醫院》看精神疾病醫病關係的權力爭議》,因為落筆切中肯綮,決定直接引用此句,能說是從宏觀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這篇文章也非常推薦閱讀。
補個劇情裡的趣味點。自詡為管家的米奇芬(Mickey Finn),英文中是指麻醉藥酒。米奇芬是一種含有精神活性藥物的飲料,或說失能劑,暗中給予某人,能使他們喪失行為能力。為某人服務「米奇」通常被稱為「用米奇使某人滑倒」,原文即 "slipping someone a m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