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會遇上數不盡的分離,去年我曾在一篇文章寫下這段話:
「 我仍伏案桌前,努力完成繁雜的作業,一輩子都很美國的教授,似乎忘了這一天是道別與迎接的重要日子,老人家早忘了這感覺,因為他們的後半輩子都在分離,所以我不會計較,因為情感無須言語,就這樣指針緩慢卻沉重的前進,它尖端於毫末與細微裡游離,而我們奉獻青春與光陰,從子宮到棺材,縱情與縱慾。」
寫於2017年元旦,淡水老街。
回顧2018年,一月時參加了一場慶祝老教授榮退的學術研討會,會議名稱令人陶醉,叫做〈永恆的長安精神〉。長安,長治久安,曾是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它立足於中國西北,倚東南而傲視西方,長安的精神外放而自信,文化的傳播淵遠流長。
長安的歷史,是中國盛衰的縮影,它曾有過許多名字。最初周王室曾於此建立鎬京,然而周勢力向東之際,對西方的控制便逐漸衰退了,直到犬戎攻破鎬京,周室半壁盡失,鎬京毀於兵焚。
此後秦逐漸崛起,經歷了慘烈的生死相搏,秦人佔據了關中,向東開拓,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然而秦一統天下後,仍以戰勝者之姿統御東方,關中與東方嫌隙日深,最終四海沸騰,天下大亂。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場大戰中,關中迎來了二位新主,楚霸王項羽和老油條劉邦,四年的楚漢相爭,致使關中凋敝,最後,楚霸王英雄氣短,身死烏江。
一生賴帳的平民皇帝登基,坐關中以制四方。長安至此登上歷史舞臺,它高掛漢家大旗,立足於中原王朝的最西北,多次受到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擾,白登之圍,天下震動,漢的國策轉而固守,直到七十五年後武帝登基,才又一次揚眉於玉門關外,多少男兒埋骨沙場,換得一代強漢與盛世長安。
百年後,讖緯與儒家讓國之說興起,歷經王氏代漢與復國,長安元氣大傷,國力內縮,東方的洛陽取代了西方的長安。此後,又歷經二百餘年的寧靜,晉再次一統,但漠北盡失,指得以洛陽為首都,然而晉雖弱,對長安依舊眷眷不捨,定長安為西京。
在強調正統與王權的立國傳統下,陰謀篡國的王朝注定不得人心,隨著司馬氏被掃進歷史塵埃,長安再次陷入戰火,直到隋的建立,長安迎來了短暫的曙光,隋雖以洛陽為東都,卻依舊對長安滿懷希望。隋國祚促短,轉瞬消失於歷史舞臺,壯志未酬之事,只得李唐替它完成了。
唐,中國兩千年來的巔峰時代,唐之鋒芒璀璨於東亞世界,唐人寬容而充滿自信,長安成了盛世的縮影,它的大門永遠敞開,迎接萬邦來朝。唐之所盛,在那開放的胸襟與精神。
自信而高傲的長安,璀璨而輝煌,唐亡以後,再無長安。一千年後,中國再次擠身世界強權之林,然而它的精神早已質變,成了侵略與剝削。「永恆的長安精神」遙遠,卻值得追求。
二月,終於擠出了時間,趕在國際書展最後一天,揮霍的將荷包君往死裡打。
我在二月份的一篇文章裡寫下:
「無奈的是臺灣的教育多半喜歡替學生「規劃」一條康莊大道,若不走在教育者安排的道路上,往往被視為不受教育的、差勁的,我覺得或許大人們可以思考,如此努力的給予學生「答案」與「考卷」,對學生的獨立思考真的好嗎?」
正確答案是一美好的謬誤,它讓人們有了倚恃的繩索,不再徬徨於虛無與無知,那美好的毒藥,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菁英,最後輪迴於一代又一代的挫折之中。
三月的賞櫻時刻,我與朋友手拉手上了烏來賞花,花沒賞著,倒是冷出了一身病,在那期中考肆虐的梅雨季中,我深信臺灣是用雨水堆出的小島。
妳深信臺灣人的堅強,卻無法忽視它用淚水堆積的往事。福爾摩沙,妳總用淚水揮別故人,又迎來下一位過客,無論是西班牙、還是荷蘭,無論是大清,或是日本,又或者是中華民國。誰還在乎山林的神靈與大海的呼吸,那如夢似幻的呼喊,說著誰家的歷史。
四月的心情是雀躍的,故宮鄭問大展的展前作業如火如荼的進行,漫畫家闖進了古老的文化殿堂,帶來了好與壞各種面向的衝擊。臺灣長期漠視藝術領域的人才,當話語權盡被政治所掩蓋,各種顏色的塗抹讓所有人失了真。
我在六月時,陰錯陽差的到了動物園逛了一輪大街,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的聰穎之時,世界的災難便來臨了。萬物之靈是一種詛咒,它使人類驕傲而不自覺,「發現,伴隨著破壞,讓世界蒙上一層陰影。」我們本該為這個地球更盡一份心力,更何況大部分的毛病都與人類有關。
誠如動物園帶有矛盾的教育職責,願哈拉瑞《人類大歷史》裡那哀傷筆調的預言不會成真,人類終究有良善的一面,或許只是少了一點。
七月,是值得被祝福的日子,夏天是戀愛與甲子園的季節。
我們經常在棒球的故事裡,看到高中棒球員與球隊經理的約定。
「我一定要帶妳進甲子園。」無論成功與否,為了某人而奮鬥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故事了,我總認為努力,就是一頭栽進了進去,我的人生態度始終如此,無論是求學或是生活的一切,就像投手丘上的男人,一球入魂的譜寫青春。
「廚羅出征,寸草不生。」九月的秋天是善變的女孩,時而溫暖時而冷冽,在臺灣,妳永遠不知道秋天的下一張臉。
步入了年底,力氣放得一乾二淨,十月響起了催稿的號角,無論你是艾莉絲或是兔寶寶無一倖免。
就像抓不到的寶可夢一樣,做不到的夢想,換一個就得了。
堅持與放棄其實並不矛盾,換句話說「在堅持的過程中,學會放下與嘗試改變。」學習如此,做人也該如此,歷史學包羅萬象,妳經常能看到歷史專業的學生被問的滿頭問號,這是非常正常的事,誰叫歷史太長,而人生太短。
送別了2018,大步向前,回首是為了省思自我,永遠別忘了反省才是前進的動力,愛妳的、恨妳的、鼓勵妳的、責罵妳的,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迎接新的一年吧!
寫於新竹南園 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