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坡最後六回短篇小說加一首詩的賞析可能還要一陣子,因為內容太多了(炸)。最近繼續趕自己的萬聖誕企劃,這次是前兩年參加《夢王國與100位沉睡王子》的徵稿活動,回頭思索當時思考什麼,貌似是無聊想嘗試只有自己會用的這種畫法來表現一下二創?原始檔案要求很大,工作又很忙於是做死,所以當時沒畫得很滿意,舊版放這。現在這是重製修改版!
十月過去了。在這段日子除了最愛的萬聖夜以外,還有一組讓我糾結很多的人物。真實歷史上的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和音樂家薩列里(Antonio Salieri)。莫札特和薩列里根本是從我記憶深層裡挖出來的糾結。既然這兩位音樂家都有一系列宗教相關曲目,姑且於此藉著畫了大天使的名義往下探索。
我和薩列里同天生,與有榮焉,不過薩列里本身有些倒楣。
自己國小就很喜歡莫札特了,深情程度和福爾摩斯不能相論,一個是歷史真身,一個是虛擬角色。個人在不同領域都有特別喜歡的代表性人物,例如歌詞寫作絕對是方文山第一名。以音樂方面而言,莫札特所譜曲的旋律任意一段都可以讓我為之一亮,非常可以理解當時被稱為『天才』的這號人物,尤其是Lacrimosa根本神曲。
當時音樂老師播放《阿瑪迪斯》這部電影深刻地埋入我糾結的種子。倘若是奇幻或虛構那也就罷了,然而我算是個史實考究派(?)電影中描述的薩列里和現實中的薩列里出入很大,於是心底就產生某種潔癖的抗拒:「這不對!」儘管明知道電影不過反映當代謠言、形象塑造、戲劇張力結合歷史作改編,我還是覺得很扭曲。
往昔電腦資訊網路搜索功能還沒有現今發達,而且真的不感興趣的領域外人只要聽說有結合史實,多數時候會照單全收,例如不想再提起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之糾結(寫到爛了),福森我倒還可以勉強接受,畢竟他們都是虛構角色。雖然年幼比較中二,做過想要毀滅羅蘋系列書的舉動(欸),後來還是從莫里士把老福修正成修梅斯勉強獲得慰藉(X)
但是歷史。我覺得那種被謠言抹黑的痛苦,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不過也許現在可以說已經捱過那段時期了?我是指資訊傳播還在成長階段的時期。現在隨時可以看到有人幫忙反證、翻案、提出質疑,進一步考究,此刻覺得好像心裡那份糾結慢慢被解開了。自己還是沒辦法明確地站在類似莫薩還薩莫之類的CP立場啦,僅喜歡看大家推廣他們在其他戲劇作品裡演繹的感情相處模式,縱使有謠傳部分,也會因為觀眾早知道真相為何,而不會對此再抱有糾結和遲疑。說實在戲劇演得確實Bravo。如同薩列里對莫札特的《魔笛》不停道出Bravo一樣,出彩。
(結果曬一堆薩莫,大天使,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