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志還需看天分,蘆鴨自比鴻鵠飛,半生精研飲食譜,下廚毒死異鄉人。」
─ 黑暗料理界小廚羅
周末我與朋友到臺北遊玩,來到一間很有趣的蛋糕工坊,它有個可愛的名字,叫自己做烘培俱樂部。我很喜歡甜點,有人說女孩子有個專門放甜點的胃,這句話所言不假,我就是那勤勞上健身房,只為多吃一塊蛋糕的傢伙。
自己動手做,顧名思義,凡事都得自己來,店家會貼心的替你打理好所有食材跟廚具,而你只需照著教學步驟製作,基本上是不容易出錯的。
有趣的是蛋糕的歷史,至今仍是一團謎,只知道蛋糕這個詞的由來,是十九世紀後的事了,多數的飲食研究,總將法國視為美食之都,蛋糕也不例外,在歐洲,英國與法國曾各領風騷好一段日子,這對剪不斷,理還亂的哥倆好,對蛋糕的品味卻不太相同,英國人嗜吃厚實、內餡較飽滿的蛋糕,而法國人則一如既往的將心力投注於視覺的享受。
飲食的文化是很有趣的學問,如今史學界也正逐漸關注起了這個領域,飲食不只是填飽肚子而已,它還是一個民族、一個文化圈的縮影,正如上段稍稍諷刺的話,法國的文化總是多變又充滿創意,這也同樣反應在蛋糕的創意上了。
製作的過程充滿歡樂,我在抓取食材分量時有些失誤,導致內餡多了些,除了教學說明的「一根香蕉」沒有多拿外,舉凡奶油、蛋黃、蛋白、巧克力醬,我倒是全部都超標了。
一整面牆的食材與廚具,讓喜愛料理的朋友,一整個少女心爆發。自己做烘培工坊,雖然強調自己動手做,但仍然十分體貼的安排了許多員工協助指導,特別是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例如拉花、製作蛋糕裝飾等步驟,經常能看到員工滿場跑,想來這些熱情的員工,想必拯救了許多手殘黨的悲劇發生,在此感謝他們,沒有嫌棄咱們這DNA裡內建手殘的女孩兒。
經過了一番努力,最後將蛋糕送入烤箱,這種感覺猶如看著親生兒子誕生,那種感動很難形容,即使我的熔巖巧克力沒多久就差點火山爆發,還一度發生香蕉內餡位移,造成蛋糕表面板塊隆起,最後還因為操作失誤,卡在模型盆子裡,好在熱心的員工最後拯救了我的蛋糕兒子。
這張照片你能看到我背後的平板,這間店的所有操作步驟,都會透過平板進行教學,不過由於平板的內容有版權限制,所以無法拍攝。
這是朋友製作的蛋糕,當時還未放上裝飾,據說本來名為小花園的蛋糕,最後被裝飾成了亞馬遜森林。有趣的是我們這次蛋糕行,居然沒有人拍下蛋糕的照片,全都糊裡糊塗的吃光抹淨了。
最後,在狼吞虎嚥中度過了一個下午的愉快體驗,品嘗美食是一種享受,自己動手做又是另一番滋味,正所謂吃米不知米貴,以前我還真的不知道蛋糕的製作過程,會如此繁雜,要做出美味的蛋糕,需要的不只是經驗,還有不斷的磨練。
誠如前幾篇文章提及的話,「追求夢想哪有甚麼捷徑,只有日復一日的拼命鍛鍊罷了。」在臺灣,喜愛料理的人很多,但真正成為糕點師、料理廚師的人卻不多,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看的見表面的光鮮亮麗,卻鮮少注意到廚房的悶熱與辛勞,每一道成功的料理,背後都是數不盡的付出與努力。
最後,附上我手持十八般廚具的留影。因為大部分的照片,都還在作為攝影師的朋友那兒,尚未整理完畢,所以只有我自己手頭的部分照片。
「廚羅出征,毒死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