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臺杉所遭到的指控,令人聯想到另外的3個事件。其一是軍火商鐽震案;第二是農業金庫奉命配合做新南向放款政策;其三就是連續數月風波不斷的北農吳音寧事件。 發生在2008年政黨輪替前的鐽震案,在民進黨政府高層操作下,由國防部以國防工業基金出資入股鐽震,再讓公營事業包括中鋼和中華電信的子公司等一起加入,然後動用國防工業基金,金額在20億元以上。幸而國防部最後沒有配合撥款,鐽震公司解散,籌謀此案的特定政黨及政治人物才未能遂願。
之前在立委爆料全國農業金庫將投入新南向ODA(政府開發協助計畫)後,引發農漁民惶恐,因為農業金庫裡的錢是他們的存款。由於外界質疑聲浪大,農委會發新聞稿澄清絕無此事。
不過,蔡英文總統在「第25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擁有7000億資金的全國農業金庫,將作為臺商配合新南向政策發展農業的後盾。農委會農業金融局也表明,《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法,放寬農業金庫可承作OBU(境外金融中心)業務,是為了配合新南向政策。眼見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有可能會被蔡政府丟向執行成效不佳的新南向,農民、漁民能接受嗎?
同理,臺杉公司號稱募集民間資金,但實際上出錢的包括臺銀及泛公股銀行,這些錢也是來自納稅人,投入項目紛雜、前景不明的「5+2產業」,你放心嗎?
為了讓銀行可以投入更多錢到創投,金管會主導修《銀行法》,將銀行轉投資創投的比例從原本的5%大幅提高到100%;創投的投資風險高,一下子增加為20倍,是誰讓泛公股銀行可以如此大膽?更何況這跟前述修法放寬農業金庫可承作OBU業務如出一轍。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以臺北市政府出資未達股權的一半為由,拒絕出席臺北市議會備詢。「而保持政府出資不過半」,也是臺杉避開受立法院監督的法寶。問題是,北農如果真是一家單純的民營企業,吳音寧是憑哪點可以被董事會聘任為總經理?有臉接受政治任命,就不要強辯北農是民營公司。
同理,基金7成以上的錢來自公股銀行,臺杉就別想逃過監督。誰護航誰有鬼。
五鬼搬運 臺杉複製三大弊案 -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