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配給發米發很多,還會發不少肉可以吃到膩
以及把米拿去跟番薯還有高麗菜一起煮很甜很好吃
平常吃海鮮紅蟳吃到膩
#你奶奶家肯定A米
米商富商家庭或者貪污舞弊公務員家庭蓋章
1939年,日本本島都慘到節米運動,同年白米禁止令下達
1941年,進入配給制度
而臺灣當時配的米是連陳倉米都放進去的, 配法是分等級的,自己去查,反正少到餓肚子,只吃配的沒餓到的肯定不是臺灣人,甚至也不太是日本人(日本人配比較多也餓到了)
肉的配發量極少,我真不知道能吃爽吃膩是哪來的,連日本軍警都缺肉吃的(腦滿腸肥貪官論外)
當時的豬隻有建檔,病死也得除戶,民間想吃肉,其實是偷養,然後偷殺,或者與地方警察打好關係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警察也想吃肉的,或說去打擾婚禮等慶祝類儀式就太白目了,還不如混進去一起分。
不要以為有辦法偷養多少,能吃的東西大量管制,農田大量產物全數上繳,各種採集上繳配額也把你的額外製作飼料時間與可能性壓得死死的。
當年,偷養偷殺取肉,在山區還可已凹說是上山打山豬或者跟蕃仔換來的,澎湖當年有沒山豬我就不知道了
而牛也是管制的,還有機會被充軍呢
日據狀態就這樣,能嫌肉多肯定在澎湖是出名的魚肉鄉民家庭,突然想問阿凱知不知澎湖有沒哪戶人家是出名惡霸的
接著談番薯,食用種番薯是光復後才在育種,這之前的是飼料用種,這也是為何老人家對於番薯簽有精神創傷,而年輕人卻覺得『偽臺味懷舊番薯簽』料理好吃的原因,因為品種差太多了,很甜很好吃的番薯青菜粥......這不是味覺有問題就是根本加了別的料,想來是加了安非他命(喂)
海鮮部分反而比較沒問題,在沒有現代化冷凍冷藏運輸技術前,海鮮類大多數是當地賤貨,價低,屬於貧民食品
--------------
文章沒說謊的話,該帶奶奶去看醫生看是不是老人癡呆了
https://www.facebook.com/RSR.lol/photos/a.1591780547752281.1073741827.1587235684873434/1925586534371679
鄭博守 - 【在日據配給狀態吃大量的米】 看了篇奇文,說自己奶奶說澎湖的狀態 日本配給發米發很多,還會發不少肉可以吃到膩...
看看日本本土是怎麼配給的
那個說奶奶戰時配給下很多米還有肉吃的,擺明了鬼扯放屁
https://mainichi.jp/feature/afterwar70/pacificwar/data4.html
戰時配給制之下,吃肉這種奢侈行為可是「國賊」
在當時是要被抓的,不是想吃肉偷藏肉就有得吃
這種撒謊不打草稿的狗屁居然也有人相信
更好笑的是,當年想吃點好料的都被視為「國賊」
看看這一段:
「國賊的行為」として、當局は闇取引を厳重に取り締まった。しかし、経済事件(価格等統制令、繊維製品配給消費統制規則、食糧管理法などの違反容疑)は太平洋戦爭期に急増。検事局の受理人數は1943年度には全國計16萬5945人に達している。
日本人自己都受不了,殖民地還妄想過甚麼好日子?
(看看那個背景設定完全狗屎的臺北大空襲)
基本上是說,大東亞共榮圈並不似日方宣傳般和樂,不過是日本的諸傀儡政權,因日本戰事造成了2000萬人以上的死亡。而且日本以戰爭需要考量推行的金融政策,還為了抑制日本本國的戰時通膨發行軍票或佔領地通貨,搞砸了各國的經濟,戰後亞洲人民所持的日本通貨全成了壁紙 (所以四萬換一塊就登場了。誰的錯?),強徵糧食的「蝗軍」還在區域內造成數百萬人餓死。其他還順帶提及日方對亞洲諸國百姓的虐待等等~~
戦後70年:數字は証言する データで見る太平洋戦爭(7)アジアは一つだったのか? 帝國崩壊 死者は2000萬人を超えた - 毎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