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室又搬了家了
所以比較少發文
這次就PO一下最近買的新工具炫耀一下!
P.S.組裝的時候工作室還沒整理完...背景很亂
首先這次購買的3D列印機臺名稱叫做PING
機種結構:DELTA
成型尺寸:直徑27CM X高30CM
他有分兩種價格,
一種是自己組裝的價格大約五萬有找(較低)
另一種是廠商幫你裝好的價格將近七萬(較高)
我在前年已經被組裝機洗禮過了...所以就打算自己組!沒再怕啦!
這是外箱盒
旁邊是我前年一根螺絲一根螺母裝起來的機器QQ
也陪了我兩年多了
開箱後其實零件不多,也就四盒零件加上三根龍柱...
與其說他是散裝不如說只是把半成品鎖上螺絲插上線而已....
像這個,3D印表機的三軸其實螺絲、馬達、皮帶、感應器早就裝好了
我只是把他立起來所幾根螺絲就可以了
其實三個軸柱裝上去後就完成50%了...
電路版在一開始就都配好了,所以只要接線就行了
組裝上觸控面板
基本上每個部件都是完成品,只要接上主板就行了...這真的方便不少
裝到這邊大概已經90%了
其實很快,不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只要蓋上底板和加熱板就完成了
不過建議先做一下電控的檢查
不然蓋了有問題就又要再拆掉了
開機正常、觸碰操作正常
那就能斷電繼續組裝
其實做到這裡之後我就中斷作業了
因為我臨時想到要去電子材料行買散熱鰭片
3d列印在運作時是依賴四顆不進馬達不停來回轉動的
分別是x、y、z以及擠出機
一般狄卡爾(xyz象限)型的機器會有一軸馬達運作比較不平繁
三角型的印表機則是每顆馬達都轉不停
其中不管哪一型,他的擠出機都是做動最頻繁的
高溫的馬達容易降低壽命與精度,所以如果貼上散熱鰭片,可以更確保機器的穩定度
貼上鰭片之後讓馬達運作時屁股涼涼,這樣印出來才會頭好壯壯!
再來是電壓測量
有加熱板的列印機選擇的電源供應器電壓大概是24v
如果不確定的話可以看一下供應器上的瓦數
有時出廠設定會有偏差,所以要手動測量並做調整
至於四顆馬達的電壓測量我就沒拍照了
購買時我有問廠商這四顆的電壓,所以組裝時我還是在確認一次
因為一個人要兩隻手測量實在沒辦法騰出手拍照
所以我這邊就用紀錄的
擠出機:e ->0.68v
x:->0.65v
y->0.65v
z->0.65v
當然正負0.05v的誤差是還好啦
就算沒調也能印,算我的小龜毛吧
裝上蓋子和加熱板就完成硬體組裝啦~
一般沒經驗的人看說明書組大約兩個小時就夠了
別學我中途買鰭片又測電壓花了三個多小時才裝完,
從下午四點裝到天都黑了XD
照片右邊是兩年前購入的印表機,現在依舊頭好壯壯
不過當時的組裝心路可是舊痛扣的...
附上兩年前的開箱零件照...
所有的零件都是散裝的....
我裝了兩個禮拜才裝起來...
然後上網找說明書和操作手冊並且盲人摸象試了兩個月才真的可以印XDDD
真的是學了不少
不過要我在玩一次我可不幹WWWW
大家可能會好奇價格...
現在這臺大臺的入手大約塊五萬
而另一臺小臺的則是一萬多
其實會做這樣的選擇也是因為當時的經濟考量啦....
隨著設計的東西越來越大
小臺的已經快不適合我用了
再者是一般的組裝機是需要隨時維護和調校的
即便我後來買的這臺大臺的也是,但是他維護起來就簡單很多了
有時間我再來分享3D列印的一些相關知識
最後附上組裝好後附贈的SD卡內的檔案列印
照片玻璃板上有霧霧的是口紅膠
雖然機器有加熱板已經夠了,但我還是喜歡塗口紅膠讓他黏更緊
這個是扣環,用來整線的
其實早期低階3D列印機在開源的時候有一個期望
就是"自己完善自己"
用自己印出來的零件來當自己的零件
甚至於做出下一臺自己
所以三五年前的列印機會有不少零件是列印出來組裝的
不過隨著大家對機臺穩定度與耐久度的要求拉高後
這種列印零件就漸漸的從關鍵零件轉移成次要配件了
一些高磨損、高負重、需要高穩定度的零件漸漸的不用列印件
而改成金屬零件,對我來說是好事
我要玩的是設計而不是機器....每天光修那些零件就飽了的話哪有時間畫設計圖....
對了,當我發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新工作室也大概告一段落了
下面順便附上工作室的照片!
這是L型的模型工作桌複合電腦桌
畢竟新工作室只有3坪左右
只好空間省著點用
這是斜對角的3D列印區
新夥伴!
還有老屁股XD
桌子也是L型的,空的桌面是要做重工以及一些大型工具使用時的空間
這是置物櫃!
上面放了8年累積下來零零總總的工具與材料
說來辛酸,嘗試過不少領域也買過不少耗材跟工具
後來漸漸的有些不適合就沒再接觸了
這些算是跟到我最後的XD
對了,金工還沒被我拋棄喔!
是因為金工桌在我下一期的規劃內
預計放在電腦桌隔壁,期待下次改版時再給各位看圖片喔!
感謝大家賞光啦~
最後的殺必死!新看板娘!米多娜!!!
怎樣!!!我女兒超可愛的對吧!!!!!!!!!!!!!!!!!
所以比較少發文
這次就PO一下最近買的新工具炫耀一下!
P.S.組裝的時候工作室還沒整理完...背景很亂
首先這次購買的3D列印機臺名稱叫做PING
機種結構:DELTA
成型尺寸:直徑27CM X高30CM
他有分兩種價格,
一種是自己組裝的價格大約五萬有找(較低)
另一種是廠商幫你裝好的價格將近七萬(較高)
我在前年已經被組裝機洗禮過了...所以就打算自己組!沒再怕啦!
這是外箱盒
旁邊是我前年一根螺絲一根螺母裝起來的機器QQ
也陪了我兩年多了
開箱後其實零件不多,也就四盒零件加上三根龍柱...
與其說他是散裝不如說只是把半成品鎖上螺絲插上線而已....
像這個,3D印表機的三軸其實螺絲、馬達、皮帶、感應器早就裝好了
我只是把他立起來所幾根螺絲就可以了
其實三個軸柱裝上去後就完成50%了...
電路版在一開始就都配好了,所以只要接線就行了
組裝上觸控面板
基本上每個部件都是完成品,只要接上主板就行了...這真的方便不少
裝到這邊大概已經90%了
其實很快,不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只要蓋上底板和加熱板就完成了
不過建議先做一下電控的檢查
不然蓋了有問題就又要再拆掉了
開機正常、觸碰操作正常
那就能斷電繼續組裝
其實做到這裡之後我就中斷作業了
因為我臨時想到要去電子材料行買散熱鰭片
3d列印在運作時是依賴四顆不進馬達不停來回轉動的
分別是x、y、z以及擠出機
一般狄卡爾(xyz象限)型的機器會有一軸馬達運作比較不平繁
三角型的印表機則是每顆馬達都轉不停
其中不管哪一型,他的擠出機都是做動最頻繁的
高溫的馬達容易降低壽命與精度,所以如果貼上散熱鰭片,可以更確保機器的穩定度
貼上鰭片之後讓馬達運作時屁股涼涼,這樣印出來才會頭好壯壯!
再來是電壓測量
有加熱板的列印機選擇的電源供應器電壓大概是24v
如果不確定的話可以看一下供應器上的瓦數
有時出廠設定會有偏差,所以要手動測量並做調整
至於四顆馬達的電壓測量我就沒拍照了
購買時我有問廠商這四顆的電壓,所以組裝時我還是在確認一次
因為一個人要兩隻手測量實在沒辦法騰出手拍照
所以我這邊就用紀錄的
擠出機:e ->0.68v
x:->0.65v
y->0.65v
z->0.65v
當然正負0.05v的誤差是還好啦
就算沒調也能印,算我的小龜毛吧
裝上蓋子和加熱板就完成硬體組裝啦~
一般沒經驗的人看說明書組大約兩個小時就夠了
別學我中途買鰭片又測電壓花了三個多小時才裝完,
從下午四點裝到天都黑了XD
照片右邊是兩年前購入的印表機,現在依舊頭好壯壯
不過當時的組裝心路可是舊痛扣的...
附上兩年前的開箱零件照...
所有的零件都是散裝的....
我裝了兩個禮拜才裝起來...
然後上網找說明書和操作手冊並且盲人摸象試了兩個月才真的可以印XDDD
真的是學了不少
不過要我在玩一次我可不幹WWWW
大家可能會好奇價格...
現在這臺大臺的入手大約塊五萬
而另一臺小臺的則是一萬多
其實會做這樣的選擇也是因為當時的經濟考量啦....
隨著設計的東西越來越大
小臺的已經快不適合我用了
再者是一般的組裝機是需要隨時維護和調校的
即便我後來買的這臺大臺的也是,但是他維護起來就簡單很多了
有時間我再來分享3D列印的一些相關知識
最後附上組裝好後附贈的SD卡內的檔案列印
照片玻璃板上有霧霧的是口紅膠
雖然機器有加熱板已經夠了,但我還是喜歡塗口紅膠讓他黏更緊
這個是扣環,用來整線的
其實早期低階3D列印機在開源的時候有一個期望
就是"自己完善自己"
用自己印出來的零件來當自己的零件
甚至於做出下一臺自己
所以三五年前的列印機會有不少零件是列印出來組裝的
不過隨著大家對機臺穩定度與耐久度的要求拉高後
這種列印零件就漸漸的從關鍵零件轉移成次要配件了
一些高磨損、高負重、需要高穩定度的零件漸漸的不用列印件
而改成金屬零件,對我來說是好事
我要玩的是設計而不是機器....每天光修那些零件就飽了的話哪有時間畫設計圖....
對了,當我發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新工作室也大概告一段落了
下面順便附上工作室的照片!
這是L型的模型工作桌複合電腦桌
畢竟新工作室只有3坪左右
只好空間省著點用
這是斜對角的3D列印區
新夥伴!
還有老屁股XD
桌子也是L型的,空的桌面是要做重工以及一些大型工具使用時的空間
這是置物櫃!
上面放了8年累積下來零零總總的工具與材料
說來辛酸,嘗試過不少領域也買過不少耗材跟工具
後來漸漸的有些不適合就沒再接觸了
這些算是跟到我最後的XD
對了,金工還沒被我拋棄喔!
是因為金工桌在我下一期的規劃內
預計放在電腦桌隔壁,期待下次改版時再給各位看圖片喔!
感謝大家賞光啦~
最後的殺必死!新看板娘!米多娜!!!
怎樣!!!我女兒超可愛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