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被冊立為儲君者,共31人,其中只有19人成功登基,這31人中有10人被殺,若連同登基後被害者則有14人。
從數據來看,唐的儲君有近五成無法善終,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無怪乎,有唐一代儲君們總是惶惶度日,唐初接連發生四次宮變,中間還加了一段女主當權,所以大唐是個很奇特的王朝,盡管上頭鬧的再兇,下面似乎總能維持風平浪靜。
反正他們李家自各兒去鬧,到時侯上頭的皇帝是哪位,咱們便認哪位就是了。
我想這是當時普羅大眾的心聲吧,這是唐代宮變的奇特現象,除了反武氏的徐敬業來自揚州,剩下的宮變都僅止於長安,不擴散至民間,這些皇族貴冑的各自搖旗吶喊、捉隊廝殺,反正誰上去了都姓李,結果這遊戲規則被姓武的給破壞了,這位姓武的女參賽者,實在過於勇猛,以至於李家子弟幾乎被淘汰出局,好家在李氏一族還保有一位生力軍,就這麼藏著不讓他報名參賽,直到他三十歲那年,高喊著「再不比我就要轉職魔法師了!」,就這麼登高一呼,萬眾響應,拉著一批禁軍,還順手帶上懦弱老爸,把八十歲的武奶奶"請"下了臺,想來當年李淵把皇城蓋的如此雄偉,總算有了點用處,至少方便自家人內鬥。
在明代的皇城,有一條神秘的路,這個路上被立了一座碑,但凡在此復仇的人,基本上官府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萬一在朝中得罪了人,千萬不能走那條路,難保哪天被人給剁了,還無法理賠。
我始終認為唐代也應該如此,在玄武門放個簽到處,要搞叛變的先來連署一下,否則每次東缺一塊,西缺一角,某些人緣較差的邊緣皇族,還請不到人助陣,這場面實在有點寒酸。
話又說回來,唐太宗是唐朝閃亮亮的一塊招牌,反正大唐十四帝,我們只要認識天可汗唐太宗,搞出個安祿山之亂的唐玄宗。好了,基本上大唐的故事就走完了。真的是如此嗎?那就見仁見智囉,畢竟每個人對待過往的足跡,總有不同的看法。
閃亮亮的招牌皇帝太宗,即位23年,前10年是位競競業業、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大唐在他領導下,走出了隋末喪亂,開始蒸蒸日上,貞觀四年,每年都來借錢的壞鄰居東突厥,突然鬧了飢荒,他就這麼順手搞定了東突厥,這一手下的太重,以至於東突厥幾乎四分五裂了,他被封上了天可汗尊號,這是繼隋文帝後又一中國皇帝,得到了如此尊號。
接著他接連設立了五大都護府,誰不乖就打誰,那遠在朝鮮的特別頑固,所以驍勇善戰的他,派了支東征大隊浩浩蕩蕩的殺了過去,結果出發的時候是春天,走到遼東已經是冬天了,好家在那位曾經登上小說主角的程名振,還有日後鬧出了一連串風波的李勛,硬是把這場戰打了個平手。
吃了大虧的皇帝,這時才想起他的左右臂膀,房玄齡和杜如誨,無奈這兩人已撒手人寰,這是皇帝逐漸衰退的開始,貞觀十年他的賢內助去世了,無人管得住這匹烈火成性的野馬了,所以他的貞觀盛世逐漸走下坡,儘管他很努力想維持局面,但已力不從心。
重臣接連死去,給了他一大打擊,另一個打擊是自己兒子差點鬧出了小型版的玄武門之變,這讓他徹底失去了信心,沒多久就沉迷在金丹仙藥上了。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大兒子,當年小小年紀的他,看的自己父親打爆王世充、殺翻竇建德,攻河北、陷洛陽,好不威風!
年紀尚小他便立志要成為和父親一樣的明君,然而事與願違,漸漸的他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囊括了所有大獎,即使他再努力,也只能做到和父親一樣,更何況他只有長相和他父親很像,論腦袋和資質至少現階段沒得比,重臣們,每次都拿他父親作為規勸,總說:
「當年你父親如何如何」、「這是你父親的話,會怎樣怎樣」
這些話他從十歲聽到二十五歲,彷彿他根本毫無價值似的,他想騎馬,大臣會勸他,他想玩耍,大臣會指責他,他只是想交個朋友,大臣會說越禮,最後他只是想靜一靜,大臣還不放過他。
「太子當以讀書為重!」
想來當年要做太子,連當個宅男的權力都沒有,最後他結交了一位表演的男孩 稱心。
稱心稱心,稱心如意,這位稱心和他年紀相仿,他高興極了,整個宮中只有稱心願意和他談心,他們聊了很多宮中八卦,也說了很多太子不知道的事,原來長安這麼大,原來外頭發生了這麼多事阿!
他們越聊越起勁,然而隔牆有耳,大臣們向皇帝告了狀,說這位太子不讀書跑去玩交友,當年還沒有App,交朋友很花時間的,就在太子和稱心越來越投緣之際,老皇帝不由分說先砍了再說,這簡單暴力的方法,讓承乾太子大受打擊,試想你的好朋友跑來找你聊天,結果你老爸拿著菜刀把人砍了,砍完後還對你說「這是為你好!」
想想這情景,你會如何呢?
於是承乾和父親漸行漸遠,他開始出現許多荒唐的舉動,在宮中裝死人,玩誰死的比較像遊戲,玩起cosplay、扮家家酒,要說到cosplay,不像今日大行其道,一個皇子尊貴的身分,跑去玩那種遊戲,這可讓重臣們傷透了腦筋,大臣們還是同一招,先告了再說。
老皇帝的健康每況愈下,眼見這位帝國的後繼者如此舉動,很無奈的動起了改立的念頭,這個想法傳到了宮中,朝野上下馬上亂作一團,畢竟大臣們也是要吃飯的,眼見太子即將失勢,大家除了苦勸,力保維持現狀外,私底下也開始各自拉幫結派,最小的晉王,入主至尊的機率最低,那小傢伙不過十來歲,表現平平,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不過大家都看走眼了,這位晉王的確非常普通,但他的老師可不普通,他的老師是當今第一權相長孫無忌。
晉王這一臉呆樣,也是長孫無忌教他的,他說「你就盡量耍笨,別對皇權動甚麼歪腦筋,記住你的優點,你很孝順又很善良!」
晉王是位乖學生,至少現在是,他除了盡孝道,甚麼也不想,果真在一票競爭人選中,老皇帝看上了這位善良的小兒子,在長孫無忌力挺之下,成功的成為太子了。
當然這是後話了,貞觀十七年前,太子寶座還是李承乾,承乾和四皇子李泰處的不好,兩人終因爭權鬧翻了天,雙方各自聚集了擁護者,甚至有許多人是重臣世家的第二代,儼然一場玄武門再現。
老皇帝的理智終於斷了線,大刀闊斧的將兩位皇子踢出了皇宮,結束了這一場動亂,最後的結果,小小晉王獲得了最後勝利,長孫無忌維持了他第一重臣的地位,不過他沒想到小晉王即位後,不到六年就因為一位女人和他翻臉,最後他的晚景竟以自殺結束。
老皇帝撒手人寰後,這件事也就落幕了,善良的晉王貫徹了他純真的一面,赦免了自己哥哥的罪刑,讓他們重獲自由。
但承乾真的如此荒唐嗎?為何他會從一位明日之星,墮落到謀反?兩《唐書》沒寫,《通鑑》也不提,只說了他本來很聰明,結果長大不努力,其實承乾很努力了,只是自己老爸太優秀,加上他的老爸可是出了名的自大,這位功績顯赫,好大喜功的父親,總愛在承乾面前說著「當年你老子如何如何」,承乾從小就沒得到鼓勵,只有一昧的拼命追逐自己父親,這不是甚麼追逐某人背影的感動劇情,真實情況下,追逐的那傢伙是會疲憊的。
他就這麼過著天天受規勸,毫無自由的日子,無論做甚麼得到的都是「你父親會做的更好」,想來當年穆法沙好險死得早,否則小辛巴肯定也會如此,畢竟都是獅子,唐太宗,大唐盛世的一代雄獅,他的兒子也想做隻獅子,卻始終得不到怒吼的機會,無法展現他威風的一面,最後信心被消磨殆盡,鬧出個兄弟鬩牆。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也如此嗎?
父親高大的背影在前,我們很難超越他,或者我們無心追逐他,現在的孩子得到的鼓勵太少,補習班補的不是孩子們的信心,而是家長們不服輸的決心,最後大家都遺忘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甚麼了。
不過,就是一份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