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篇小說是我在閱讀「現代性」、「國族\文化認同」的讀書心得(被打),但由於近代史很複雜,社會科學也很複雜,所以遲遲未完整動筆。姑且將計劃放置如下:
究竟,是甚麼影響人們判斷自己是甚麼「國家」,「族群」的人呢?而欲探討此問題的這作品,是一部關於三個身世不同,且對彼此出身,或者疑惑、或者堅信不移的文藝少女間,交會的故事。
究竟,是甚麼影響人們判斷自己是甚麼「國家」,「族群」的人呢?而欲探討此問題的這作品,是一部關於三個身世不同,且對彼此出身,或者疑惑、或者堅信不移的文藝少女間,交會的故事。
其中一位,母親是日本人的主角,盛音,是個戴著無框眼鏡的文藝少女。爾後國共內戰,隨著家族與國民黨撤退,而定住在臺灣。雖此,卻心繫著中原河山的「中國人」,更因傾慕社會主義、共產黨,而自認「左傾者」。如何在反日、反共的旗幟下,卻實際上實施法西斯統治的戒嚴時期,尋找自我認同呢?
民國36年,一場戰爭的落幕,隔著太平洋切割了華夏與大和兩民族的文化連結。
民國38年,華夏民族又再一次的內戰,再次沿著海峽分裂共同的記憶。
隨著美蘇冷戰的雙極體系,文藝少女們的故事正要展開。
※人物設定
三個文藝少女:
盛音:中國出生、父親中國人,母親日本,隨國民黨播遷來臺,左派少女。
秦瑟:愛新覺羅滿人後裔,父親漢臣後裔,母親滿族貴族,右派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