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坊有位秀姑娘,年紀不小,個子不大,脾氣特別不好。
秀姑娘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習慣…又或者該說壞習慣。
比方秀姑娘不會騎馬。雖然養了一頭雪白油亮的名駒里飛沙,但是,秀姑娘她不會騎馬。秀姑娘聲稱自己沒有學過騎御這門技藝。
但對秀姑娘來說,不會騎馬和她養了一匹好馬是兩回事,彼此並不影響。
因為秀姑娘把馬送給了別人。
秀姑娘把她那匹幾乎要被各路愛馬人士看殺的馬,送給了穿著洗到些許泛白的袈裟,頂著亮亮的光頭,不論何時何處看起來都是一臉無辜傻楞樣的大和尚。
秀姑娘說,我不會騎馬。大和尚應了個喏。秀姑娘問,你會騎馬不?大和尚又應了個喏。秀姑娘再問,都說出家人慈悲心腸,大和尚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會幫忙不?大和尚單手捻了個佛印,唱了聲阿彌陀佛,說那是自然。
於是秀姑娘將她的馬送給了大和尚。
於是大和尚變成了秀姑娘的馬夫,專門在秀姑娘有所吩咐時載著她天南地北的走。
其實大和尚自己都沒明白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再比方說,秀姑娘和她的師姊妹們都不一樣。秀姑娘不喜歡聽別人說故事,特別不喜歡和尚說故事。
秀姑娘覺得自己聽不下那些佛經裡的故事,每次聽見那些我佛我佛,秀姑娘就有種自己似乎是個妖孽,需要別人教誨佛法來超度的錯覺。
但秀姑娘十分喜歡說故事給人聽。儘管秀姑娘說故事的技術並不是一般層面的差,而秀姑娘所說的故事翻來倒去也不過就是那麼話本小說裡最喜歡的那些才子佳人愛恨情仇。
大和尚對此深感其害。因為秀姑娘的師姊妹們都不願意聽秀姑娘說故事,而若是他表示自己不太方便聽,那麼他就要遭大殃了。
身為公孫大娘的徒子徒孫,秀姑娘的雙兵一向使的很好。
然而比起雙兵,秀姑娘使的更好的是不曉得打哪學來的一套太祖長拳,招招見血,拳拳入肉,凡有幸得見者無一不被打的痛哭流涕。
大和尚幸也不幸,正好是見證人之一。趙家茶館的小二哥悄悄的這麼對著往來的旅行者說,要是哪天和尚頭上長了角、開了花,那保管是秀姑娘一拳拳敲打出來的。
又比方說,雖然生長在以縫紉、刺繡聞名的七秀坊,但秀姑娘對女紅可謂一竅不通。在親眼見證過秀姑娘信誓旦旦地說要將一件破掉的粗布衣補上,最後卻將本來只是破了個洞的粗布衣徹底粉身碎骨化為破布後,不僅師門姊妹,就連秀姑娘本人也對此表示沉默。
沒有人敢讓秀姑娘提針縫補,他們一致認為那是比挨秀姑娘一頓胖揍更可怕的事情。
秀姑娘對於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
秀姑娘說,縫紉這種事情,有大和尚會就夠啦,大和尚你說我講的對不?
大和尚回了句我佛慈悲。
※
大和尚其實年紀並不大。
只是和看起來個子小樣子更小的秀姑娘站一塊,不太大的和尚就像是大和尚了。
秀姑娘是大和尚下山後第一個化緣成功的對象。
雖然大和尚想化的是糧,而秀姑娘給的是馬。
寺裡的師父說,那匹馬造就了一場孽緣。大和尚跟著師父學佛的日子還不算太長,參不透師父口中的佛理與禪,悟不明馬和孽緣的關係在哪。
大和尚只是想,秀姑娘上次說想吃稻香餅,下回去見秀姑娘時,烙幾塊帶著給她吧。也不曉得素味的秀姑娘吃不吃。
雪白的馬踏著緩緩的步伐,從嵩山步往蘇杭,一踏便是一個天涯。在天涯的那端,有個其實並不太小的小姑娘,小姑娘的脾氣發作起來,比什麼都大。
小姑娘的身邊總有個大和尚,老頂著張傻呼呼的笑臉任勞任怨,替小姑娘學著她不會的那一些,陪小姑娘做著她想做的那一些。
也許就這麼陪到小姑娘變成老姑娘,大和尚變成老和尚也不一定。
---
沒有了。沒有後續、沒有完整版。隨便寫寫然後沒有了=3=
好脾氣的大師跟魚肉鄉里(?)的秀姑娘,秀禿CP是我的愛啊!
寫在最後面的:
秀姑娘不是傲嬌,她是傲爆。害羞起來要揍人的。秀姑娘特別喜歡對大和尚說那些看來的故事,假借角色對白行偷偷告白之實。大和尚表示被調戲的有點困擾,但下一次秀姑娘說要說故事給他聽他還是會說好。
大和尚很寵秀姑娘,雖然秀姑娘脾氣很不好,但大和尚就是覺得秀姑娘的脾氣不好不好的很有意思很有幾分可愛的感覺。
秀姑娘不會縫紉所以大和尚學了縫紉,本來只是要補自己的衣服結果不小心學的太好後來還順便替秀姑娘縫了衣服,再不小心連七秀坊獨步天下的刺繡和染印都學會了…七秀坊的姊妹們表示大和尚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情操太過偉大。
除了對象是秀姑娘時以外,大和尚總是化不到緣,但其實大和尚的縫紉品和刺繡染印都能賣出比化緣所能夠化到來的更多的錢。不過大和尚沒那麼多,大和尚把所有刺繡賣來的錢都給了秀姑娘,大和尚覺得那些花用掉的布料和針線染料都是秀姑娘提供的,應該歸秀姑娘所有。
對此秀姑娘的一貫回答是先動手看能不能將那顆禿驢腦袋打清醒,再嘆氣著將錢分成兩半一半說是和大和尚結個緣。
秀姑娘的寶藏是一片風乾的菩提葉,那是很久以前秀姑娘跟著秀坊姊妹上山拜佛時,正在一旁掃著地的大和尚看秀姑娘似乎對菩提樹很感興趣所以從地上撿了片給她的。不過大和尚忘了有這麼一回事。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離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秀姑娘變成了老姑娘,大和尚變成了老和尚,秀姑娘告訴了大和尚,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和尚撿起了一片菩提葉,大和尚覺得那只是片菩提葉,可秀姑娘覺得那是她的心。
秀姑娘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習慣…又或者該說壞習慣。
比方秀姑娘不會騎馬。雖然養了一頭雪白油亮的名駒里飛沙,但是,秀姑娘她不會騎馬。秀姑娘聲稱自己沒有學過騎御這門技藝。
但對秀姑娘來說,不會騎馬和她養了一匹好馬是兩回事,彼此並不影響。
因為秀姑娘把馬送給了別人。
秀姑娘把她那匹幾乎要被各路愛馬人士看殺的馬,送給了穿著洗到些許泛白的袈裟,頂著亮亮的光頭,不論何時何處看起來都是一臉無辜傻楞樣的大和尚。
秀姑娘說,我不會騎馬。大和尚應了個喏。秀姑娘問,你會騎馬不?大和尚又應了個喏。秀姑娘再問,都說出家人慈悲心腸,大和尚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會幫忙不?大和尚單手捻了個佛印,唱了聲阿彌陀佛,說那是自然。
於是秀姑娘將她的馬送給了大和尚。
於是大和尚變成了秀姑娘的馬夫,專門在秀姑娘有所吩咐時載著她天南地北的走。
其實大和尚自己都沒明白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再比方說,秀姑娘和她的師姊妹們都不一樣。秀姑娘不喜歡聽別人說故事,特別不喜歡和尚說故事。
秀姑娘覺得自己聽不下那些佛經裡的故事,每次聽見那些我佛我佛,秀姑娘就有種自己似乎是個妖孽,需要別人教誨佛法來超度的錯覺。
但秀姑娘十分喜歡說故事給人聽。儘管秀姑娘說故事的技術並不是一般層面的差,而秀姑娘所說的故事翻來倒去也不過就是那麼話本小說裡最喜歡的那些才子佳人愛恨情仇。
大和尚對此深感其害。因為秀姑娘的師姊妹們都不願意聽秀姑娘說故事,而若是他表示自己不太方便聽,那麼他就要遭大殃了。
身為公孫大娘的徒子徒孫,秀姑娘的雙兵一向使的很好。
然而比起雙兵,秀姑娘使的更好的是不曉得打哪學來的一套太祖長拳,招招見血,拳拳入肉,凡有幸得見者無一不被打的痛哭流涕。
大和尚幸也不幸,正好是見證人之一。趙家茶館的小二哥悄悄的這麼對著往來的旅行者說,要是哪天和尚頭上長了角、開了花,那保管是秀姑娘一拳拳敲打出來的。
又比方說,雖然生長在以縫紉、刺繡聞名的七秀坊,但秀姑娘對女紅可謂一竅不通。在親眼見證過秀姑娘信誓旦旦地說要將一件破掉的粗布衣補上,最後卻將本來只是破了個洞的粗布衣徹底粉身碎骨化為破布後,不僅師門姊妹,就連秀姑娘本人也對此表示沉默。
沒有人敢讓秀姑娘提針縫補,他們一致認為那是比挨秀姑娘一頓胖揍更可怕的事情。
秀姑娘對於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
秀姑娘說,縫紉這種事情,有大和尚會就夠啦,大和尚你說我講的對不?
大和尚回了句我佛慈悲。
※
大和尚其實年紀並不大。
只是和看起來個子小樣子更小的秀姑娘站一塊,不太大的和尚就像是大和尚了。
秀姑娘是大和尚下山後第一個化緣成功的對象。
雖然大和尚想化的是糧,而秀姑娘給的是馬。
寺裡的師父說,那匹馬造就了一場孽緣。大和尚跟著師父學佛的日子還不算太長,參不透師父口中的佛理與禪,悟不明馬和孽緣的關係在哪。
大和尚只是想,秀姑娘上次說想吃稻香餅,下回去見秀姑娘時,烙幾塊帶著給她吧。也不曉得素味的秀姑娘吃不吃。
雪白的馬踏著緩緩的步伐,從嵩山步往蘇杭,一踏便是一個天涯。在天涯的那端,有個其實並不太小的小姑娘,小姑娘的脾氣發作起來,比什麼都大。
小姑娘的身邊總有個大和尚,老頂著張傻呼呼的笑臉任勞任怨,替小姑娘學著她不會的那一些,陪小姑娘做著她想做的那一些。
也許就這麼陪到小姑娘變成老姑娘,大和尚變成老和尚也不一定。
---
沒有了。沒有後續、沒有完整版。隨便寫寫然後沒有了=3=
好脾氣的大師跟魚肉鄉里(?)的秀姑娘,秀禿CP是我的愛啊!
寫在最後面的:
秀姑娘不是傲嬌,她是傲爆。害羞起來要揍人的。秀姑娘特別喜歡對大和尚說那些看來的故事,假借角色對白行偷偷告白之實。大和尚表示被調戲的有點困擾,但下一次秀姑娘說要說故事給他聽他還是會說好。
大和尚很寵秀姑娘,雖然秀姑娘脾氣很不好,但大和尚就是覺得秀姑娘的脾氣不好不好的很有意思很有幾分可愛的感覺。
秀姑娘不會縫紉所以大和尚學了縫紉,本來只是要補自己的衣服結果不小心學的太好後來還順便替秀姑娘縫了衣服,再不小心連七秀坊獨步天下的刺繡和染印都學會了…七秀坊的姊妹們表示大和尚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情操太過偉大。
除了對象是秀姑娘時以外,大和尚總是化不到緣,但其實大和尚的縫紉品和刺繡染印都能賣出比化緣所能夠化到來的更多的錢。不過大和尚沒那麼多,大和尚把所有刺繡賣來的錢都給了秀姑娘,大和尚覺得那些花用掉的布料和針線染料都是秀姑娘提供的,應該歸秀姑娘所有。
對此秀姑娘的一貫回答是先動手看能不能將那顆禿驢腦袋打清醒,再嘆氣著將錢分成兩半一半說是和大和尚結個緣。
秀姑娘的寶藏是一片風乾的菩提葉,那是很久以前秀姑娘跟著秀坊姊妹上山拜佛時,正在一旁掃著地的大和尚看秀姑娘似乎對菩提樹很感興趣所以從地上撿了片給她的。不過大和尚忘了有這麼一回事。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離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秀姑娘變成了老姑娘,大和尚變成了老和尚,秀姑娘告訴了大和尚,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和尚撿起了一片菩提葉,大和尚覺得那只是片菩提葉,可秀姑娘覺得那是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