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開始,自家附近的路旁,
掛上了一排排的紅燈籠,之後還架設了牌樓,
原來是壽天宮即將舉行創建三百年的活動。
這麼大規模的設置,就連自家老爸也從未看過。
因應創建三百週年,地方甚至還舉辦了媽祖文化節,
雖然活動在這個月初就已經結束了,不過也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
壽天宮算是岡山民眾的信仰中心,
即便每個里都有自己的廟,就算自家不是位在壽天宮的範圍,
自己在以前也是有去過那裡數次。
活動首日早上爬山健行完後,隨之就到媽祖廟看一下,
從外頭就能聽見廟前廣場的樂聲,讓人更想一觀究竟。
不過老實說,整個活動自己也只有去首日而已 
有些廟在建醮時,廟門前會設置與建築同高的牌樓,
這是自己第一次看到媽祖廟前面有搭建這個牌樓。
牌樓上方的空間,尚有擺著裝扮像是州官或是富家子女的人偶。
廣場的兩旁有搭起棚子,
其中一個則是給表演團體的準備空間,於是在此看見鼓陣的大鼓。
一進廣場時,一組團體尚在表演中,
那天太陽相當毒辣,縱使有圍觀的民眾,也都是躲在陰影下,
自己便跑到前方有太陽的地方做取景。
於是乎上演一場小DC對抗前方單眼大軍的會戰。(?)
由於是側拍的緣故,因此只能看到舞者排成一排,
實際上她們是在做千手觀音的動作。
之後舞者拿起各自的樂器與道具,隨樂曲起舞,
相當美觀,不過她們頂著大太陽表演也相當辛苦。
一旁還有跳鼓陣的舞者在stand by,說不定是同一團的人。
早上的表演就到這裡結束了,不過下午還會有,因此便先返家等候。
當天追到的表演,似乎是邀請到兩組藝術團,
分別為東方藝術團以及振宗藝術團。
「東方藝術團是臺南府城傑出的藝術團,
不僅經常在全臺灣重要的慶典和文化活動上演出,
更多次應邀赴日本、大陸等海外地區表演,全面地受到極為熱烈的迴響與肯定?!?/font>
「振宗藝術團位在高雄市內門區,成立於1995年,
以發揚與傳承傳統民俗藝術文化為宗旨,並促進地方藝術文化交流為依歸?!?/font>
自己沒有在意陣頭,不過兩者應該都是相當知名的團體,
再者就算到了下午,也還是有一排單眼大軍,想必機會千載難逢。
接下來便是或坐或跪地在定點找角度做拍攝,畢竟也沒有膽量在週邊跑來跑去。
返回廟前廣場時,醒獅表演正到中段,
並沒有看見他們在一旁的柱子上跳來跳去,錯過了良機。
接著便又是早上看到的表演,
舞蹈整體內容也與上午相同,她們則是從廟門牌樓內進場的。
此為東方藝術團的「天舞」。
「彷彿置身敦煌石窟,宛如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源自敦煌壁畫上的飛天、菩薩、舞姿婀娜,妙曼優美;
在動中有靜的舞姿中,展現出如雕塑般的美感,深具藝術價值。
風格獨具的樂伎,飛天凌駕彩帶迎風飛舞,衣襟飄舉輕盈曼妙,展現出飄逸與流暢之美。」(截自官網)
不過使用的音樂,其節奏是偏快的,
因此整體的表演比較有動感,但又不失其優雅。
這個動作真的要繞到正面拍攝才有感覺......
自己光是在原地轉八圈就會暈頭轉向了,
更何況是舞者頂著烈陽在水泥地上轉十數圈,真的好厲害。
接著輪到振宗藝術團的八家將,
一聽到主持人解釋說是女子八家將,瞬間期待度滿分!
雖然動作沒有像男子八家將一樣具有十足的力道,
但是俐落與氣勢的方面,卻是不輸給男子。
▲這張帶到的動作好像在做健康操...(?)
緊接著也是振宗的電音三太子,
不過自己比較想要看見有騎車進場的畫面(?),畢竟現今很??吹诫娨羧?。
▲不忍說,這尊三太子造型頗像業途靈... 
▲最後表演者還會與一些圍觀的民眾握手,算是可以藉此沾一點福氣。
▲不過偶身的底下,終究還是青春洋溢的熱血青年....?!
最後輪到東方的跳鼓陣,
整個表演流程下來,最辛苦的就是她們了吧,一口氣要表演三段舞蹈。
一開始是傳統的跳鼓陣型與舞步,接著開始有了變化。
不但有抬腿、翻筋斗,甚至還得要下腰,著實佩服。
接著又拿起扇子與方布來表演,
印象中播放的音樂很動感,自己也隨著音樂打拍子。
之後又將手上的道具換成繡球,變成很像啦啦隊的感覺。
人像不好拍,更甚者為舞蹈,
不過幸好場地是在戶外,且陽光充足,
如果是在室內的話,就小DC而言更是件相當困難的挑戰。
如今的陣頭,就像其他的傳統技藝一般,在既有的架構上求新求變。
時代雖變,價值觀雖改,但民眾的信仰心依舊還算是堅實,
也因此這些陣頭才繼續屹立,甚至還能在大型活動中看見他們的身影。
不過在此更是要欽佩這些辛苦的表演者們。
壽天宮此次大規模建醮後,不知要等多久才會看見相同的情景,
自家老爸也才是第一次看見這種情形。
話說廟前的公園目前也正在進行整修,預計年底完工,自己還蠻期待整建後的樣貌。
▲感謝工作人員肯停下來等我取景完三太子的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