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才無敵,雲(yún)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yún),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關羽,字雲(yún)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由於其忠誠和勇武的形象,所以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但和我接下來要談的話題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本文只是要說關羽外貌的演變。
《三國志.關羽傳》:「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
宋洪邁《夷堅支志》甲卷九載:「潼州關雲(yún)長廟,在州治西北隅,土人事之甚謹。偶像數(shù)十軀,其一黃衣急足,面怒而多髯,執(zhí)令旗,容狀可畏。」
《三國志平話》:「關羽是平陽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鳳目,虯髯,面如紫玉,身長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傳》,每每看到亂臣賊子,就心生怒氣。」
《三國演義.第一回》:「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根據(jù)《三國志》記載,關羽的外表描寫只有「美鬚髯」三個字,也就鬍子很漂亮而已,但卻沒說有多長,因此甄子丹主演的電影《關雲(yún)長》,戲裡面的扮相其實也不無可能;到了宋朝,潼州關雲(yún)長廟的神像雕刻,「黃衣急足,面怒而多髯」,當時的關羽是身穿黃衣,另外根據(jù)《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記載,關羽是穿紅袍的,現(xiàn)在一般人所認知的一身綠和男人最不想戴的綠帽子(頭巾),則是因為《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一日,操見關公所穿綠錦戰(zhàn)袍已舊,即度其身品,取異錦作戰(zhàn)袍一領相贈。」後人皆以劉備贈送的綠錦戰(zhàn)袍來表現(xiàn)關羽的忠義。
至於關羽的丹鳳眼,九尺左右的身長,《三國志平話》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了,不過當時的關羽卻是「面如紫玉」,直到《三國演義》才變成了現(xiàn)代人所知的「面如重棗」;魯迅《臉譜臆測》說:「承認了中國戲有時用象徵的手法,比如白表『奸詐』,紅表『忠勇』,黑表『威猛』,藍表『妖異』,金表『神靈』之類。」但是《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眾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以《三國演義》來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和書中的一些描述,其形象跟“忠勇”較難吻合,所以「面如重棗」在當時比較像是代表“威猛”,主要還是因為關羽的緣故,才使得紅變成了“忠勇”的象徵。
基本上,關羽的外貌至此已經(jīng)定型了,不過在神像方面倒是多了一些神格化的凸顯,清代又有說法:「都城舊有帝像,言先朝從大內(nèi)出者。其面色正赤,面有七痣,鼻準二痣尤大。鬚髯則稀疏而滿腹,非五縷也。」其中「面有七痣,鼻準二痣尤大」象徵北斗七星,是一種貴不可言之貌,而許多廟宇供奉的神像更是漆成金面,用來表示至高無上的崇敬。
看到這裡可以發(fā)現(xiàn),關羽外貌的統(tǒng)一大概是由宋朝開始的,像是持刀,最早也是出自《大宋宣和遺事》:「一神絳衣金甲,青刀美鬚髯。」而後因為世人的崇拜情結(jié),添加了許多貴相的特徵,並在此後廣為流傳。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