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番外】資源統整區──關於寫作教學書和教材的個人觀點

夜臨 | 2024-10-09 12:01:18 | 巴幣 224 | 人氣 30

大家好,我是夜臨。
 
打從高中開始,我就翻閱了不少寫作書,諸如《故事的解剖》系列、《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小說課之王》等等。
 
除了這些紙本書,我也翻閱了不少巴哈姆特的教學文章,以及各種講到寫作主題的個人網站,以下大概是我個人對於這些內容的看法。
 
由於是個人看法,所以倘若跟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意見相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還請大家不要介意。然後,關於提到哪個網站的內容,如果您是相關人士,也當作是有個不一樣的聲音,敬請多多包涵,感謝!
 
好的,那麼我們開始吧。
 
我跟大家一樣,當有意識要學習寫作這件事時,我也是去圖書館借了故事寫作相關的書籍來閱讀。
 
我記得當初也是從《故事的解剖》開始的。
 
說起這套書,還包含《對白的解剖》、《人物的解剖》兩本。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已經相當朦朧,但我記得當時讀起來的感覺十分大同小異。
 
本系列有分成敘述和舉例的敘述方式。基本上,在這類外國的寫作書,其使用的舉例,基本上在華人圈是有講等於沒講。
 
除了文化背景的差異外,它所提到的作品在如今的時代也相當久遠,除非是那種對於歐美西方的劇本、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否則應該會讀得一頭霧水。然而這些舉例在整本書內占了很大的篇幅,所以讀起來會相當無趣。
 
另外,我也參考一些朋友對於外國寫作書的看法,其實大家難免都會有一種感覺:
 
那些寫作書有點像是對答案用的,對於學習寫作好像沒有特別的幫助。上頭所寫的都是自己已經學過的東西,並不會讓人讀了之後有一定幅度的進步。
 
在此,基於個人的分析,我會提出這樣以下的看法。
 
以我自己的感覺,回想起當時的研究感受,這套寫作書對我的幫助大概是分成幾種。
 
一、知道在一個故事當中有哪些元素可以拿出來探討
 
像是對白、劇情、人物、世界觀等等,能將不同的範圍抽出來獨立學習,接著再應用到自己的故事當中。
 
但在這邊要稍微提出來的一點是,外國的寫作書當中,他們所講的「劇情」,其實包含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劇情(演出)」和「結構」。
 
在外國寫作書,並不會提到「演出」和「結構」;相對的,他們以「劇情」和「三幕劇」加「英雄旅程」來稱呼。在這個方面,就容易使人搞混。
 
劇情在如今看來,屬於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物所作出怎樣的行動,事情的緣由等等。
 
至於結構,則是事件的發展曲線,也是建立起整個故事的骨架。
 
主角想要做什麼、發生一件事讓他面臨危機、他對此採取的行動、他如何解決困難、最終的結局是有沒有成功達成他的目的──這種偏向「概念性」的架構。
 
二、能稍微碰觸到整個故事會去思考的東西
 
像是建立對白有哪些原則、角色該怎樣行動、背景應該如何設定等等,這樣子「會去思考這些事情,知道這些要素的使用其實有原則」這件事,對於新手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而這邊也有個「但是」需要抽出來說明。
 
其實,當初我在讀完這套書的時候,好像知道很多原則,但實際上自己操作起來卻十分彆扭。
 
如今看來,是因為「這個人根本不會教」。
 
呃,說出這種話好像顯得我過於心高氣傲,這套書在全球的銷量肉眼可見,但如今我卻提出這樣的說法。
 
不過,對於修習過教育學程,同時鑽研寫作的我來說,這本書對於「剛開始寫作」或「寫一段時間,但還有觀念不懂」的人來說,基本上是個用途不大的教材。
 
會這麼說,是因為作者是「以自己當下的能力為出發點」所寫的書。
 
當人們站上愈高的位置,他們腦中已經有固定的知識、潛意識在運行,而他將這些他認為這樣講,別人應該就能懂的論述寫下來,其實沒有其他知識背景的人根本無法應用。
 
好比說,我在過去某個文章當中提過,有些外國書會提到構想人物的方式,是想像自己要寫的那個角色,並且跟他對話,藉此生出設定。
 
對於新手而言,在進行這個環節時,腦子其實會一片空白。
 
這包含一些原因,第一,因為新手確實看過很多東西,但將其抽取出來,作為自己的資料庫使用,這樣「提取」或「聯想」的通道並沒有建立起來,這會導致即便有材料,但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拿出來應用。
 
第二,要應用到互動,其實還包含另一個觀念。那就是「對應生活」。
 
我們在寫作時的一些設定,包含這個角色會做出怎樣的行動,像是吃早餐好了,當你沒有意識到要透過自己的生活去發想這條路徑,也就無法成為角色行動的核心,甚至也無法認同當下自己想寫這個角色的感受與生活,那一時之間便會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眼前便只有死路而動彈不得。
 
第三.角色模板。撰寫寫作書的人,因為很有經驗,腦中早有一大堆能使用的角色模板,因此只要透過對話,就能隨便找到材料使用。
 
但剛開始寫作的人,根本不明白什麼是角色模板,在觀賞作品時,也不會去將其元素進行分析和重組,所以沒有「能用的材料」,只有一大堆「未處理的模糊材料」,那當然什麼都生不出來。
 
光是一個「人物設定訪談」的操作方式,就有這麼多技能和知識點在背後運行,那麼光是告訴你要去做這件事,就好比要人在未經訓練的情況下去做高空跳傘。
 
我們人在學習各種事物時,都會有著所謂的背景知識,這有個特定的名詞,稱為「基模」。
 
在舊的知識點和新的知識點之間,需要建立一個橋樑,才能幫助人們走到下一個階段。
 
不過,許多外國寫作書,他只有提供「結果」和一些「原則」。
 
倘若只告訴結果,而沒有到達這個結果的路徑,那會無所適從。
 
而你可能會說我有掌握原則啊,可是光靠閱讀「知道」原則,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需要有「對應的練習方式」,才能幫助你能夠運用這些原則。更何況,有很多原則都有個但書,必須在相應的情況下使用,或者有著其他特例,沒有理解透徹的人容易斷章取義。
 
所以,應該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寫作書讀完好像是對答案,確認自己已經懂的地方,要我來比喻的話,這樣的寫作書就像是一個解答本,而其中包含問題的答案,以及寫得極為簡略的解析,甚至還非詳解。
 
光靠這樣的東西,能摸索出寫作的操作手法並加以精通,這應該只有極少的人才能辦到吧,而這種人大多也不需要寫作書吧。
 
那麼,新手不應該讀這樣的書嗎?
 
其實我認為,有東西能看就要看,藉此培養出學習的習慣。反正看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也能稍微當作參考。
 
而這本的利用方式,我認為是能讓已經消化過的人,藉此設立練習方式,整理出能運用的要點,再跟新手進行分享。
 
像是影音平臺上,東默農老師過去有個頻道是講這本書,但他敘述的方式,以及用語都是經過消化和整理,能讓人更知道該怎麼進行操作和學習。
 
所以,這類外國書是需要經過有一定基礎的人導讀的,因為他並未考慮到初學者的知識背景,他們站在過高的位置,除了有大範圍的盲區外,也沒有妥善的橋樑配合,導致新手難以學習。
 
接下來談談《小說課之王》,以及《故事課》系列。
 
這套書是由被稱為臺灣故事教練的許榮哲老師所撰寫的。而《小說課之王》算是《故事課》的集大成。
 
在這套書裡,其實有幾個面向可以談談。
 
許榮哲老師是由電視編劇班培訓出來的,其掌握的核心為「故事的結構」。他在一個故事當中我記得有五、六個流程,以此形成結構性的編劇。
 
在這樣的流程,也就是結構當中,我們能學到對於故事是有著某種架構在支撐的這項知識。但因為這套流程屬於單一模式,當故事線變得複雜時,就會變得用不上。所以這一招雖然能用,但無法套用到所有的故事架構中。
 
而後,他還告訴我們「偷故事的人」這樣的概念。
 
這其實也就是上述所提到,藉由作品分析,將人家的故事用另一種形式撰寫出來,那樣只要去閱讀愈多故事,分析愈多元素和劇情走向,那麼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故事產出。
 
在這方面,其實就是如何將外在的資訊,提高精緻度並存進自己的資料庫,接著將之變換成不同形式再加以運用。
 
進一步將之獨立探討的話,就是結構的參考、角色模板的建立等等項目。
 
另外,在《小說課之王》當中,也用很大的篇幅去述說一些編排劇情上的衝突技巧。
 
不過,那其實很多都是文藝小說的寫作手法,對於大眾娛樂小說而言,這些操作手法用到的機率其實不大,而且有點像是必須按照某個固定流程走,才會形成的特例和劇情意象。
 
當然,也不是說自己學了沒辦法運用,就看自己想不想用,以及自己是否要撰寫這樣的故事。我覺得看了沒什麼損失,但可能幫助有限就是了。
 
接下來講講李洛克老師的《故事行銷》和《寫作革命》。
 
關於《故事行銷》,其實顧名思義就是用行銷的角度來分析和撰寫廣告,在這方面,其實讀了能稍微對於標題、宣傳文章該怎麼寫有點概念,算是寫作之外的行銷學習吧。
 
至於《寫作革命》。裡面講述最多的是行文概念,諸如修辭技巧、段落安排、人稱敘述等等,都有淺白的介紹,都能作為一定程度的參考。
 
如果是新手讀的話,應該在最初的階段會有所幫助,然後會突然卡住。
 
有幫助的是行文。但在劇情、結構、角色等部分,其實在李洛克老師的個人網站──故事革命寫得比較多。
 
在大學時,我把整個網站的文章都翻了個遍,但他的文章好像不適合我。我能知道一些他人的作法,但在應用上就會有點卡住。
 
以前我也在某篇文章提到,這個網站的知識,有點像是寫說明書的人,跟實際操作的人,兩者之間會有所落差。
 
如今看來,應該是那種一座有點破損的橋樑吧。
 
雖然舉了很多方法,但其實在操作時,會碰到一些新手遇到的障礙、可能是容易走到的誤區,或者是需要某種練習方法才能加以運用,也就是還是少了幾分連接舊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的橋樑。
 
畢竟,老師不可能是從新手狀態,並且使用自己的方法來寫那些教學文章。新手會遇到怎樣的心理問題,會在哪裡碰上困難,那可能僅是細碎的一個思考節點,但倘若沒有通過那一個地方,當下的路就會過不去。
 
大概是這種感覺。
 
不過,也可能是個人適性問題吧。就看各位朋友是否能夠自力跨越。
 
總之,盡可能地去看看,從他人身上學到東西。這件事才是一步步向前時,最為重要的習慣和應該付出的行動。
 
其他還有一些臺灣作家寫的寫作教學書,其實讀起來都大同小異。會這麼說,是因為他們不過是將外國書的東西,或者一般的行文方式再講一遍。
 
再講一遍不是不好,而是說,其實目前大家能讀的東西都一樣,但沒有人是用「記得當初自己怎麼不懂」、「當初思考上的誤區」、「容易犯的毛病」、「如何用某個練習方式克服」、「如何檢查出自己的問題」,這種在進行實際操作時會碰上的東西和難關,以及對策來撰寫教學書。
 
換言之,就是沒有用初學者的角度來寫。
 
畢竟一般作者不會去讀教育學程,也不會一邊記錄自己的練習方式,或者當初是怎麼思考、怎麼卡住的。
 
甚至,有些市面上的作家在能力上可能也需要再自我提升,所以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所處的高度,還不足以將內容深刻地表現出來。
 
下一個是東默農老師的網站和小說教學書《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
 
先講這本教學書好了,這是以輕小說的手法,一邊進行故事,一邊進行教學。我認為這部是目前臺灣市面上最好的小說教學書。
 
會這麼說,是因為他考慮了新手哪裡會不懂,並且用淺顯的方式來表達重要的觀念。
 
而在這本書中,也講述了練習的方式,以及如何去觀看和分析作品的結構,這些是一般新手很需要的觀念和技巧。
 
至於書中算是取了一部份重點,其實還有更多的重點在教學網站──東默農的編劇實戰教室。
 
那裡有對應很多主題元素的教學文章,能替新手解惑。
 
但當你走到一定程度時,會開始覺得那些東西可能混雜了好幾個觀念在進行敘述,會稍微模糊了重點,或者哪裡講的不夠精確之類的,不過這都是後來能力增強才會發現的事了。
 
能自己抓重點,並且抄寫筆記,讓知識記在腦海,再思考怎麼加以運用,這是學習任何事物時,永無止境的功課。
 
接下來講講日文網站好了。
 
當你用日文搜尋小說、撰寫等等,就會出現不少教學網站或是文章。我讀了很多,後來發現裡面完全不會提到《故事的解剖》這種在臺灣很紅的小說教學書,真的是一個網站都沒有。
 
或許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自己所建立的觀念,以及寫作方式早已超越《故事的解剖》那樣粗淺的解釋。
 
畢竟人家在實際操作、練習方法、以及學習要點都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也會告訴你有哪些作法能用。
 
無論是企劃、劇情、角色、結構、行文、核心概念,能運用的原則等等,都有著很詳細的描述能做為參考。
 
所以我覺得日本人這樣一絲不茍的研究方式,以及他們面對問題的態度,歸納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至於各個日本作家的訪談,其實我有一陣子大量閱讀漫畫家、輕小說家的訪談,因為在這之中,有時會出現思考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創作時的心法和態度等等。
 
當你推敲出一點作法時,並且嘗試使用,有時就會正好幫自己一把,脫離卡關,也能與這些喜歡的作者們有所共鳴,得到一些勇氣。
 
還是那些老話,語言並不是證書,而是得到更多優秀知識的工具。只要改變搜索方式,能得到的資訊就會截然不同,大家可以多加學習和嘗試。
 
這邊也稍微推薦幾本書好了,不過都不是專門講小說的。感覺臺灣市面上講怎麼寫好故事的書都不是小說的專門書,而是集中在漫畫編劇、繪畫心法、影像書籍等等,這真是一件相當弔詭的事情。
 
或許去日本簽幾本企劃相關、故事相關的書翻譯,可能會有賺頭也說不定。
 
漫畫編劇特訓班
 
這本有講到曼陀羅圖,以此進行題材、場景發想。而更重要的是,它教導了如何分析結構、並且重組成自己的故事,這就是前面提到,要如何提取素材和元素的重要橋樑。因為是實際的練習操作,所以幫助很大。
 
漫畫分鏡教室
 
裡面講述了鏡頭相關,能幫助行文畫面感的培養。不過這需要自己抓感覺。
 
只要有趣就夠了
 
這本除了講編輯喜歡怎樣的企劃,還包含了「家訓」這個理念,老實說,後者才是對於實際將作品寫出來的人比較有幫助的部分,至於企劃,則是可以看看,但不要太被這個綁住,否則你會完全寫不出東西。
 
影像的原則
 
由鋼彈之父富野由悠季老師所出的書。這本前面三四章的部分段落跟腳本和編劇有關,對現在我的幫助很大。由於是綜合性很高的書籍,所以新手應該不易於理解和應用。
 
但只要有接觸愈多媒材,會發現他寫的觀念、操作手法、原則,都是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描繪,根本是一個影像和作品創作的寶庫。
 
技之書 齋藤直葵人物插畫技法全攻略
 
顧名思義是齋藤直葵老師所出的繪畫教學書,但裡面講到如何面對自己的困境、以及對於作品的心態、練習和研究問題的方式等等,如果剛好對繪畫有興趣,那也能順便學到創作的心態。
 
就算要考吉卜力 也不能不會畫鋼彈
 
這本寫了許多繪畫的心法,但放在寫作上一樣適用。要如何吸收新的東西,怎樣投入練習,以及心態上的各種調適,都寫得很平易近人。
 
大概是這樣吧。
 
其實學習新事物的原則很簡單,能看的東西就盡量看過比較好。看了之後要先試試看裡面的作法,或者設想該怎麼練習,自己設定練習方式並實際去做。
 
有很多會在操作上碰到的困難,等到遇上了再來逐一解決,那這些東西、思考過的問題、突破的難關,就會成為實力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當有人推薦你什麼作品時,只要不是特別排斥,基本上用「好啊,那我就來看看」的輕鬆心情來觀賞,肯定會有某種收穫。
 
無論是心情上的、或者思考上的、題材上的,肯定會為自己帶來改變。
 
像我自己,如果不是被人推薦去看鋼彈,那我也不會閱讀《影像的原則》這本對現在的我來說很有幫助的書。
 
而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立刻反駁他人的話,而是要試著理解,並且思考他為何會這麼想,是什麼原因或經驗導致的,而這些都能在揣摩人物,以及日常分析當中有所助益。
 
其實觀看聊天的文字,看多了也能大概知道對方的個性是怎樣。
 
透讀──也就是一種能穿越文字的閱讀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文字的表達,知道對方到底是想幹嘛才會說這句話。
 
除了寫小說會用到大量的文字,在一些日常札記,其實更容易知道你是個怎樣的人。
 
這不僅僅是一個警訊,同時也是個機會。
 
警訊是,如果你個性很差,又寫成日誌,那就會一下子被人看出來。
 
機會則是,大家也能更容易了解你,那麼如果有跟你興趣相近,實力接近的人願意來找你對話,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機緣。
 
總之多去學習,也懷疑自己目前所學的東西,並且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是否需要進一步探討的知識點,用積極的態度面對。
 
同時,想想自己想傳達給人的究竟是什麼,是否有考慮讀者的感受,以此來運用文字,那才是一個較好的作法。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