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於不知道如何畫出各種角度,看到有人提到說可以去學「透視」,就去找網站上的教學,不過大部分都是簡單帶過,不提細節。
通常一二三點透視丟個方塊畫給你看,彷彿就是一切精隨,但我看了跟沒看一樣。
這三天,翻著其他人分享的心得、筆記或考究還有視頻,我一邊思考畫著才有點明白透視。
來記錄一下自己的誤解:
誤解1 透視不是定義空間座標
教學上在解釋一二三點透視,單純就畫各自的圖告訴你這是什麼。
讓人以為消失點是在定義一個絕對參考座標,彷彿所有物體有共用的消失點然後去畫輔助線,接著用走廊、轉角、仰看大樓當例子,教學圖中每個物件都完美延伸至共同消失點。
但實際上畫面允許多個物件有各自的消失點,甚至一二三點可共存於畫面。
透視是取對象,不是定義空間只有幾個共用消失點,有一百條不平行的線,就有一百個消失點。
用上視圖輔助,可以比較好理解。
上面是上視圖,下面是透視圖,藍色是觀看平面,相互平行的線收束於地平線同一點A。
上面是上視圖,下面是透視圖,藍色是觀看平面,不平行的線在地平線有ABC三個消失點,可以同時存在多個消失點。
誤解2 一二三點透視無關俯瞰或仰視
教學中,用走廊、轉角、仰看大樓當例子,粗略告訴你:
「平面很多的時候用一點透視」
「畫建築時用兩點透視」
「俯瞰或仰視就是三點透視」
但眼睛往哪看不是一二三點透視的基準。
會用哪種透視,取決於物體如何投影在觀看平面上。
就算是俯瞰或仰望,也可以是一二點透視。
左邊是側視圖,右邊是透視圖。
左邊上面兩個是平視,下面兩個是俯瞰。
可以看到,觀看平面與物體的投影,將決定是幾點透視。
想像一下,立方體以固定角度黏在攝影機上,比方把立方體的一個角角黏在攝影機上,呈現三點透視,不管你怎樣低頭抬頭,脖子轉720度,都是三點透視。
我要表達的是只要面向固定角度的物件,你往哪看都一樣。
補充:觀看平面是我理解的方式,實際上用攝影機稱呼更貼切(巴哈教學及分享文中用的詞彙)。但攝影機的比喻我容易聯想成一個點,初步理解用有寬度概念的觀看平面更好懂。
誤解3 平視和非平視跟幾點透視無關
「一二點透視是平視」
「三點透視就是非平視(俯瞰和仰視)」
恩...我得吐槽,教學容易將很多細項綁定在一起講,我有時懷疑這些概念有必定的因果關係嗎?難怪剛接觸時這麼難懂。
平視要表達的是觀測平面垂直於地面。
非平視(俯瞰和仰視),表達的是觀測平面不垂直於地面。
單純是在描述觀看平面是否有上下轉動角度,所以我不認為這跟幾點透視有直接關係。
那為什麼要提這個概念?
因為俯瞰和仰視,會讓地面垂直線出現收束的消失點。
例子就是平視一棟大樓正面,透視圖是長方形。
當你抬頭看,大樓正面變成梯形,原本的地面垂直線向天空延伸交錯,出現消失點。
然後也須調整地平線高度。
恩...目前想到的是這些。
誤解4 消失點不全然在地平線上
平視的時候,街景、山景,消失點都會收束於地平線上,但不要死硬認為地平線是萬物的消失點所在。
這是因為地平線是地球表面,如果有一條通往月亮的道路,難道線還會收束於地平線嗎?
上面是側視圖,下面是透視圖
心得
我覺得用觀看平面、各種視圖輔助、投影思維、近大遠小這些觀念,去思考就突然變得單純了(我也不一定是對的)。
然後不要去記類似「xxx時就用一二三點透視」「一二三點透視就是ooo」「仰視俯瞰就是***」這些話,我認為這些說法有迷惑性...我猜這是為了要理解一二三點透視而做出的綁定結論,但一二三點透視是獨立運作的概念。
另外也有看到透視進階的教學,建立透視空間的方塊,把人裝進去,開始切消,理解人物在空間的體積及立體感。又或者建立場景,推算物件及人物大小...
看上去對複雜場景及複數人物,透視有很大幫助。
我也看別人分享經驗,認為靠臨摹去學各種姿勢,不一定要用到透視,比如之前看抖抖村的說法(不過我覺得那集透視解說怪怪的)。
這樣看來,臨摹比較符合當前需求,透視這種進階做法,未來要畫大場面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