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時間,除了聽故事和聽音樂,就是閱讀網路世界的小說,算是非常仔細地精讀小說呢。(也就是閱讀三次以上囉~)
今天的文章標題,是『不完美的角色,真實的性格。』,個人想來談談關於創作裡面的角色塑造,以及讀者的感受。
無論主角或配角,角色都是在替創作者演出劇情的內容,其演出是他們存在的表層意義;至於在深層的意義,則是為創作者傳達想法。在某個程度上,角色或多或少都是創作者的原型,有些甚至能被定義為創作者人格的投射,也就是某些角色的存在,能等同於創作者本人。
因此一個故事裡面的所有角色,嚴格來說都是創作者本人,只是分成不同的類型呈現不同的思維。感性的角色是創作者的感性;理性的角色是創作者的理性;至於丑角或反派,也是創作者的幽默和傷痕。丑角能反映其幽默感;反派則暗喻其痛苦的傷痕。
因此個人認為,一部作品的角色塑造,其成功與否不在於完美的呈現,而在於清楚的傳達出創作者的性格。
讀者是能透過角色,看到創作者的性格;越是要能打動人心,越是要勇敢的表現性格。不完美的角色,如果能勇敢地傳達出創作者的性格,那會是一件很打動讀者的事情。因為不完美本身就是一件很真實的樣子,如果刻意的表現完美的樣子,反倒就有些虛偽了。
舉個例子,同樣都是要描寫一個男人的角色,究竟是要一個好好先生演到底,亦或是一個渣男的改過自新旅程,哪一個比較有劇情的吸引力。
相信答案應該是後者。
不能說好好先生演到底,就沒有劇情的吸引力,而是活生生的人,多少都是有些缺點的。沒有缺點的好好先生其實很不真實,不真實的東西就很難有共鳴,畢竟跟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是有一個距離感的。
唯有具備缺點的渣男,在劇情的發展中漸漸產生性格的轉變,無論是繼續當渣男壞到底,亦或是當暖男成為好人,都是很有戲劇的張力。讀者閱讀的重點通常不是擺在如何辨識渣男,而是渣男如何產生轉變的心路歷程,這才是吸引讀者的地方。
如果不能在角色的身上,感受到創作者的性格,這樣的角色其實跟機器人沒什麼不同。抱歉說得很重,機器人和真人最大的不同,在於真人會有情感的呈現,而機器人通常是呆板的回應。
嚴謹的讀者在嚴謹的閱讀下,通常能判斷出這兩者的差異,然後就會很納悶,創作者為何不敢真實地寫出實際的性格。唯有真情流露的東西,才能深深的打動讀者呀。
不要害怕寫出真實的性格,不完美的角色,反而能呈現出真實的樣子。
人的形象會有表層和裡層,角色同樣也需要有表層和裡層,然大多時候停留在表層的描寫,而沒有寫到裡層的真實,就很難進入讀者的內心,產生認同。
一個故事的好壞,關鍵在能否讓讀者產生共鳴,認同其傳達的想法,並喜歡角色們的演出。
先從真實的描述開始吧,即使筆法不成熟,還是能感動讀者的。
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請大大們見諒囉~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