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閱讀心得】葉櫻與魔笛——太宰治

阿講 | 2024-05-24 07:53:47 | 巴幣 100 | 人氣 118






前言
無劇透


選用的版本為少女的書架系列。原因其實主要是個人喜好。系列的特色為一小本方方的書本,每一本的內容均是日本著名的短篇小說。找了日本亞文化中比較知名的繪師來做數量豐富的插畫、小裝飾的作畫,以十分具美感的方式去做排班,閱讀體驗十分良好。此外,每一本的結尾還請譯者為該短篇小說寫一篇解說,介紹一下該作者以及其對該小說的聯繫,也就著日本文化或多或少。作為非在地人士,沒有太多對日本作者、日本文化理解的我來說,是個人十分喜歡的一點。

要我去言語本作的排版風格,其實會讓我聯想起Peg的MV風格(可以看一下野狗子的MV),又或是動畫導演新房昭之的作品。
豐富量的插圖,偶爾變換卻不影響閱讀的背景色和文字顏色,每一頁不同的文字量以及偶爾在空白處有的裝飾插圖,這種每頁不均的做法使到閱讀時很有“節奏感”。閱讀這個系列時給人的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可以說是物理視覺小說也不為過。




正文
劇透區


非常短的一篇短篇。交代完背景就講現在,然後速速在事情發生了一個奇妙的展開下以一些猜測性的結語結束。這模式還挺那個年頭的日式短篇的……回想其實《與押繪一同旅行的男子》也是這樣一個故事。

大要是姐姐偷偷看了病弱妹妹的一摞信,為了讓她高興而在她生命最後關頭中仿字跡、以那個寄信者的名義給妹妹寫了一封信,約好每天特定時段會在窗外給她吹口《軍艦進行曲》。殊不知那些信是妹妹不甘這一輩子沒做過什麼、沒接觸過男人,出於自我滿足的心態下寫給自己的。所以當妹妹看到姐姐寫的那封信便知道是姐姐做的了。就在兩姐妹坦白過後她們聽到了窗外傳來別人吹《軍艦進行曲》的聲音,把兩姐妹嚇得抱在了一起。

最後妹妹死得要比醫生估計的時間要早、也更安詳。姐姐在後來結婚了以後再回想這事,那要不是神明的慈愛,那就說不定是父親在那天提早回了家、聽到了她們的話以後做出的舉動。不過父親此時已逝世15年了,要問也問不了。

但不論真相如何吧,我個人對這個結局的想法是這樣的:就算不知道是誰,是活人是死人是神明。那也是“虛構”化為“真實”的一瞬。她可能最終都沒有和誰談過愛或擁抱過,但那一瞬是她那30+1封信成真的時刻。那一瞬的“真實”足以讓她滿意地離開人世了。

在這篇心得文最後忍不住吐槽這一本邀請來的解讀……看得是讓我有點冒冷汗了。(下文涉及愛倫坡《失竊的信》劇透)

解讀者把這則《葉櫻與魔笛》連結到《失竊的信》,說在最初的懸疑面前沒有真相,犯人是寄信給自己,稱之為“青春”。說“青春”不要“推理”而是要“愛”。說太宰治這本裡面卻是沒有愛的,說妹妹缺愛才那麼做、姐姐否認那樣的信、姐姐為了妹妹奉獻了一生,書都是圍繞她的而她晚來婚誰有愛她……

到底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愛”?為什麼想被愛或愛誰的意思能完全與青春掛鉤?一個將死之人會判斷她的哪個階段屬於青春嗎,這能以青春來作稱呼嗎?為什麼姐姐對妹妹的就不能是愛?原著似是對女性情感一種狹隘的想象,而這篇解讀則是把這種狹隘的想象給無限擴大到另外一個層面。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