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心得:《死亡花》──殺了223人,但能治癒所有疾病
分類:?(我無法分類)
個人推薦度:★★
*圖片來源皆為尖端官方
「我殺了223人,我要求無罪釋放?!?/font>
「很多人罵我是殘忍的連環殺手,但是…… 以後能把生病的你們救活的也是我。所以,請不要罵我。因為目前使用的所有醫學都曾殺過人。」
★ 韓國話題度No.1的娛樂小說!
有個名叫李英煥的醫科生,他殺了223個人。
他們死於殘忍的人體實驗,他說,這223個人都是為了醫學進步才犧牲的,如今,他擁有了治百病的技術,想把自己完美的醫學技術公諸於世。
但他希望能夠免於殺害223人的法律制裁。
要是他被判有罪,他就會自盡,治百病的技術就會消失。
律師向兇手下跪求他答應手術,他要為患有惡性腦瘤的女兒打贏李英煥的官司;檢察官為了撫平受害者家屬的傷痛,要使出全力把李英煥處死。
李英煥是罕見的殺人魔,還是人類的救世主?你,又怎麼看?
當初在韓網評論社看到這本的宣傳文時就覺得這是多麼有衝擊力的題材?。”晃降?/font>我便點進文章連結去玩了個互動試閱:法庭遊戲──本書主角應當是「有罪」還是「無罪」呢?我真的很喜歡思考這種很難解又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XD
在這裡想先以互動試閱的內容介紹一下這本究竟是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倫理困境X道德衝突的難題。
一個殺了223人的惡徒,同時也是擁有治癒百病醫術的救世主──李英煥。
「是的,人是我殺的,但與其說是『殺』,不如說是為了拯救人類而做出的犧牲。」
犧牲223條人命做出的人體實驗,讓他得到了能治癒一切疾病、殘疾、甚至是重大絕癥的完美醫術,且沒有任何副作用,即使是末期癌癥患者、聾啞人、盲人等,無論後天或是天生殘疾,全都只需要在通過約一小時的手術時間,便可完美痊癒。
「庭上,我因殺人被關押了大約兩個月,在這兩個月裡,全世界至少有60萬人死於癌癥。而我能拯救那60萬人。現在!是這223人害死了那60萬人!」
他爽快承認自己殺了人,但認為自己該獲判無罪。他願意公開這項醫術拯救人類,但要是他因那223人被判有罪,他就會自殺,治百病的技術也就會消失。
為了罹患絕癥的女兒,律師即使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李英煥獲判無罪。他在法庭上強調了這是必要之惡。
另一邊,站在受害者一方,追求正義的檢察官則認為李英煥應該被判死刑,甚至若法律無法讓他得到懲罰,他會親手制裁李英煥,撫平受害者的傷痛。
更有罹患絕癥的受害者家屬陷入了道德難題,是希望殺死自己母親的兇手能被判無罪,活下來拯救自己,還是讓兇手被處死,得到制裁?
李因煥的醫術是許多人迫切的希望,甚至連被害者家屬都會需要。審判李英煥最困難的一點也就是在於人人都可能面臨疾病,哪怕是反對讓李英煥無罪的人們也一樣。
你認為該判他有罪還是無罪呢?你會將他所做的事視為是必要之惡,還是罪大惡極的連環殺人?等待正義的死者與無數絕癥患者的希望,你又會選擇站在哪一邊?
這篇文的最後我也會分享自己閱讀完這本後得出的個人解答,有興趣的就看下去吧~
絕對吸人眼球的題材
殺了233人的李英煥卻能拯救無數患病的人,到底該判他有罪還是無罪?
我超喜歡像這樣有思考空間、道德衝突的主題,可以預想這個題材能達到的討論度、衝擊力,當然還有爭議,推出影集或電影的話很難不更紅,作者選擇這種題材寫也是很大膽,令我佩服的,我很好奇他會怎麼詮釋這個主題,所以在看前簡直把期待值拉到最高了。
絕對適合影視化的娛樂小說
雖然我看的過程幾度想摔書(x),不過若是之後影視化我肯定還是會看(聽說已經在進行中了),它的題材對我而言就是有這樣的吸引力,而我也認為影視化只要製作、演員選對,劇本甚至不需要大改,我或許就會喜歡上這部作品,因為我個人覺得這本的內容,相較小說更適合用漫畫、電影劇集的形式。
議題和內容的格局落差感
前面認真介紹了一長串,可能會讓人以為我是很喜歡這本書的,很可惜並沒有XD
首先是遠比我預想中的格局小太多,就有種選了很高度探討級別的主題,小兒科的內容觀感。
又讓我不得不拿山田宗樹的《
百年法》來說。該書主要是藉由一個永生技術,引導出難解的倫理困境,但書中的合理性、說服力,讓我體驗到了閱讀沉浸,立場不同的人物們各自的思想衝突真的很精采,能讓讀者達到認同感。
這本很多時候都給人「太容易達到」的感覺,幻想感太重,沒辦法有代入感,雖然是這樣的題材,卻是兒戲的方式呈現。
比如說李英煥能否真的治百病,只不過是綁架的重病患者真的完美痊癒的事實上了新聞,人民的問卷調查之中就馬上有多數人認為他是真的能做到。
或李英煥說他的醫術不會產生副作用,但是副作用需要長時間的鑑定吧,即使真有能治百病的技術,他也拿一堆人進行人體實驗了,還是不可能這麼快就能知道不會有副作用吧。
還有作者都跳過難寫的部分,敘述上會暴露出作者不具相關知識,整體讓人覺得沒有說服力,有兒戲感。
像這種倫理困境、人性、思想衝突主題的,一大看點就是想法不同的人們互相意見交鋒,讓人難以站邊,並且讓讀者對各方立場達到認同感吧。
可是這本需要寫出想法衝突或互相反駁的情節時就會直接跳過,並且不是以讓讀者不會發現的高明方式處理,而是直接不寫他說了什麼,只寫聽過後的人的反應,比如P144,還有光看簡介以為能看到的律師和檢察官,這兩位不同立場角色的辯論交鋒上也幾乎沒有看點可言,
不過這部分基本上我是不會像上篇心得出現這麼大反彈,因為這本雖然省略很多解釋,導致事情的因果、事件的推進有太容易的感覺,但至少有寫出來的部分,沒有作者強行要讀者接受的感覺,合理性也算是有的(只是寫得比現實誇張、有漫畫感了一點)
雖然上面寫得好像我看小說很計較細節,或許會讓人覺得「那又不是故事重點」或「要寫這麼符合現實或細節幹嘛」
但事先聲明,我絕對不是那種一定要很嚴謹、很重視邏輯派,也不是什麼覺得作者應該要鉅細靡遺寫出李英煥能治癒所有疾病的的醫學手法和根據(真的寫得出來作者就是神了xd) ,畢竟這本來就是建立在一個「如果......」的虛構之上的命題。
更多時候只要整體好看、有趣我覺得就夠了。主要這本是沒有好看到能讓我專注在故事本身,且有我個人的預想落差。
可能我先入為主,一看到這樣深刻的題材就以為內容也會是《百年法》那種格局,受眾也會是《百年法》那種取向,就是會極度細緻、且合理地設想社會會發生什麼狀況,讓我以那種讀者視角去看了,但這本的還沒有到那個深度,是以絕對的娛樂性、易讀性,還有大眾性為主。我在看這本時也在腦海中試著想像了一下若是以漫畫的形式,我大概就可以接受,畢竟如果是漫畫解釋這麼多細節反而難看,就是要真的以完全娛樂向腦去看,太衝著思考性、大格局的就會有期待落差。
難看
它的寫法讓我覺得完全是照著影集演法寫的,不過這種寫法在我讀這本小說時,反而覺得是一大缺點,時不時的視角轉換、第一人稱自述、新聞內容、問卷調查直接放上去,也就是小說和視覺影像的進行方式應該要是不同的吧,把小說當影劇去寫的這種手法是讓我可以想像得出影視會怎麼演,可是閱讀觀感就是省略了太多,讓我覺得很難看。就很像你看一部劇,直接把劇裡內容寫出來,而不是以小說的方式、帶有小說獨特的情感去寫,文字也沒有任何感情和溫度,使我對角色或情節都沒有共鳴。
我無法享受這本小說,感受不到屬於小說這項載體能帶給我的閱讀樂趣,感覺聽別人說書或直接看劇情大綱可能都比直接看小說好看。
另外我認為難看和對這本期待落差的原因還有一點,我是很喜歡韓國的影集、漫畫,但翻譯小說的話還是第一本,所以不確定這是韓國翻譯小說的特色還是只有這本,就一開始就讓我覺得文風有點.......兒童向(?),無法入戲而且很僵硬。
(當然這部分也可能是我自己看不習慣,不過剛好有幾本待讀的韓國小說,應該之後就能知道了。)
簡單說就是感覺主要是寫法的問題讓劇情的呈現變得很難看,這種題材製造點懸念應該很適合,不過全程也是沒有推理、沒有懸疑,我像是在看一個沒有現實感的紀錄片,不是小說。
人物的部分,雖然有簡單寫出律師和檢察官的故事,可是主角呢?這李煥英戲份真的有夠少的欸,他的人物塑造幾乎只有表面形象,沒什麼描寫人物的內心,過去故事也都淺淺帶過,是要製造神祕感給他所以才都沒寫嗎?但看完這本我只覺得這個人物有夠不立體。
還有中後寫他下場那邊的轉折好差,整個就是難看......就是一個這麼好的題材,卻往最無聊的方向發展,看到這裡我本來是要給這本0顆星的程度,不過最結尾我覺得有好一點,這個結尾雖然還是因為寫法還是把它呈現的很兒戲感,但可以想像影視的話,最後這一段會不錯看,如果製作得好甚至可能有點震撼、衝擊的效果。
這本要我說就是兩個字,難看,但我覺得不實際去看很難明白我指的寫法難看是怎樣的難看(當然也可能是我個人第一次看韓國翻譯小說,不適應的問題,我不知道)畢竟我找不到比較真實的他人書評......博客來的高評價好像都是試讀心得,打書名原文去搜也沒搜到。
反正就覺得這本寫法真的好難看,甚至讓我難以判斷故事本身究竟怎麼樣,從頭到尾我沒有進入故事的感覺,化身為沒感情波動的讀者。
但在我腦中構想出影視演繹的話卻感覺還不錯看,所以雖然小說難看但我會很期待影視化。
還有就是我還是很喜歡這本的題材,作者的切入點我是覺得很棒的,其實描述的社會影響和想傳達、想諷刺的人性面,雖然寫得有點兒戲、漫畫感,但至少也在可接受的合理範圍內,只是稍微誇大了點。
像是說示威抗議的兩派民眾,要求李英煥該判有罪處死的人們沒有一個是罹患疾病或殘疾的,而要求該判無罪的民眾則沒有一個是被害者。像這樣以現實來說我想兩邊是不會分到這麼絕對,可是這樣寫的用意有達到引領讀者思考人性雙標層面的目的了,所以整體而言,除了中後轉折整個讓我想撕書以外,還沒有讀上本的怨氣這麼重。
雜談
幾個月前做這本書的互動遊戲的時候我猶豫了幾分鐘,最後是選了該判李英煥有罪的答案,那時我以客觀、理性角度去思考了。如果人真的能被治癒百病,也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更何況法治國家中不該容許出現這種殺這麼多人,只因為對人類能有貢獻就可無罪的特例吧。
其實真有這種完美醫術的話,我也會覺得挺可怕的。
但是呢,最近身邊的人遇到點事,再加上看完了這本,我的答案是完全改變了。
站在哪一邊?我肯定選擇雙標站位的答案。對我而言雙標是最好的解答了。
如果我在乎的人是李英換拿來人體實驗殺害的對象,那我就是有罪論,但只要不是,我就是無罪論。
我也不管會出現什麼後續社會問題,畢竟真正攸關於自己和身邊人的性命和健康,真的迫切需要時,真的有辦法這麼理性嗎?
說到這裡想到《百年法》提出的概念再度覺得很有意思XD
長生不老技術存在的國家到底應不應該設立百年法(即不老者皆須在一百年後安樂死)的法律呢?全民公投的結果,百年法被廢除了──有時要推行必要的政策,民主體制反而是有害的。這就是把殘酷的死亡丟給民眾自己選擇的結果。
人們未必會做出對全體社會最有利的選擇,因為真正事情發生在自己周遭或自己身上時,要不雙標、不自私真太難了
說完了我的答案,也很好奇各位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