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青貧浪潮:對年輕人殘酷的經濟社會現狀

坪圳氏共和國人 | 2024-01-18 15:22:22 | 巴幣 2128 | 人氣 701



   原文書名是「なぜ日本は若者に冷酷なのか:そして下降移動社會が到來する」(為什麼日本對年輕人如此殘酷:以及向下移動社會的到來)。這是一本寫給日本年輕世代(昭和後期—平成年出生者)的社會經濟現象探討之作,但是同為先進國家的經濟結構,即使到了令和時代(2019年開始),本書二零一三年在日本先出版、一六年才在臺灣上市的今日,已經二零二四年了依然適用。臺灣翻譯成《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可說非常貼切。

   作者山田昌弘,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一九八六年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研究科博士修畢。現任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專攻家庭社會學,他嘗試以社會學觀點解釋親子、夫妻、戀人等人際關係。將大學畢業後仍與父母同居者稱為「單身寄生族」(parasite single),使「不平等社會差距」一詞成為流行語,深植人心。
    山田博士在此出書主要講述的是:當今世代,不論是職場環境、婚姻市場、非典型家庭的出現變遷等等,而如此大規模的「階級土石流」,應該如何應對呢?
   作者提出:在正常的社會結構中,青年世代應是經濟最強勢的一群,亦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因此政府的社福政策主要著眼於高齡族群的福利。然而,當高齡化社會已經不可逆,資源分配就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然而,當龐大的戰後嬰兒潮集體屆齡退休,照顧高齡者就變成沈重負荷,各項政府基金瀕臨破產,國家財務岌岌可危。理當成為中堅份子的青年世代,卻在剛出校門就要背負學貸、國債,被迫進入低薪、低成就、低晉升機會的惡劣勞動環境,受到即得利益者冷漠對待,淪為政府無暇照顧的新型態弱勢(現在臺灣不也是一樣?原來我們失落二十年跟日本的失落三十年是一樣的W
   當收入不足以養活自己,連帶影響青年結婚成家意願,壓制的生育率,新生兒人口數急速下降,傳統家庭結構自然難以維持了。
   本書並非挑起世代對立,而是希望透過社會學分析提供實質建議,幫助消匿社會差距,實現世代正義,推動一個成熟健全的社會——也就是一個對每個世代都友善的社會。
   即使本書主要講述日本這個國家現狀特有的問題,臺灣其實也可借鑑參考、反思。
   首先,從整體角度而言,日本的社會制度、社會政策與勞動環境中約定成俗的規範,皆對年輕世代較為嚴峻,對高齡世代寬容後待。不只是政府,一般人(除了自己的孩子)對待孩子們與年輕世代也是如此。不過應該看成是一個對照組,正因為政府跟社會都冷淡嚴苛,雙親才不得不照料呵護。「對年輕世代冷淡嚴酷的社會」與「對子女呵護有加的父母」的對照情形,由此而來。
   青年階層也曾為社會經濟最強勢的時代,何時呢?二戰後,自戰後重建的經濟高度成長期至一九九零年代為止,青年階層(戰爭期間至一九六零年代出生者)相對來說,可被視為「經濟強勢」。尤其在經濟高度成長期,相較於雙親都是從事農業或微型企業員工只有十幾人以下小企業,比中小型企業更小)等生產值較低的工作,甫自學校畢業的青年階層,能夠輕易進入生產性較高的工業或服務業、商業等企業就職。應屆畢業就職後領到的薪水,較之雙親收入來得高是司空見慣。
   離鄉至城鎮或工廠就業的青年被稱為「金雞母」,企業將之捧在手心上,並在工作地點或工廠附近建造宿舍或企業住宅,而且,在都市就業的兒女匯寄生活費給住在非都會區的父母亦是一般狀況??(以下省略)是故,日本社會福利政策是以如何照顧高齡者能不靠子女獨立生活,注重保護微型企業,並建構年金與照顧保險制度。相反的,當時能夠自立自強、收入有餘的青年階層,就在社福系統中缺席了。  (P.10—— p.13)
    (筆者我:這跟臺灣當年十大建設的「錢淹腳目」、亞洲四小龍年代不是非常類似?
    總而言之,自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化後,之前炒作的「土地不會貶值」神話破滅,資產價格的崩盤導致持有者、投資者都無法獲利甚至負債。經濟成長幾乎停滯,又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通貨膨漲、市場飽和不再成長等因素。每個都是讓八、九零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即使做相同的工作內容,由於企業的獲利分配/薪資幅度沒有主動做出調整,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拿到跟父母那輩的戰後世代一樣高的薪水。
    因此,日本年金制度的破產可想而知,因為它是以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會成為正職員工、領取較高薪資有錢繳納而設計。如今現狀,自由工作者、非典型雇用的約聘員工、派遣人員佔多數的社會,不只年金保險費的繳納額度必須下調、費率還必須因應物價而調高,否則根本無法讓民眾維持生活支出。
   作者提出的解方:年金里程制度,讓民眾按照收入高低自行選擇繳納保費的費率高低。甚至可以採用累積哩程點數的方式進行。
  
    另外,男女戀愛關係呈現兩極化,也是一個時代趨勢。根據山田教授參考後採用的說法,交往年輕化導致因為長相、人際關係好壞區分的階級兩極化,還有日本特有風俗業存在、虛擬體驗科技的誕生,年輕世代降低交往的意願,也算是正常的反應。
      
    關於虛構商品的發明,這也是日本過去的庶民文化特色。現在如今耳熟能詳的一番賞、成人漫畫or寫真雜誌、肖像圖等等,原來在江戶時代就出現原形了。不僅如此,當今日本社會階級固化甚至沈淪的狀態,也跟過去江戶時代十分類似。




另外,育兒世代的收入實際減少,這也是直接影響出生率的一大難題。




     筆者我的話:看到作者山田教授沒有任何斥責或批評,而是積極視為家庭組成、社會經濟結構的問題來處理。真令人感到欣慰。拼經濟,大概是二十世紀以來最盛大的神話了。美利堅式和平(Pax Americana)下主導的國際秩序,在九零年代冷戰結束時被捧上天,甚至被稱為「歷史的終結」。臺灣自八零年代政治社運狂飆、九零年代民主化轉型後,亦有從「悶聲發大財」到「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演變。但是自從二零一八年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意外結束國際和平以來。對亞洲鄰邦動輒就用經濟威脅、軍事動作與政治恐嚇的中共,跟察覺到彼此差距縮小、對手真實意圖後積極行動的美國,兩者的對峙直接終結了「歷史的終結」開啟新冷戰。再加上前年爆發的烏俄戰爭、去年十月爆發的以巴衝突......,曾經理所當然和平已經不知不覺溜走了,就連臺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在國際趨勢影響下,今年總統大選中三柱鼎立,主流民意似乎不管誰都下注了一把?

   與其埋頭抱怨停滯的經濟成長,不如冷靜分析當下國際趨勢、實際解決社會問題,一定是更好吧?批評年輕世代不努力的聲音也可以收一收了。年輕人也可用同樣邏輯,抱怨上一代都是戰後人口紅利的既得利益者。然後呢? 究竟是誰規定經濟成長必然發生,否則就要怪年輕人的?分析這麼多之後,還有合理的理由嗎?


另外,書中還介紹了日本官僚決策拒絕假設失敗的毛病可追朔到二戰、民眾討厭風險的思考;反而降低危機應變能力等等,十分有趣。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自行租借或購買,以上。



補充一點是:山田教授認為,「父母必定對於親生子女產生親情,負起責任。」這其實是一種「意識型態!」根據研究,扣除長期養成的習慣&人際關係的維持,人還能靠什麼維持親子關係? 腦內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樂)、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罷了。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同樣的內容看蠟筆小新與我們這一家就好 其實文章前面還好~後面的那些是敗筆 我不知道你的目的所以到此
臺灣這次總統大選沒有三國鼎立~投票當天雙北的投票率70%以上 當天滿街老人跑出來 老人又比年輕人多
那些老人手上大半都是有房產的 臺灣有任何變動~傷害到他們手上的房產怎麼辦 那些老人票就是開票結果
話說~某上市公司 士林XX 在士林有造紙場 但那裏是一塊空地~現在是停車場 然後公司每年賺錢=空地噴錢
董事長也很有趣 是養子 開一臺白色賓賓 車牌後面有四個8的數字 他說過 股票像鮭魚~最後會流回來(口袋)
臺灣的土地問題不像日本~上面那公司就是縮影 整體上是要搾乾整批年輕世代~只要底層死光就會停下來了
2024-01-19 19:48:20
坪圳氏共和國人
土地問題我承認,不過總統大選開票結果相當分散。可能是我投票太早,沒看到太多老人吧?
2024-01-20 08:37:1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