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一篇日記提到,我預計要在2024秋季去交換,而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去交換,第一步還是得先申請看看,不然什麼都不用想,今天主要是想要稍微梳理一下目前為止的心路歷程
說實話,從小到大我一直以來的印象就是,只要從國外來或是有出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小孩,或甚至我遇到準備要出國完成下一階段的學業的同學,都滿有錢的,這算是我在成年以前就很明顯可以觀察到的事情,我家沒有到赤貧或清寒,但絕對稱不上有錢,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出國念書這件事情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
到了大一剛入學的時候,我看著我們學校的簡章與官網,看到有許多國外姐妹校,發現這是一個稍微沒有那麼花錢的出國方式,因此確實是有想過要去了解看看交換,甚至還有想過是要去瑞典的林雪平大學,現在想想好瘋喔,最好是付得起生活費啦。過了一兩年後我發現我需要先顧好課業,緊接著Covid-19就爆發了,所以這個念頭也完全被我掐熄
大四的時候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在某次與大我一屆的碩一學長的餐敘中,他跟我提到他有想要交換的想法
「這是人生最後的交換機會了,你不會想試試看嗎?」學長是這麼說的,用個俗套的比喻,這句話在我心裡投下了一塊石頭,漾起陣陣漣漪
碩一的我換了一間學校,是一間資源更多,交換或出國風氣非常盛行的學校,因此我也很快就開始收集資料,在去年九、十月的時候我參加了學院的說明會,得知了除了校級的交換以外,其實還有院級的交換,這個交換的競爭者只會來自同個學院,不會是全校,因此這也是另一條路可以選擇,只是當然,選項少了不少
不過,問題都不是這些,而是如果要申請2023秋季的交換的話,那我要在2022的11月把資料備齊,包含語言檢定,對於那時候三小語言檢定都沒有的我來說,馬上就發現我根本沒有交換的資格,因此我直接定了下一個目標──2024秋,延畢交換去日本
轉眼間過了這一年,在這一年期間我加強我的日文能力,在2月把手邊的科技部計畫完成,在7月考出了日文N2的檢定,緊接著要做的就是考出TOEFL以及用論文進度跟老師討論能不能去交換,並且我也問到了一位和我一起修日文課的學長,他跟我說其實院級的交換滿有優勢的,因為其實文組出國風氣比較盛,尤其我的目標是日本這個文 > 理的國家,我們理工學生在院級交換的機會其實比較大
9月初的時候,我收到了一個學校的信,由於我們學校有個特別的計畫,是由學生來進行課程規劃與授課,而今年開了一堂關於正在交換或已經交換回來的學長姊,跟學弟妹分享交換計畫的課程,我看到以後二話不說的確認好schedule沒有卡到以後就直接報名了
目前這堂課已經經過了四週課程,其實前三週我都有點小失望,因為就如我的學長說的,文組學生占了過半數,他們的交換動機與履歷跟我落差太大,理工科可能也比較不在乎「精神昇華、拓展眼界」這種交換動機
交換動機落差很大?也許有些人會抱有疑惑,但對我來說真的如此,我知道我自己會留在臺灣,畢業後工作還學貸,接著我爸會退休,工作幾年後成家,然後同時照顧伴侶、孩子以及所有已經無法賺到足夠錢的長輩,有些沒有小孩、有的小孩還沒出社會、有的連退休金都沒辦法為自己準備到,並且我會努力給家庭足夠的陪伴。距離現在,一直到上述這些事情發生前,我也許有五年,也許有十年,又或著只會有兩年的時間可以給自己,那我怎麼可能有獨自一人在異地生活一段時間的機會?除非我到時候退休的時候,還能有著健康且一直有聯絡的朋友,並且家裡的狀況允許我消失數個月的時間,加上我自己有足夠的錢與身體狀況
這是我的動機,但這種東西要寫在文件中送出嗎?哪有可能?
課程期間我們有諸多機會分享自己對交換的期待、恐懼、動機等等,而我看著他們那些「行政流程好麻煩」、「回來會跟不上課業」、「離家跟朋友一段時間」這種擔憂,就冒出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參雜著發現自己思考的很完整的優越感,以及發現自己沒有那種能寫進履歷的動機,還有很羨慕他們大多數人好像還閃耀著對未來的期待,而我只是個去日本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是個肥宅,去日本門檻最低,花費也不像歐美那麼高
到了這週三,是一位已經交換回來的學姐(其實「學長姐」們應該都比我小,畢竟他們大多是大學生),原本我也是不抱什麼期待去聽,但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除了他本身的口條不差,講話沒到專業演講者的那種浮誇程度,但很明顯發現他講話沒有太多語助詞與卡頓,跟總是「呃」、「然後」、「對」的臺灣人差非常多,聽起來很舒服,但讓人更訝異的是他嶄露出來的其他背景
這位學姊的家庭不算富有,比起雖然沒什麼錢,但還是有掐著錢包出過國的我,他甚至在交換前沒有出過國,而他一出國就是到歐洲去,在那段時間更是放上許多時間在獨旅,而不是跑趴,他讓我了解到了一種跟我刻板印象中的交換文組社牛很不同的印象,甚至也跟我們分享他在那邊怎麼省下餐費,僅有這些部分的話,雖是佳作,卻也僅是佳作,真正讓我改觀的是他的動機
「因為沒出過國,所以想要出國交換。」雖然他一定不是這樣交出去,但他語句中傳來濃濃的這樣的氛圍,他告訴我們,不是為什麼我要出去交換,而是對自己畫下期待,我出去是希望培養什麼能力,我到底能夠在這之中獲得什麼,之前的學長姐雖然也有講類似的話,但他是第一個明確的把「只是想出國」這樣的動機轉換成「你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眼界」、「你的野心是什麼」這種感覺的人,而不是用「因為我做過XX專題,申請過XX計畫,所以我想去交換完成XXXX」,除了共鳴感很強烈以外,也是唯一讓我明確知道我到底該怎麼去思考履歷要怎麼寫的人
剩下兩週,我就會交出我的交換計畫書,現在的我還不知道那裡面會寫些什麼,但我十分期待。我曾經說過,2022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而2023的我,正在為了2024,人生中的下一個轉捩點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