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在近年為了往遊戲實況市場發展,推出了為遊戲實況主而設計的ZG系列,相比為了錄製樂器與Podcast需求的AG系列,ZG01主打以遊戲機音訊輸入與電腦混音直播為主,與簡化的操作介面來提升實況時及時操作器材反應。
其實很早有考慮要弄個混音器,因為桌面配置只有一組電腦喇叭,沒辦法更多的空間擺放第二組,如果單靠擷取盒擷取遊戲機的畫面和聲音,那種延遲程度無法遊玩音樂遊戲,如果在控制器接上耳機又無法做直播或錄影,只好忍受著附螢幕的內建喇叭來玩。
起初有考慮過AG03,但AG03本身的設計是針對錄製樂器之類的設計,如果要混入其他設備不是那麼的方便,直到6月初參加了音樂設備展,逛展的過程看到了ZG01,介面簡單好看、HDMI輸入混音、價格還能接受,就思考了幾天,上網查了一下開箱…恩……沒事不要亂逛展…
包裝以瓦楞紙盒為主,上面有ZG01的圖案,側邊有些遊戲、直播等等的形象圖案點綴。
背面有些接線的簡易介紹說明。
開箱的底部很貼心的對使用者說要下載專屬應用程式與驅動。
打開紙箱就可以看到…
羽…羽衣媽媽
上網查了一下,這款產品大概在去年的東京電玩展亮相,當時與時雨羽衣繪師合作,並在快速手冊都有時雨羽衣圖片。
內容物有 本體、USB-C to USB-C、USB-C to USB-A、快速手冊、安全手冊。
整體採用消光黑色的設計,而且介面上沒有像AG系列有較多的插孔與按鍵。
大致上能分為左側是麥克風的控制,有麥克風音量控制、音量輸出控制滑桿、靜音鍵、48V幻象電源開關和效果器按鍵。
中間與右側為訊號、音量與EQ的控制,有HDMI訊號切換與靜音、耳機或喇叭的切換、語音聲音旋鈕、輸入聲音旋鈕、3個EQ開關和最大的總音量旋鈕。
前側為耳機、麥克風、AUX與電源開關。
後側為USB-C供電、USB-C電腦連接、HDMI輸出、HDMI輸入1和2、喇叭輸出和XLR麥克風插孔。
相比AG系列,插孔的部分大多數都移至後側,保留面板整潔。
HDMI輸入是有提供HDMI 2.0與7.1聲道的設計,可以直接Pass輸出4K@60的畫面,也能輸入後模擬成7.1聲道輸出到耳機。
底部中間有一整片的產品資訊和一整圈的止滑墊,整體有些重量,放在桌上其實蠻穩定的。
但是按電源開關還是需要扶著才不會滑,而且按壓需要出一點力,不然有時候按了不太有反應。
上電時後,開機與關機都會有燈光效果,燈光以青藍色呈現,沒有很花俏的RGB效果。
接上電腦後,Windows系統會把播放裝置分為 喇叭 和 Voice,對應裝置上右上角的兩個旋鈕輸出。
在錄製的設定會分為 Streaming 和 Voice,分別對應 設定程式裡面的給直播用的總輸出 與 麥克風輸入。
Streaming的設定後面會提到。
提供給ZG01的專用軟體設定可以監看目前的音量大小、輸出模式、按鍵效果等等的設定。
麥克風設定可以去設定消除噪音、音量水平、等化器、輸出限制的設定,下方有麥克風與輸出的實時音量指示,確定當下的聲音是否正常。
再來是設定 麥克風效果 和 遊戲音效 的頁面,對應裝置中央的兩排。
麥克風效果的設定中,最上面的第一顆按鈕可以設定要想要的聲音改變效果,像是變聲成高亢或低沉音調、收音機效果、唱歌效果,如果不滿意可以在編輯中自己更改。
而中間的第二顆按鈕可以設定如前述的功能,或是更改成按下後發出”嗶~”的聲音,可惜的是”嗶~”的聲音無法自定義成其他效果,不能像是AG08上面的Sound Pad功能。
最下面的第三顆按鈕只能設定ECHO功能,按下後會維持約2秒後熄掉。
遊戲聲音效果的部分可以自定義三種輸出音效,有點像是EQ的效果,我自己是很少去用這個功能,比較喜歡聽原音,希望能把這個功能替換成Sound Pad或是更多麥克風效果按鈕可能還比較實用。
監聽設定可以調整連接的耳機的音質參數與音量大小。
前面提到的Streaming設定中輸出混音器,用於比較簡易的直播程式提供可以做分軌音訊的設計,可以調整麥克風輸入的比例、聊天室對話聲音的比例和遊戲聲音的比例,一樣有實時的輸出指示器和監聽來確認當前效果。
目前使用了3個月下來,算是解決了電腦桌面只有一組喇叭又要同時輸入多個訊號的問題,而且設定完後可以方便調整Discord和遊戲的聲音分軌,而且面板簡易好操作,能夠隨使用狀態切換耳機或喇叭。
麥克風的部分,由於我的麥克風是採用USB接頭的Blue Yeti,無法與ZG01上的控制面板連動,有打算換XLR麥克風的想法,就我使用麥克風的時機幾乎是Discord跟朋友聊天,考慮換Sontronics Podcast Pro動圈麥克風,多色可選、造型好看、聲音不錯、而且價錢能接受。
其他附加的麥克風效果器還算夠用,只是能自訂的按鍵有些少,聲音輸出EQ的功能我不是很常用。
至於軟體的部分,說明書是有繁體中文,但是軟體只有英文、日文、簡體中文三種語言,看的時候還是需要思考一下翻譯的內容。
在新工作也收到了些廠商給的配件周邊,有個很厲害的轉接器,應該會在下一篇來開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