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fighting》第2章標題是「戰爭理論(The Theory of War)」。我對這章有二個疑問:「戰爭理論可以用來做什麼?又為何偏重層級理論?」,整理心得如下:
一、戰爭理論的用途:間接透過「有形」的戰爭科學「試圖」去成就「無形」的戰爭藝術
(二)戰爭科學 & 戰爭藝術
(三)藉戰爭科學打擊對手,試圖間接製造戰爭藝術的勝利契機
一、戰爭理論的用途:間接透過「有形」的戰爭科學「試圖」去成就「無形」的戰爭藝術
(一)理論
戰爭理論因為是「理論」,意思是「人們按照戰爭已有的實證、經驗、事實、法則及經過驗證的假說,再用歸納或/及演繹等研究方法所推導出來的結論。」所以,戰爭理論是研究戰爭的科學(The Science of War),用於推導人們有形力量在戰場交互作用的結論。有形力量如前文提到的「有形」的物理之力和「有形」的紀律之力等等。
(二)戰爭科學 & 戰爭藝術
既然戰爭理論是研究戰爭的科學(The Science of War),就不涉及戰爭的藝術面(The Art of War),當然不包括(也不能包括)前文提到的「無形」的紀律之力與「無形」的心智之力。因為戰爭受人類的意志或慾望驅動,所以無形之力的效果遠大於有形之力。
(三)藉戰爭科學打擊對手,試圖間接製造戰爭藝術的勝利契機
雖然無形之力如心智或道德的影響力較大,但是人心既難以像機器人般的直接控制,其創造力更非機器所能比擬,堪稱戰爭的「藝術」,所以人類只能「試圖」用間接的手段「戰爭的科學方法」來打擊對手,試著折服對手的無形之力,同時提升我方的無形之力。這裡所謂的「試圖」,表示戰爭科學不一定能夠影響戰爭藝術,畢竟無形之力的影響力遠大於有形之力。
二、戰爭為了服務政府,而政府組織是層級架構,所以戰爭理論偏重層級架構
戰爭科學最常見的理論是「層級論」,有號稱西方兵聖(實際在拿破崙戰爭裡淪為戰俘,日後在滑鐵盧也沒啥戰功)Clausewitz的「戰略、戰術、戰技」一說,也有本書作者A.M. Gray將軍的「政/戰略(strategy)、指揮運作(operation)、戰術(tactics)」一說。無論是哪種,一言以蔽之都因為戰爭是政府的工具,戰爭理論當然要適應人類政府的層級組織架構。從開戰前的情報、計畫與資源調度,到終戰後的外交、資源增損與責任追究,都需要政府的層級組織運作,如下圖(以 LibreOffice Draw 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