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原爆資料館入口,攝於2016年8月)
(本篇慶祝本小屋第400篇文章達成!)
原爆相關遺跡與紀念館
本篇下半部介紹長崎與原爆相關的景點,這些景點相當眾多,遠多於本篇所介紹者,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就地保留原爆相關的遺跡,例如爆心地公園、浦上天主堂、及平和公園裡的刑務支所遺跡等。一是戰後為了紀念原爆而建設的紀念館、資料館、公園等,原爆資料館、平和公園、追悼平和祈念館,及永井隆紀念館都屬於此類。
(長崎原爆資料館常設展門口,攝於2023年2月,下同)
長崎原爆資料館
戰後初期的1949年長崎市成立原爆資料保存委員會,開始收集原爆資料,之後在現在爆心地公園旁的一角設立長崎市原爆資料館。1955年成立的長崎國際文化會館,曾設有原爆資料室,但後來老舊之下而被拆除。現在的原爆資料館是在1996年,為了紀念原爆50周年而完成。
原爆資料館位於爆心地公園旁的階梯上方,進去之後首先是紀念品店與休憩空間,之後沿者斜坡往下,走過時光倒退回1945年的走道後前方便是常設展室,旁邊則有特別展示。
(資料館內有關原爆前長崎的展示)
常設展室首先看到的是「希望長崎是最後一個原子彈爆炸地」,還有停止運作的時鐘,指針就停留爆炸時間的11點2分。接下來讓遊客觀看原爆前長崎的照片,包含1925年建立的浦上天主堂,及大正年間完成的第二代長崎車站(目前全新高架化的是第五代車站)等。
(資料館內有關浦上天主堂遭受破壞的展示)
接下來展示幾個遭受原爆後的事物,包含上述的浦上天主堂,該教堂距離爆炸地點約500公尺,可看到被破壞的牆壁模型,與被破壞以及部分被熱波燒黑的神像(浦上天主堂也有原爆遺跡,將另外介紹)。
(資料館內原子彈模型的展示)
接下來的大型展廳可看到原子彈研發的經過,與在長崎投下,代號「小胖子」的原子彈模型。接下來則是原子彈所造成的破壞。由上面原爆見證者所述,爆炸時同時間產生的是極大的衝擊與熱波,之後便是蔓延至市區的火災,幾天到數周後則是輻射的傷害。
(資料館內有關熱波傷害的展示)
(資料館內展示因原爆時針停留在11點2分的時鐘)
毀滅性破壞的衝擊與熱波的傷害主要發生在爆炸範圍2公里以內,但連12公里外的遠灣小島的住家窗戶都可震碎。館內展示許多造成以上傷害的照片與物品,照片包含被燒焦的屍體,及被震波而毀壞的街道與建築,例如有其中一根柱子震斷,至今仍留存在山王神社的「一本鳥居」。物品包含燒焦的衣服與磚瓦,及其他被熱波燒焦造成痕跡的事物等。
(資料館內有關火災損害的展示)
(資料館內展示因大火而燒焦的各式物品)
因為爆炸地點距離長崎市中心約3公里,市區遭受瞬間的衝擊與傷害不如爆炸中心,但幾小時內火海從爆炸地點擴散,逐漸往南吞噬市區,使得建築物毀壞擴大,最後有三分之一的市區遭到全毀。館內展示大量建築遭受燒毀的照片,與燒毀後留下的物品,由於火災是毀滅性的,所以就算是便當盒與肥皂都會被燒得焦黑。
(資料館內有關輻射線危害的展示)
以上的爆炸後傷害包含火災,大約在當天深夜就已平息,但就如永井隆的醫學觀察所示,爆炸後數周因為輻射所造成的傷害也造成許多死傷。依館內輻射造成疾病的展示,急性的癥狀包含嘔吐、下瀉、皮下出血、口腔炎等,許多在1周後陸續死亡,之後長期慢性而出現的疾病有白內障、白血病、癌癥等。
(資料館內描繪原爆景象圖畫的展示)
(資料館內有關外國人遭到原爆證言的展示)
館內後半部則有原爆受害者的證言,當然由於相關證言極多,館內僅能展示一小部分,其中也有以原爆為背景的畫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因為外國人觀光客多,館內也有外國人原爆受害統計與證言,包含因被送來長崎強制勞動的韓國人,與被俘虜送到長崎的聯軍士兵。
(資料館內有關原爆救護工作的展示)
(資料館內展示永井隆的書籍)
館內有關原爆最後的展示則是相關救援的行動,例如原爆受害者的收容所,及受害者狀況的照片。由於永井隆在救護工作的捨身態度受到後人景仰,館內有特別針對永井隆的展示,包含他領導的第11號醫療隊,及後來的寫作活動,還有他的物品與書籍等。
(資料館有關日本近代戰爭的展示)
(資料館有關核兵器的展示)
常設展有關原爆的展示結束後,最後則簡要展示日本近代的戰爭,及核武器的發明與戰後世界的核兵器研發與試爆,之後則是反對核兵器相關運動的展示,其中也有長崎市反對核兵器的運動。常設展結束後便會回到售票口,而售票口旁邊還有特別展示區,基本上也是以原爆相關展示為主。
紀念館的常設展示豐富,尤其原爆造成損害的展示相當多,參觀者看到破敗的廢墟與焦黑屍體的照片,想必相當震撼。館內有許多天主教相關設施毀壞的展示,這是與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最大不同之處。
但就如同前言所示,該館展示大量原爆造成傷害的照片,卻將日本戰爭侵略的展示放在最後,容易帶給參觀者長崎(以至於日本)是戰爭受害者的印象。另外展示手法也很容易讓人誤解長崎市民直到原爆才感受到戰爭,其實總動員與義務勞動、物資糧食管制、空襲等都在戰爭時成為長崎生活的一部分,更別談長崎早在近代日本歷史開始時就已跟戰爭產生關係。雖然這是來到長崎必定要去的景點,但可經由展示手法了解日本對原爆事件的態度
(平和公園入口,攝於2016年8月,下同)
平和公園
平和公園位於爆心地公園旁的小丘陵上,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長崎刑務所浦上刑務支所」,收留死刑囚犯與政治犯,其中也有中國與朝鮮人。由於距離原子彈爆炸地點僅有150公尺,該鋼筋水泥建築瞬間遭到摧毀,裡面的囚犯與職員也立即死亡。現在公園內保有部分刑務支所的遺構。
(平和公園內浦上刑務支所遺蹟)
戰後基於將長崎設定為「國際平和都市」的理念,於1950年將被夷為平地的這裡設定為平和公園。首先於1955年建立了「平和祈念像」,1969年建立了「平和之泉」,之後陸續有其他各國所捐贈的雕像前來,形成今天平和公園的規模。每年8月9日都會在此公園舉辦原爆周年紀念儀式,但畢竟比廣島的紀念儀式晚3天,且長崎交通比較不便,因此過去前來參加的國內外政要相較廣島明顯偏少。
(公園內的「平和之泉」)
(公園內的「長崎之鐘」)
從手扶梯往上進入公園,便可看到「平和之泉」與「長崎之鐘」。平和之泉的概念源自受到原爆重傷者往往邊喊者口渴邊死去的景象,為了祈福這些受難者而建,最近於2019年重新裝修完成。長崎之鐘是祈福戰時被動員到軍需工廠工作,因而受難的女學生,於1977年設立。
(公園內的「平和祈念像」)
進入公園的深處便可看到「平和祈念像」與前方的廣場,該廣場也就是舉辦紀念儀式的地點。該像於1955年建立,製作者為北村西望,他為長崎縣出身,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畢業,戰前的代表作品為設置於國會議事堂的板垣退助像,曾在象徵戰時政治體制的「大政翼贊會」擔任藝術代表。
戰後北村西望作品丕變,以和平、自由為理念,平和祈念像便是他這時的代表作品。該像是高約9.7公尺,重約30噸的青銅像,人像的右手指向天空,有如指向原子彈落下爆炸的方向,而平舉的左手則象徵和平,輕閉者眼睛的容顏則象徵為原爆受難者祈福。
(公園內由中國捐贈的雕像)
公園內有各國捐贈的雕像,目前有15國,最早捐贈者為1978年由葡萄牙波多市為了紀念與長崎市成為姊妹市而捐贈,最新的捐贈者為2006年由紐西蘭政府及該國6個市政府共同捐贈,也有來自美國、中國、義大利、阿根廷等國的雕像。平和公園與原爆紀念館相同,都是長崎必定要去的景點。
(爆心地公園內的「原子爆彈落下中心地碑」)
爆心地公園
由於平和公園相當有名,可能會讓人誤解該公園是原子彈爆炸地點,其實真正的地點是在與該公園隔一條馬路的「爆心地公園」。該公園有「原子爆彈落下中心地碑」,顧名思義就是爆炸地點(但其實地點是在上空的500公尺處)。8月9日的原爆周年這裡也會有人聚集,及在碑前獻花。
(爆心地公園內的「被爆50周年紀念事業碑」)
該公園裡還有「被爆50周年紀念事業碑」,是長崎市出身的雕刻家富永直樹的作品,以慈悲的母親抱者傷心的小孩,以此展望日本的未來。公園內的角落則有原爆形成地層的展示,可以看到被高溫燒過的泥土與玻璃,與被破壞房屋的磚瓦。
(追悼平和祈念館入口,攝於2019年8月,下同)
國立長崎原爆死沒者追悼平和祈念館
追悼平和祈念館位於原爆資料館的上方,是2003年剛開館的建築。該館的建設背景是1990年日本政府厚生省對原爆受害者展開調查,並決定以死者的名簿為基礎,設置專門的追悼設施,後來決定地點與設計後,於2000年開始建設,3年後完工開放(順便一提,廣島也有相同的和平祈念館設施,就位在和平公園中,風格也與長崎類似)。除了作為追思的空間外,該館也從事收集受害者資料與對外宣傳的工作。
(追悼平和祈念館內部)
該館是一個水池下的玻璃圓柱為中心的建築,圓柱裡存放原爆的死者名簿,由於至今仍在受理登錄,因此死者名簿人數每年依然持續增加。平時該名簿放在館內,不過原爆周年該名簿會被取出,作為紀念儀式使用。依長崎市官方網站所示,至2022年原爆周年紀念儀式為止,死者名簿共有197冊,共192,310人(其中3,160人是2022年剛登錄的死者)。長崎市官方網站也提供死者登錄與查詢申請的管道,但查詢僅限於死者遺族。
(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展示的近代長崎電信技術)
以上景點除了原爆資料館需要較久時間外(建議須花1到1.5小時),其他都不用很多參觀時間,因此大約僅要半天就可參觀完畢,有餘力的話也推薦將另篇介紹的浦上天主堂一併參觀(單程步行15-20分鐘),畢竟該天主堂也存有原爆遺跡。另外雖與本篇主題無關,以上景點旁還有免費參觀的「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展示長崎與外國的交流與近代技術,尤其電信技術的展示值得一看,但其展示品質不如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僅建議仍有時間時再考慮是否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