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揣測
金庸小說中男性是主角,女性雖然影響很大,但好像描寫得較不完全,
彷彿她們在書中的作用是和其他的事物穿插,形成多采多姿、花團錦簇的世界,
讓我們觀察置於此世界中的主角的心理與發(fā)展。
金庸似較擅長描寫男性心理,對女角,尤其是女主角的描寫,絕大多數(shù)是與愛情有關的,
女子使故事浪漫美麗,她們?yōu)榍闋奚谷烁袆印?/font>
但是,如吳靄儀女士所說,金庸對女性未必有深刻了解(註18),
不過,也有可能,古代女子的重心,就是愛情。
五位男角的背景各個不同,但他們的父母,不是早逝,就是並非武林人物,或者根本不知父母是誰;
共同點是他們都得靠自己努力,且對師門很是忠心。
此外,都待人有禮,有正義感,大多都描寫到民族意識,
除了張翠山外,皆武功極高,也心胸開闊,接受甚至欣賞邪派女友。
正派君子似乎特別容易被女子對他的好感動,
例如:令狐沖曾驚於盈盈的深情而心想:別說盈盈不過是魔教教主的女兒,就算是萬惡魔頭,人人欲殺,也願與她在一起(註19)。
另外四位也有類似的感動,他們愛上邪派妖女,一是因為她們的美麗;
也許也是因為彼此有許多不同,產(chǎn)生新鮮和神秘感;
但最重要的,大概是為了妖女對他們的好。
金庸筆下的女子,通常不是天真就是刁蠻,有些女角更兩者都有,
不知是否這是金庸對女性的觀念,還是他認為這是女子的可愛,
用刁蠻、天真,活潑書中的氣氛,襯托男角的穩(wěn)重、木訥,並吸引讀者。
金庸好寫妖女,
可能因為妖女在邪派中長大,個性多較刁鑽,行為出人意表,沒有禮法約束,言語也頗多趣味。
更重要的是,敢愛敢恨,對愛情主動追求,情意真摯,令人難以拒絕。
武俠小說中有重義輕生的信條,金庸小說中除了捨身取義,為愛犧牲也是常見之事。
願犧牲性命,幾乎已是基本要求,事業(yè)大部分也都可放棄,真正讓人為難的是親情和人格。
對男性來說是人格,對女性則是親情。
男子有世俗給的壓力,有對事業(yè)的期許,有對自我的要求和道德感。
愛情大部分使他們克服第一項,壓抑第二項,但很少勝過第三項。
正派中人從小受較高道德要求,某些原則在心中紮根。
女性在古代甚至現(xiàn)在也不被要求有什麼大作為,
古代更要她們三從四德,在武俠世界中,可能就是重視愛情。
她們很少有事業(yè),即使有事業(yè),比起愛情,則容易放棄。
妖女更少了禮法道德的要求,
金庸似乎也沒有意圖讓她們在人格和愛情中做抉擇,只見到她們極力配合男角的標準。
為難的,大概只有父親的反對;
當碰到時,通常都選擇愛情,日後再求諒解,有時也有不能同生,願求同死之想法。
邪派中人似乎特別重視愛情。他們情感濃烈,願意為情犧牲,女子甚至為情叛教。
她們在乎情感的忠誠專一,多位非正派女子說過類似的話:若你負我(或心中有別人),讓我親手殺了你(註20)。但事到臨頭,卻又下不了手。
不知為什麼,這五對中,都是女子付出較多,男士則較為隨緣。
可能這是性別的差異,
或金庸對古代的觀念:愛情是女性生命的全部,卻只是男性生活裡的一部分,他們有更重要的事。
殷素素曾唱過一首歌,也許代表妖女愛上正派君子的心境:
「他與咱,咱與他,兩下裡多牽掛。冤家,怎能夠成就了姻緣,就是在閻王殿前,由他把那杵來椿、鋸來解、把磨來挨、放在油鍋裡去炸,唉呀!由他,......火燒眉毛,且顧眼下?!?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