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閒聊】Mac Studio 隨手開箱

Mars7788(1933) | 2022-10-22 04:02:15 | 巴幣 0 | 人氣 657


一陣子沒有開箱文了,因為這段時間真的全世界甚麼物流的東西都非常慢,每次下單購買東西都是數(shù)以月計。


上星期下單購買的閉路電視和我說需要等三十星期, 代理跟我說他尚欠不同的客戶超過1000個鏡頭。
買40臺Mac Mini和22臺iMac,我收到消息是我需要起碼等三個月或以上,而今次開箱的Mac Studio最初是說要等五個月的。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們的單子只有一臺的關係,等了兩個星期之後Apple打電話過來說這一臺可以先出貨。

先說一說這一臺並不是我的Mac Studio,這一臺Mac Studio是我們買給影音製作組的同事的。 現(xiàn)在他們正在使用中的Mac機是2014年的iMac 5K(i7 32GB 256SSD+TB3 SSD RAID)。 在應對新的攝影機和提升了的解像度方面已經(jīng)開始力不從心。


因為我們從半年前開始我拍攝的素材從FHD 升級到4K, 雖然輸出的成品依然是FHD, 但是對系統(tǒng)的能力明顯已經(jīng)提高了很多, 特別是使用代理轉(zhuǎn)換的頻率更高了。 當去到一些大型活動的時候錄影的格式變成ProRes 422 這臺舊電腦明顯已經(jīng)處理不來。


另外, 攝錄機和相機的陣容也升級了的情況下, 這些東西一同升級都是很合理的事情。
Sony A7S3和Z-CAM,以及一臺小型Panasonic廣播機加入。 短期內(nèi)還會加入一臺Canon PTZ 固定機位。


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會有高達最多20臺的航拍機和運動相機的畫面, 雖然看上去好像很誇張但是我這個朋友的設備來嘗試現(xiàn)在這臺新的Mac Studio的配置應該已經(jīng)夠了。

以下是 這一次新機Mac Studio的規(guī)格,M1 MAX 32GPU 配32GB RAM 和512GB SSD。


固態(tài)容量這麼小的原因是因為原本的SSD列陣會繼承給這個位置的用戶,所以在本機容量上這樣就打住了。
同時間由iMac 5K轉(zhuǎn)成Mac Studio之後由於我們沒有買到studio display,所以顯示器的部份我們就留給影音製作部的同事自行決定他去決定買那一個顯示器是他滿意的。
不過應該在LG Philips 和Dell之間選擇。

工業(yè)軟件跑分那些東西就看YouTube上的頻道吧,我無謂做那些個個都做了的事情了,來看一看我真的會用的東西吧。

由於我工作的地方,他們有很多上世紀的影片 miniDV Hi8 VHS 之類的東西,雖然我已經(jīng)把他們數(shù)碼化了,也可以想像到他們那個時候的話則不會太好,尤其有些時候為了錄影時間他們只用了L P的格式係錄影,而不是高畫質(zhì)的SP。

所以一個常用的工具就是Topaz Lab推出的 Video enhance AI, 這個工具我之前在M1 Pro上測試的時候結(jié)果如下。


我把一段動畫的OP由FHD 升到8K, 在同一的場景設定下, M1 Pro需要1.94s/每幀,M1 MAX 需要0.78-0.82s/每幀。

一幀下你可能覺得分別不大,的確如果你只是處理一張圖片的話這個時間其實就算多兩三倍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影片的處理下短短1分34秒的影片中可以有2500多個幀了。 每一格所節(jié)省的時間都會乘以你的總格數(shù)。 處理下來就很可觀了。  

平時那樣H264 265 壓縮影片轉(zhuǎn)換時間甚麼鬼東西,我覺得比較這些根本沒有意義,因為最花時間並不是這個轉(zhuǎn)換輸出的時間是你中途剪接的時間。 只要在剪接期間的時間軸拖拉順暢,這個就已經(jīng)能夠幫我維持最大的工作效率。

最後來試一試,如果把FHD影片升到8K@120FPS。

哈哈哈。。。1分34秒的影片要做2天多。 但是我發(fā)現(xiàn)CPU和GPU都是吃不滿的,我不知道樽頸在哪裏了。
我還是先取消好了。



遊戲,雖然從來都不是買Mac機的重點,但是我相信大部份人都看到吐了的古墓的跑分了。
以下是我真的玩了上百小時以上的遊戲。
不論你認為這樣的遊戲表現(xiàn)怎樣,如果遊戲是你買電腦的重點我會建議你去買Steam Deck都不要買Mac Studio。 在現(xiàn)階段macOS依舊不是一個理想的遊戲平臺, 只是我的遊戲剛好能夠在macOS上運行。

以下遊戲都是以4K運行。

FROSTPUNK:
這遊戲優(yōu)化很差的,不論你是在PC還是MAC OS 平臺上玩這個遊戲都是開場滿幀,但隨遊戲推進物品變多後,都可以卡到只有25-30FPS的水平。
下圖是M1 MAX上一個玩到中後期的存檔。22FPS-28FPS左右,正常水平吧。
設定如下,大多是高的原因是因為發(fā)現(xiàn)設定的影響期實不大,就算由4K改到FHD 要卡還是會卡。
打開熱量圖之後幀數(shù)再減一半,因為他是在遊戲的畫面上再套上一個濾鏡。
真心希望第二集優(yōu)化好一點。


過山車之星:
這遊戲的效率明顯好多了, 應該是這個遊戲在設計之初已經(jīng)預訂了大量的物品會在同一天個畫面中。
大部份的情況下都能穩(wěn)60。

BIO 重制版:
全開基本60

異星工廠:
這遊戲長期更新下,運行效率比之更好了,就算是玩了10多小時的存檔也能4K@60下運行了。

遊戲來說叫做能玩,反正 Steam DECK來了之後我應該都不太會再用MacBook來玩遊戲。

還有一些細節(jié)的東西,在使用過程發(fā)現(xiàn)效能真的可以抵消很多事情。
例如在連接咪高峰使用語音轉(zhuǎn)換文字輸入的時候,M1 MAX比起我自己私人的M1 Pro處理器明顯修正的速度更快,文字識別的速度更快,在我說出文字都顯示出文字的時間更短。


網(wǎng)頁開啟和網(wǎng)頁反應明顯更快,雖然我懷疑是新電腦的關係。

作為一臺桌面電腦,他的USB供電比MacBook Pro 14吋還要穩(wěn)定的,我手邊就有一個例子,它是一臺支援RAID1的外接硬碟盒。
當我使用這個盒的時候MacBook如果我不小心同時使用兩個硬碟,就會發(fā)生電力供應不足一起斷線的情況。但是我使用Mac Studio的時候兩個同時運作都沒有問題。

而且很明顯看得出蘋果有在Mac Studio設計的時候預留了很大的散熱冗餘空間, 就算我使用A I影片軟體的時候長時間滿載, 就算M1 Max的版本只有鋁合金散熱器不是Ultra版本的銅質(zhì)散熱器, 都可以在風扇低轉(zhuǎn)速的時候出來的氣流並不是很熱, 出風口的溫度比我手邊其他所有設備都要低。
不論是i3 10100U /GTX1080 公板 還是 AMD VII。(VII 240 開放水也不見壓得很好。

可以想像到以前在蘋果發(fā)佈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Mac數(shù)據(jù)中心Mac Stadium, 他們要把數(shù)據(jù)中心內(nèi)的電腦升級到Mac studio,他們的訂製的冷卻用的伺服器支架可以不用大改裝的情況下直接把新的設備放上去。
不過話說回來,現(xiàn)在ARM架構的Mac機都沒有拿到VMware的認證。 上一臺拿到認證的應該是垃圾桶Mac Pro。

來到最後還是要說一說, 記憶體的問題由於涉及到系統(tǒng)的存取延遲我還是可以接受蘋果把記憶體焊接到SOC上, 但是固態(tài)硬碟我和不少的YouTuber持一樣的意見,就是希望他們能夠開放第三方固態(tài)硬碟的使用,因為幾乎可以構成這一臺Mac Studio這個東西會是最容易最快會壞掉的東西。
如果那個時候蘋果已經(jīng)把Mac Studio已經(jīng)撥入了過時的設備,那麼備用零件就很難去找了。
再說高容量的版本是有兩塊固態(tài)硬碟以RAID0方式組成, 理論上高容量版本的Mac Studio固態(tài)硬碟損毀導致系統(tǒng)崩潰的機率會高一倍。

創(chuàng)作回應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