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民間習俗常有,比方說,鬼月有鬼月忌諱的事,結婚有結婚忌諱的事,近日聽家母他老人家說,婚宴辦兩場以上,第二場稱做補請宴客,不然會算成結兩次婚。
"Episode of Roselia DAY2 : Rose" Highlight Video
恭喜我表妹,嫁給歪國人,然後,親友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海外和臺灣各舉辦一場婚宴,除了線上發出祝福之外,也滿心期待著收紅帖子。
結婚習俗可多啦!好啦,我也知道結婚習俗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很八七,甚至隨著時代變遷早已不合時宜,像避免看成結兩次婚就是,你想想,現代人結婚看的是法律程序,一張結婚證書即是完婚,怎麼還會有人覺得需要避諱?
就是有。
如果真的要這麼避諱,那麼相機也不要用阿!古人認為相機會吃掉靈魂耶!
-黑齣-
這裡分成幾個層次談。
首先,是民間信仰和習俗之間的關係。這邊所謂的『習俗』不單單指風土民情,而是指那些不成文的規範,就這點來說,其實民間信仰和宗教信仰一樣,都透過一些教條來規範信徒的思想、限制信徒的日常所作所為。
這裡『宗教信仰』是指佛教、基督教等等有名的宗教。
民間信仰和宗教信仰有許多相似之處,又有些地方明顯不同,比方說,有些人會說自己沒有宗教信仰,卻有民間信仰。
這當然是個有趣的點:如果同樣有理由相信,為什麼臺灣人大多選擇民間信仰而不選宗教信仰呢?難道是因為太累太麻煩?或是單純因為有信仰就無法再信其他宗教?可能是後者吧,畢竟很多信仰都從家教開始,一旦父母信民間信仰,小孩就跟著信了。
總之,當臺灣人跟你說他沒有信仰時,不要輕易相信這種屁話。
-黑齣-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這問法恐怕不對,我寧可反過來想:人在什麼時候會懷疑自己相信的事?
人一旦懷疑,就開始思考。看看一些低等生物,環境來了什麼訊號,它們就根據訊號做反應,天氣熱就做天氣熱時該有的反應、天氣冷就做天氣冷時該有的反應,它們不用思考。
但人類是複雜的生物,複雜的生物需要思考,去蕪存菁、從雜亂無章的資訊之海理出頭緒,於是,一種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觀點去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
這時候出現了一種很棒的東西,叫做信仰,人一旦接受信仰,就能大幅省下思考成本,以非常經濟和有效率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想像一下,這在教育不發達的古代是多麼棒的事!
當然,就算是今天,大學畢業生滿街跑的時代,信仰依然是很棒的,如果我們廣義一點、不把信仰的概念侷限在傳統的範疇,那麼舉例來說,政治也可以是信仰嘛!當政治成為信仰之時,要支持誰、要反對誰不就是超容易決定的嗎?
這麼說不是要貶低信仰,相反,信仰很好,但就因為它太好,所以很容易讓人過份依賴,從此放棄思考、停止思考、鄙視思考,凡事只會求助信仰,信仰好、信仰妙、信仰呱呱叫,而信仰不給力時就瘋狂跳針,如同嗑了什麼藥似的。
-黑齣-
喔對,所以,人在什麼時候會懷疑自己相信的事?
可能性一:信仰太麻煩的時候,例如神明太多、繁文縟節太多等等,但這沒有絕對,就像前面說的,信仰如嗑藥,對於已經成癮的人而言,即使取得變難,辛苦一點還是值得的。
可能性二:發現自己被詐騙的時候,這可能和信仰本身無關,而是和相關組織的腐敗墮落有關,例如中世紀教廷發放贖罪券,所以這也沒有絕對,畢竟和信仰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可能性三:沒信仰也能解釋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教育很重要,當人們都知道拍照只是一種物理現象的時候,就不會再害怕靈魂會被相機吃掉了。
不過,如同本文一開始說的,現代人結婚有沒有效,取決於法律程序而非宴客的次數,但還是有人會避諱。
可能性四:因為別人不信了,我再相信好像會很奇怪。
沒錯,這一項可能更具決定性,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三人成虎、多數暴力,你的信仰不是你的信仰,用好聽的方式說,是社會的凝聚力,這大概才是信仰的根本。
-黑齣-
" It's enormously important that you do have the right friends. If they make you a better person than you otherwise wouldn't be. That's the ultimate gift. " -巴菲特
這是巴菲特談論他和比爾蓋茲友誼的一段話,放在本文的脈絡下,別有一番趣味。
我們的社會並非大眾說的,是個開放包容的文明社會,它其實充滿了禁忌、偏見、以及對非我族類的排擠和惡鬥,因此一個自主思考的人要以明哲保身為先。
因此,我可以信民間信仰,其實是說,我可以讓人相信我有民間信仰,只要多說一點屁話、做足表面功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