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反烏托邦未來世界都是一種有趣的 RPG 遊戲設定,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兩部經典邪典電影[1], [2]《亡命賽車2000》與《瘋狂麥斯》紅極一時,備受追捧,人們對反烏托邦題材的興趣也水漲船高。史帝夫 · 傑克森(SteveJackson)巧妙地將這一設定融入 RPG 桌遊——《飛車大戰》(Car Wars)。這款遊戲於 1980 年發售,暢銷一時。在遊戲中玩家打造私人專屬的毀滅機器,在末日劫後的美國境內風馳電掣。後來,史帝夫 · 傑克森與 Origin 公司達成協議,將《飛車大戰》改編成電腦遊戲,《飛輪武士》就此問世。
地圖上有 16 座城市,玩家可通過公車系統快速移動,或者自行駕車前往(前提是能在像迷宮一樣的公路活下來)。玩家甚至能前往遊戲開發商 Origin 在曼徹斯特的總部。
載具打造系統是這款遊戲的亮點所在。從座駕的重量、速度、容量到車載武器、護甲備置,各種選項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玩家可以精挑細選,細細斟酌。
儘管《飛輪武士》是一款授權改編作品,但它對原作做出大量改動:《飛車大戰》只是一款回合制遊戲,而 Origin 開發團隊借鏡 Midway 旗下 1983 年的暢銷街機遊戲《間諜獵人》(SpyHunter),開發了一款具街機遊戲特色、俯視角視圖、即時制的飛車遊戲,非??简炌婕业姆磻俣?,而且最好用搖桿操縱。
《飛輪武士》忠實原作設定的地方在於遊戲擁有一套豐富細緻的載具打造系統。玩家先選擇各種車型,如小房車、廂式車、皮卡車、豪華車等,然後自行搭配底盤、裝甲、懸掛系統、輪胎、武器、發電機等零配件。
豐富多彩的載具系統是這款遊戲的亮點——可以客製獨一無二的專屬載具,像是可以埋設地雷又快到敵人看不到車尾燈,或者是搭載大型車用發電機,能發射雷射武器?!讹w輪武士》還有強大的局部傷害判定機制,即座駕的武器、輪胎、裝甲與玩家都有一套獨立的生命值系統。也就是說,即使車輛其他部位裝甲完好,但一旦敵人擊中沒有護甲值的一側,你很可能掛掉。
玩家可以自由在美國東北部奔馳,追殺武裝份子(並將這些倒楣鬼的愛車占為己有),在汽車競技場[3]與群雄一較高下,完成各種跑腿送貨任務。一段時間過後,這些任務也許稍顯單調重複,但玩家會通過這些支線任務積累聲譽值,聲譽值足夠時,會解鎖聯邦調查局(FBI)發佈關於畢老大(Mr. Big)的最終任務[4]。
不過,《飛輪武士》的俯視角駕駛、戰鬥系統經不起時間的檢驗。在 1985 年,這種機制還算新穎有趣,但與現代3D 視角下的駕駛遊戲相比,俯視角駕駛機制太缺乏感官回饋。不過,《飛輪武士》真正的問題還不在視角,而是過高的難度。戰鬥機制相當硬核,再加上永久死亡設定,玩家很容易心生退意。一旦玩家死亡,遊戲將刪除先前所有存檔,玩家只得重新白手起家[5],從零開始(除非玩家手動備份自己的遊戲存檔,那另當別論,但那在當時非常花錢)。
如果你喜歡高難度遊戲,或者不介意時刻手動備份已有存檔,那《飛輪武士》這款遊戲不容錯過。雖然市面上有許多競速戰鬥遊戲,但論遊戲的豐富性,經典的《飛輪武士》絕對是遙遙領先。
[1] 譯者註:邪典電影(Cult Movie)不是一種經過嚴格定義的電影藝術分類,但可以大致概括具有以下特點的電影:通常是從午夜影院走出來的低成本作品;誇張、荒唐的風格與視覺效果;科幻、恐怖、喜劇多種元素的混雜;表現不同于主流文化的次文化;引領以電影中某種表現或象徵為主的時尚潮流;其忠實的粉絲會開展許多以影片為主題的聚會等。
[2] 繁中註:邪典電影不見得是低製作預算的 B 級片,邪典電影指的多半是有一小群死忠支持者的作品,粉絲會像進行儀式般的反覆引用電影的橋段或動作,像是《星際大戰》到 90 年代初期都還被某些人歸類為邪典電影。
[3] 繁中註:競技場是一個環狀賽道,必須以有限的車載武器摧毀對手的車輛,勝出後會獲得聲譽和獎金,而且還可以向上晉級。一開始沒有車也沒有聲譽時,能做的事就是參加出生地競技場的門外漢比賽,累積資源來買自己的汽車。
[4] 繁中註:此時所有商店和維修站都會關閉,要跟時間賽跑免得完成任務前就已經彈盡援絕。
[5] 繁中註:如果有先到醫院克隆自己,死亡後就可以用自己的複製人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