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食人輓歌》閱後感

大獵蜥 | 2022-05-12 00:05:46 | 巴幣 4 | 人氣 262

阿根廷的作品我看不多,但印象都帶著極度的冷漠或是悲劇色彩。向像我很久以前看的《跳火堆:阿根廷鬼故事》,根本是談世界比鬼可怕的故事集,看完久久無法平靜心情。
而這本《食人輓歌》的討論度一直都不太高,是說可能在題材上比較驚悚不舒適。但我個人是覺得基本是它是在討論人被物化或是把他人物化至極致的作品。。

《食人輓歌》是一本由阿根廷作家Agustina Bazterrica所撰寫的反烏托邦小說。故事開頭講述一個近未來的世界,而這個世界遭強烈病毒襲擊,這種病毒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雖然人類熬過這場瘟疫浩劫。但很不幸的,所有物種就只剩人類存活下來。為了使人民能夠繼續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政府開始提倡吃人肉,且規劃出特別培育來吃的「食用人」。因此,人民很快地接受了吃自己的同類。而昔日的畜牧場、屠宰場等肉品相關產業,也開始紛紛加入了人肉產業。世界在政府與民間的互相扶持下回歸正常,唯一不同的是,吃人成為了日常的一部分。

主角馬可仕是位在屠宰場上班的資深員工,因每日得目睹人遭屠宰的過程,又加上剛經歷喪子,他對於吃人這件事情抱持著懷疑。而後,養殖場老闆為了跟他套交情,送了一個女性的食用人給他。馬可仕將這名女食用人養在家中,並在照顧/飼養過程中逐漸對她/牠產生奇特的感情。

在整個故事過程中,可以看見主角馬可仕對於外在世界的不滿,以及對於這名女食用人小茉複雜的情感。作者的筆法直率細膩,對於「人食人」的過程有著非常詳實的描述,從如何飼育及屠宰食用人,到如何烹煮食用人各部位,甚至到食用人如何配種生育,文字上毫無避諱,血淋淋地打造出殘暴但卻又理所當然的食人文化。但這本小說不是欣賞獵奇場面而已,作者藉由馬可仕的視角,觀看這個「人吃人」的世界。

必須承認,我對於拉丁美洲的文學作品所知甚少,僅胡亂吞過幾本。不過拉美作品對我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拉美文學作品總使用虛實交雜的筆法,並帶著非常濃厚的政治跟社會意涵。而這本《食人輓歌》也是承襲拉美作品的特色,作者利用「吃人」這個概念,探討結構剝削以及既得利益者的內心。

剛開始在閱讀時,我一直聯想到兩部日本科幻作品,分別是《家畜人鴉俘》與《約定的夢幻島》。前者是經典科幻虐戀小說,除了極度獵奇的場面描述外,還帶著日本於二戰戰敗後,被迫任由大國擺布(賠款、外來文化的入侵)的政治隱喻。而《約定的夢幻島》的中,養殖可食用孩子的這件事,也象徵上一代為和平而選擇犧牲部分下一代人生等意涵。

《食人輓歌》其設定與上述兩部作品部分相似,亦就是整個社會默許把某部分的人視為隨時消耗的物品。然《食人輓歌》有趣的地方是在於,敘事者在該社會結構中是屬於鞏固食人規則的人,就像是《1984》裡,在真理部負責改寫歷史的溫斯頓。他與溫斯頓一樣,對於規則有所不滿,並用相當消極的方式抵抗整個食人社會,社會裡雖然沒有老大哥,但食人就是日常一部分,拒絕食人者會與其他人產生距離,在社會上顯得格格不入。

故事中有個很有趣的思辨,像是小說中裡的有錢人以不滿足只吃養殖場出來的食用人,或是經核準後能吃的人。他們試圖吃一些在社會裡的「一般人」,甚至是名人,他們對此表示,在食用人出來前人類早已用不同的形式在吃人,在競爭過程中,贏家輸家的關係即是獵食者與獵物,社會結構即是鼓勵吃人,只是吃的方式不同,從具體的骨肉到無形的精神勞力剝削等。故事甚至更進一步討論到,也許讓自己生命延續,就是一種食人的行為。故事裡面,主角馬可仕因兒子早夭而選擇長年茹素,然而,當女食用人小茉進到他的生活後,卻使他產生了奇異的糾葛,而所謂的「食人」不單只有口腹之慾,其包含了性慾、奴役與經濟等各種涵意。故事藉由「吃與不吃」來談論「人為何會去剝削他人」,透過馬可仕掙扎,探究人類選擇成為壓迫者的心路歷程。

《食人輓歌》利用獵奇的敘述方式,實質包裹著人無法抵抗慾望的哀傷心境,故事裡沒有直接批判食人制度,也沒有傳遞出任何的社會道德。它是用一種非常冷酷無情的視角,呈現出在人吃人的世界內,社會是如何順暢地運作,沒有瘋狂,沒有荒謬,完全的理智,完全的和諧。所有人都作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在冷酷地犧牲他/牠人後,帶著一絲愧疚,堅強地活下去。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