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postimg.cc/D0kpbYZg/IMG-0666.jpg)
![](https://i.postimg.cc/CK52yqXj/IMG-0667.jpg)
![](https://i.postimg.cc/SsztRpyR/IMG-0668.jpg)
![](https://i.postimg.cc/13JdYHCm/IMG-0669.jpg)
![](https://i.postimg.cc/0N4B9N1h/IMG-0670.jpg)
![](https://i.postimg.cc/VsC3LX6g/IMG-0671.jpg)
調查物種:銀杏(白果) |
物種來源:外來種 |
調查地點:臺北典藏植物園 |
生活型態:多年陸生木本植物 |
調查位置:溫帶植物區 |
生活狀態:落葉大喬木 |
調查時間:2021/11/18 15:38 |
生活狀況:綠葉小喬木 |
調查補充:銀杏為雌雄分株植物,通常雄株的長枝比較會斜上伸展,雌株的長枝相較雄株開展和下垂,且短枝相對密集,目前野生的銀杏只有中國大陸中部地區存在。 而臺灣平地過熱不太適合銀杏生長,若強硬種植會發生越夏困難、生育不良等問題,比較適合種植在臺灣中高海拔等溫帶氣候地區,一般來說銀杏都能活一千多年。 目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超過快兩億年了,是相當古老的活化石,過去廣泛分布在南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現僅分布在中國大陸中部,原名叫白果,後為了進貢給皇帝,才改名為銀杏。 銀杏又稱公孫樹,因為銀杏從種植到開始結果的時間相當的長,年輕時種下去要等到有孫輩時才看的到銀杏結果。 而在服用所有銀杏製品或銀杏果時需要特別研究之後才能食用,因為銀杏用的好是良藥,用的不好就是毒藥了,所以建議不要亂吃,若要吃必須審慎評估。 |
|
完整學名:Ginkgo biloba L. |
![](https://i.postimg.cc/NFmVJvVS/IMG-0672.jpg)
![](https://i.postimg.cc/Jhzf1gDH/IMG-0673.jpg)
![](https://i.postimg.cc/k4VLSbyn/IMG-0674.jpg)
![](https://i.postimg.cc/zf293jKt/IMG-0677.jpg)
![](https://i.postimg.cc/j5Gm4S8y/IMG-0680.jpg)
![](https://i.postimg.cc/Cx7ypY1V/IMG-0681.jpg)
葉身型態:扇形 |
葉脈型態:直向平行脈 |
葉序型態:互生或叢生 |
葉緣型態:皺波狀 |
葉背型態:顏色較淺 |
葉端型態:凹缺 |
葉托型態:小而不明顯、葉梗長 |
葉基型態:楔形 |
調查補充:銀杏特殊的葉形與葉序是在辨識上相當好用的地方。 |
![](https://i.postimg.cc/m2WKch1s/IMG-0682.jpg)
![](https://i.postimg.cc/m23J7R7F/IMG-0683.jpg)
莖型態:直立莖 |
節狀態:有節且節處有突起 |
莖結構:木質 |
皮型態:粗糙有直向裂痕與些微剝皮 |
調查補充:銀杏的節相當特殊,在辨識上可多加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