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型樣貌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便是以其巨大的羊角而聞名,這彎曲巨大羊角與我們所熟知的鹿角有的天壤之別,最顯著的差異便是羊角永久性的,而鹿角則是會年年脫落進而重生的,然而雖然通俗上我們都將牛的角稱為牛角,羊的則稱為羊角,但實際上無論牛、羊乃至羚都是屬於牛科動物,牠們的角我們都稱為洞角。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從名字上來看洞角似乎就是有洞的角?
洞角主要由兩大部分所組成:
1. 骨質的芯:出生時,於頭皮的皮下組織生長,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與頭骨化為一體形成前骨,而此結構會受到皮膚的保護,使之不會直接暴露於空氣之中。
2. 角質的鞘:此結構將包覆著骨質的芯並從出生後終其一生不停地生長。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目前僅存三個亞種,分別是洛磯山脈的大角羊、加州大角羊、沙漠大角羊,此次主要介紹的也就是洛磯山脈的大角羊,這裡的大角羊體型最為巨大,連帶著其彎角也巨大無比,其平均體重為 119 ~ 127 公斤,雌性則為 53 ~ 91 公斤,身長約為 1.6 ~ 1.8 公尺,雌性則為 1.5 公尺,雄性的洞角重量可達 14 公斤,相當於其骨骼的加總,反之雌性洞角的重量根本不到這數字的一半。
大角羊頂著巨大的彎角亦能有不錯的移動速度,粗略估計其時速最高可達 32 公里,試想看看,若大角羊以如此龐大的洞角藉由如此高速撞向自己,保證不死也半條命了,也就是說大角羊的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不過這也必須讓牠有加速的空間。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在發情期時,雄性會互相爭奪配偶,進而發生衝突,這時牠們會以頭上的巨大彎角作為武器相互衝撞,直到一方認輸甚至死亡,前面說過這巨大的衝擊力對於人類而言無疑是致命的,但大角羊卻能在如此強度的爭鬥之下持續 24 小時以上的時間,這一切都歸功於其雙層的頭骨結構,給予牠良好的抵抗衝擊的緩衝能力,不過雖說能持續很久,但這對於大角羊的腦也有著無法挽回的損傷,有許多雄性在爭鬥後,雖然勝利但不久後也馬上猝死,另外也有少數大角羊因其彎角被撞斷,失去自保能力,很快地也被掠食者捕殺。
介紹完大角羊的彎角後,我們也必須來說說牠的毛色組成,其毛色組成較為單純,主色為棕色,而其腹部與臀部以及四條腿的背部皆為白色,白色的臀部與腿部的背後被認為有迷惑敵人的效果,除了有迷惑的能力外,其視力也相當的好,牠能清楚的看到 1.5 公里外的事物進而緊戒,另外大角羊的眼角與腹股溝以及腳底板皆有腺體,這些腺體的分泌物被認為與支配行為有關。
二、 棲地食物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主要分布於加拿大西南部、美國西部、墨西哥西北部一帶,除了沙漠大角羊生活於墨西哥炎熱的沙漠地形外,其餘的大角羊皆偏好較為涼爽的山區,主要棲息的海拔約為 800 ~ 2500 公尺,若天氣過於炎熱甚至會往更高的地方遷移,其棲地往往是高山草原、草原坡地、丘陵地形,主要都是以地形崎嶇或巖石峭壁的地方作為主要棲地,另外由於大角羊的構造不利於雪地行走,故而牠們會以乾燥的斜坡地形為主。
從上所述,可以知道大角羊非常適應陡峭的山坡地形,這樣的地形給予牠們很好的保護,進而避開許多肉食性的天敵,但其中山獅的威脅最大,主要也是因為山獅也很擅長於此種地形活動,另外有時我們可以在一些影片中看到大角羊在山坡地上搖搖晃晃的,這並不是牠害怕了,而是牠生病了,大角羊的主食是植被與灌木為主,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將寄生蟲吃進身體裡,造成羊肺腺蟲病,病癥顯著時,大角羊便會全身無力,毫無食慾,最後不是摔死就是餓死,而這種疾病廣泛發生在大多數的山羊與綿羊之中。
其中較為有趣的應屬雄性與雌性的進食習慣,雄性大多數時間都會用於進食,而雌性則是進食與躲藏,推測雌性是為了保護小羊躲避掠食者而為之。
三、 族群特性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是群居動物,其族群通常為 10 頭左右,不過到了冬季食物較為緊張的時節,則可能匯集成 100 頭以左右的族群,不過無論是 10 頭乃至 100 頭皆是由雄性作為領袖,在其族群間有嚴明的階級關係,雄性取得階級的手段主要來自於其體格與洞角,而雌性則是以加入族群的先後取決其地位,大多時候雄性領袖便是以最強大的大角羊擔當,但若有與之體型差異不大的雄性,則會發生爭鬥,不過為牽扯到交配的爭鬥往往不會有太大的損傷。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領袖的選拔通常都發生在發情期之前,這樣的階級制度對於接下來的交配有減少衝突的巨大幫助,然而其中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發現,那便是大角羊的群體生活中,兩性是會分開生活的,然而在雄性的群體中,上位者可能會與下位者進行交配,也就是所謂的同性戀的行為,當然這樣的現象也很少見就是了,但至少再次驗證,愛是不分種族的。
大角羊求偶通常於秋天開始,雄性之間的爭鬥頻率約為每 5 小時一次,雖說只有戰勝的雄性能獲得交配權,但雌性卻會連續與多頭大角羊交配,這意味著當 A 羊戰勝 B 羊,而 B 羊戰勝 C 羊,那麼戰敗的 B 羊也有機會取得交配權,所以戰敗的大角羊也別太灰心,依然是可以敗部復活的,你的女神依然會向你微笑。
懷孕的雌性會遷移到更高的山區待產,這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地區掠食者較少,盡管食物缺乏卻能給予後代更安全的生長環境,通常可產 1 胎,小羊在出生後便能行走,並且在幾周後便能與母親行走於峭壁之上。
小羊出生後母親會持續餵奶約 4 ~ 5 個月,直到小羊從出生時的 4 公斤增加至 25 ~ 35 公斤左右時才斷奶,若為雄性的小羊則會更重,而在這哺育的過程中雄性並不會參與,一般來說雌性一年就達到性成熟,但通常都是在第 2 ~ 3 年才有第一次的交配,而雄性則是要 7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性成熟,這主要是因為其洞角才完全成熟,如此才有能力與其他雄性競爭配偶。
四、 人類與它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大角羊在兩百年前數量極多,粗略估計有 15 ~ 20 萬頭以上,但在皮草交易的黃金時期,大角羊也受到了重大的衝擊,毫無管制的狩獵行為以及人類生活圈的加速擴張,直接與間接的傷害到了大角羊的延續,要知道在過去大角羊可是有 7 種亞種存在的,而如今卻僅剩 3 種,由此可見大角羊的滅絕速度是肉眼可見的。
當然到了現今,狩獵行為受到了限制,人們對於動物的皮革需求早已大不如前,而大角羊的皮革更是不人類所喜愛的,畢竟毛皮相當粗糙,照理來說人類需求銳減,大角羊的數量卻並沒有復育到先前的一半,甚至更少,這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非法的偷獵行為,這行為主要是為了大角羊的肉與角,不僅做為食物,甚至用於儀式,且在某些狩獵比賽中更作為狩獵獎盃所用。
當然在我看來雖然偷獵相當頻繁,但對於其族群的繁衍並不造成巨大的影響,反而是極端氣候所導致的食物缺乏、氣溫劇烈變化使之餓死猝死占大多數,盡管牠的數量在 IUCN 中評比為無危,但其數量卻不斷減少,這警訊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圖片來源:wiki)(完整連結於此)
雖然大角羊的存續令人擔憂,但牠帶給人們的文化衝擊也有正面的影響,在大多數的古老傳說裡,大角羊象徵著力量、智慧與堅韌不拔的心.許多美國原住民對於大角羊都帶著無比崇敬的心,對他們來說大角羊就好比山神一般值得尊敬,盡管原住民依然會狩獵其作為食物的來源,但他們是以一種充滿敬意的心情將大角羊吃下,充滿了感恩之心。
而大角羊的角用途很廣,比如說樂器、容器、或是前面說的狩獵獎盃這樣的裝飾品等等,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號角,而這樣的號角更是常常在各大影視甚至動漫畫中出現,號角低沉宏亮的樂音,帶給人無比的勇氣,去面對各種困難與險境,盡管大角羊的存續已然是個顯著的問題,但我相信人們會致力於改變這個世界,為大角羊吹起反攻的號角,讓大角羊再次偉大,就如同美國一般。
同時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