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xx.fbcdn.net/images/emoji.php/v9/t92/1.5/16/1f4e2.png)
![](https://static.xx.fbcdn.net/images/emoji.php/v9/t92/1.5/16/1f4e2.png)
這個六月有好多疾病的事情在發生,臺灣野生動物的世界也有兩個案例被發表。
首先是臺大特殊寵物及野生動物醫學研究室,他們記錄到臺灣的「CANV黴菌」案例,這種疾病過去曾在寵物綠鬣蜥、鬆獅蜥上有發現之外,近年也發現國內的眼鏡蛇、紅斑蛇感染,嚴重起來是會讓爬行動物死翹翹的黴菌感染。
研究團隊也呼籲,CANV可能會透過寵物交易傳染,尤其臺灣最近嚴重的綠鬣蜥入侵問題,也曾經在一些綠鬣蜥身上有發現CANV,未來與臺灣的野生爬行動物會有什麼影響需要持續關注,也希望有發現類似狀況的人類可以通報實驗室,幫助釐清CANV在臺灣的寵物與野生動物間的關係(延伸閱讀1)。
再來是大家熟悉的「小病毒」,過去屏科大野生動物疾病生態研究室研究團隊就曾指出小病毒這類病毒對石虎的影響,臺北市立動物園等團隊也記錄到小病毒感染到穿山甲的案例。而屏科大野生動物疾病生態研究室最近的研究發現,小病毒的感染力非常強,動物接觸到被汙染的糞便、飲水、土壤,就有可能遭到感染。
因此臺灣有很多原生的食肉目朋友暴露在風險之中,也發現犬貓身上流行的小病毒可以在野生動物身上測到,可見這種會在犬貓與野生動物間互相傳染的疾病顯得十分危險,尤其臺灣的流浪犬貓多又難以控制,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疾病成為嚴峻的考驗(延伸閱讀2)。
以上兩個案例都提到「管理」,例如寵物管理、遊蕩動物管理等等,但動物不會自主管理,需要仰賴人類對牠們負起責任,減少寵物接觸原生動物的機會,才能降低對臺灣本土生物的影響,也可以保護到寵物。
回到人類世界,新冠疫情在臺灣正處於三級警戒的狀態。但其實病毒未必可怕,可怕的是一時的疏忽造成的防疫漏洞,也因此,希望各位人類在這段期間能好好自主管理,勤洗手、外出戴口罩,並減少非必要的外出及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尤其端午節也快到了,我們都希望能與親友團聚,但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都需要犧牲一點相聚的時間,換取大家的健康,一起用正確的知識來防疫。當然,如果想更了解病毒,也跟各位人類介紹《病毒不是故意的?!:認識傳染病大小事》一書,一起來學習面對病毒該具備的知識(延伸閱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