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星期我的女友跟我講了段話,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是記憶猶新;原話是說是臺灣人信教信的是相當虔誠,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這句話算是勾起我以前的回憶;我的母親就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帶著我進了教會而我也信了上帝,但最後我選擇不再去教會,轉(zhuǎn)而獨自堅守並相信上帝。
這邊我想要談談我的經(jīng)歷,以及雖然我是基督徒但我不再去教會。我的母親從以前就是個重度憂鬱患者,即便跟我父親結(jié)婚日子也是貧困;那種一餐沒一餐的生活也是上帝和教義救了我的母親;試想充滿痛苦的日子,唯一能倚靠的就是上帝,我可以說基督教不止是救了我,也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感謝上帝,沒有他就不會有正在電腦桌前打字的我。
但也因為我的母親倚靠上帝,她相信一切自有上帝的安排,而我們至今所遭受的苦難,也全在上帝的計畫內(nèi)。數(shù)年前的我無法理解母親的想法,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不負責任的,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想倚靠上帝解決是錯誤的;也因此我不斷地懷疑我的母親是不是迷信宗教。
其實到了今天我也改變了我些許想法。迷信這個詞常常跟宗教掛在一起,總是有人不斷講著:「迷信宗教,迷信宗教,迷信宗教。」,但我想我們是否也忽略你我是不是也正在迷信科學?其實事情一直是明白的,無非就是每個人選擇自己所相信的,也只有少部分人願意處在矛盾當中;矛盾像是『猶豫』,猶豫要吃哪家早餐店,猶豫車子該不該換,猶豫未來該做的決定,甚至最後轉(zhuǎn)變成憂鬱;那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是非常折磨人的,人都很喜歡一個明確的答案和目標,因為這樣做省時、省力、還省腦袋,不用費盡心力的去想著、去憂鬱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我們與宗教的距離,全取決於你願意怎樣活著。我也不是真的堅強,我難過的時候也會找上帝、找朋友,甚至我也會找科學、哲學來處理我面對的困難;但是當我是清醒的,我很清楚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為了保持我的同理心,我也時常把我的思緒分別放在同一個題目但不同的答案裡,這可以讓我更方便去理解不同的人大概會有怎樣的世界;舉例,自殺對基督教來講是一種罪,因為違背了上帝賦予你的生命,也犯了十戒上的殺人罪;但換到哲學,有些人會告訴你,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決定自己的一切,當然也包含了自己的死亡。
當你的腦內(nèi)充斥著兩種答案,而兩邊卻都有它的道理,你能隨意地把其中一個想法刪除嗎?至少我的選擇是全部保留。也因為這樣我了解到自殺到底是不是罪,對我來說是無解的問題;矛盾豐富了我的同理心,卻沒有給我解決的方案,這就是尋求矛盾的代價;所以那些選擇讓自己喘口氣,選擇不再多想的人,迷信宗教或是科學的人,也是人之常情;但對我來說這距離我追求事實的精神、保有憐憫心的精神是有一段距離的,我認為世界本來就是矛盾的,我也不想去接受那些偏頗的說法。 這是我個人的原則,宗教和你我的距離,對我來說就差在與「真相間的距離」;總之每個人也是選擇自己所相信的;了解了這點才不會失去了憐憫以及那顆包容別人的心,我想這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