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聽講臺大的心理季—晚夏/伴行講座三:「人生百味股份有限公司—向都市的貧窮者學習如何與失敗共處」。
演講者是由人生百味的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先生來演講,內容提及自己的人生過往,以及為何參與此以幫助街友為主要目的之社會機構:
【求學生涯的顛簸 意外另尋覓彼路】
大學時為滿足他人對於自身之期待,選擇父親、友伴口中極為讚嘆與菁英的「交大電機系」,但由於教科書皆是原文書籍,且蓋因環境的轉變,隻身來至競爭激烈的求學氛圍中,漸漸地失去繼續奮鬥及丟失人生意義的他,逐漸翹課、鎮日待在宿舍裡打電玩,生活僅是:清醒、電玩、吃飯、睡。其實他亦明瞭自己在周遭室友、同學的眼中並非是值得往來的人,因為任誰也不願與僅會拖後腿之人共事,以致更加自卑、惡性循環。
【寒暑拚社團營隊 重見光芒新方向】
由於在學業成績並未有所亮點,因而他投其所有精力,埋頭籌備、規劃寒暑假之社團、營隊、返鄉服務等,於一整暑假最高紀錄便是同時舉辦十團營隊活動,在這些經歷的洗滌,由於他人對其的認同與尊敬,令他重回喚起過往備受他人仰望與認同之感覺:「人是需要他人認同以確立自身的存在。」便是他於這般經歷體悟之理,因而為其心中埋下參與社福活動等之苗種,如今回憶,他不經明瞭:或許那段時光便是改變自我的那一重要契機時刻。
【街友各有其苦衷 掛斷通話之彼端】
順利從交大畢業後,成立人生百味,於某日一如既往的路途中,巧遇一名街友滿身酒氣,問之:蓋因昨夜父親節,老伯(街友)想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果決使用身上所剩無幾的零錢打通公共電話,頓時話筒彼方傳來熟悉卻冷漠的聲線,是他女兒、是許久未聞之女兒、亦是痛恨自己的那名女兒。
「你幹嘛打電話過來?」
「...今天父親節呀,想說聽聽你的聲......」
「你忘了你當年的所作所為嗎?我並不想做你的女兒!別再打來了......」
「(嗶——)」
電話那頭不再有聲響,僅剩電話老舊的嘈雜聲,復又冷風襲來,老伯心生悲愁,是以再行以往所為,買手啤酒,復次進入酒醉樣態以忘卻那份孤寂感。
【抒發之餘 所得之理】
以上三則擷取自講座內容的故事,其實最令我感同身受。先是,大學時迷惘的抉擇,不感興趣的科系,及是以呈現頹廢模樣的身影與目前的我,如出一轍,因此我倍感哀愁,因為我正也是面臨究竟轉系的抉擇是否正確,以及是否真能如我所願,從法律系轉到社工系,或許轉換跑道後猶是另一錯誤的選擇,是否那真屬於自身的未來生涯,這些不安與躊躇都令我難受的深覺窒息,事實上是過多的不安與未知致使我恐懼轉變,因而我仍在猶豫不決、故步自封。
又第二所言,找尋新的人生方向雖看似容易,但真正的路途並非說是隨意可見,並且其中所提及之「自我認同」,其實便是根基於他人對於自身的期待,他人越是對於我倍感希望,我亦倍感壓力沉重,因而對於人生抉擇錯誤之舉是深覺不得令他人知曉,但如今亦希望坦承自己的不足,對於法律的學習成果極其落後與挫折,亦是佔有對於想要轉系的緣由極大部分,次是由於未來職涯規劃非我所想:果然不想做如此日復一日、過於規律的上班生活吧!
最終,那般情境令我回憶起那段過往的歲月:自父母離婚後的便少有碰面的那人,正因久以未見,才致使不必回想他的面容,亦不必再擔憂日子會因他,再次面臨危懼亦或隨時皆要有所戒備的日常。但透過講者的故事道出:或許在處於被害者角色的我們一家,雖未能原諒他,亦或將其所作所為一切免除。「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雖然他似有些逢遇人生挫敗,因而墮落之緣由,這些是令人同情,但這是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他的所作所為的起因,然人並非絕無立場,因而不免會為某一方發聲,而我便是站在母親的角度來評斷此事,我無法原諒他,更無可能再次回歸從前,僅是聽聞完這齣故事,令我明白:或許他亦有什麼未知的苦衷,但相較於我母親頭顱上的縫針疤痕?及我們三人的記憶創傷,這仍是無法成為我諒解他的理由。......這些便是我當下所想到的,雖然可能閱讀至此的人不太了解發生何事,不過這也算是自我的抒發吧!並非是為闡述過往種種,只是......即使是抒發亦難以停止那滿盈的淚水呢!即使是回想,仍是痛徹心扉。
聽完此場講座,亦明瞭人生百味的工作方針與嚮往,亦明瞭粗略之組織與計畫,例如石頭湯計畫等,對於協助街友的具體實踐更加明瞭,收穫良多,以上內容僅提出部分較為偏離主題的故事闡述自身想法,若對於人生百味之內容與詳情有興趣者,可以至粉專、IG或官網搜尋查找。
*人生百味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o.you.a.flavor
人生百味官網:https://doyouaflavor.tw/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追蹤托比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oby07161069/?hl=zh-tw
*如果有什麼想告訴我的亦歡迎底下留言或至IG私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