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研究所參訪心得(搬運)
雖然說休學期間的一年半有去表叔的公司實習過,不過接觸到的跟生物最相關的產業大概只有跟生產食品級輸送帶的公司合作一案,因此這段期間基本上對於任何生物產業以及科技研發等資訊是完全沒有接收到的。在剛開始幾堂課當中,一聽到生研導論有機會去參訪食工所真的挺興奮的,要感謝食工所開出的參訪名額以及系主任和生科院的人員的協調。
其實我一直以為食工所完全就是僅對於國內食品相關產業的研究技術而已,在看完導覽影片之後,仍然抱持著差不多的看法……直到研究員小姐帶我們大家到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開始口頭的導覽之後,才發現原來我所想像和認知的指示食工所的冰山一角,從微小的分子細胞生物學,到健保食品的研究研發其實都是涵蓋在裡面的。我也現在才知道我們院上的生物實驗原來有很多菌株和細胞都是直接從這裡訂來的,能夠保存和收藏這麼大量又品質好的菌株及細胞的地方原來是在看似秘密基地的地下室,在可能會潮濕的地下做好濕度溫度的保持以及空氣品質的管控,屬實不簡單。我有注意到一個點是,當我們一大坨人湧進地下室的時候,那二氧化碳的濃度值就不斷飆升,是挺有趣的,雖然不太清楚二氧化碳和保存的直接相關性。
進入一小部分的樣本保存室,進入門後有塊地墊,基本上踩過去就可以初步的將鞋底清理一次,不過我看室內的環境那麼得乾淨,想必還是常常有人來清潔;研究員小姐為我們簡單地述說這些樣本的保存方式,溫度、排列方式等,我一開始一直以為樣本是直接泡在液態氣體內,後來才知道是利用液態氣體昇華後或傳導降溫的冷空氣來保存,也是,不然這些有機體早就凍壞了。另外也從研究員小姐口中得知,其實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也是常常有公司或是單位來參訪的,他們來參訪或是有興趣的樣本,像是有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臍帶血的保存箱,因為臍帶血當中的幹細胞是做為醫學和生物研究很重要的一環。雖然我是沒特別注意到,有提到才知道那是放臍帶血的低溫保存箱,不過也正常啦,一般學生沒特別關注的,怎麼會知道呢?
參訪過程中,除了聽研究員小姐的解說導覽外,有一小段時間是站在系主任和負責這次企畫的博士附近的,因此也有聽到一些他們的對話,剛好就是我很在意的,也是未來可能要走的方向,生物跟資訊到底能不能有更多的連結? 像是最一開始在年初有得知國家生物資料庫大量向民眾收集樣本,就是為了去建構臺灣本土人們基因多樣性的資訊網,畢竟國外的樣本和資訊並不100%符合臺灣當地的一些病理和遺傳疾病的狀況;兩位的談話中,其實就有聽到利用我們已經熟知的資訊趨勢:「AI」、「大數據」、「物聯網」……和生物技術做連結,雖然具體的我還是只想到生物資料的數據集合,以及用AI去推斷可能會產生的變化等而已,至於物聯網,可能就是科幻電影或是動漫看太多了吧? 那種要把資訊和生物體合在一起的技術不是說沒有在研發,而是等級還太高我根本還無法想像。
不過聽了兩位的對話,我心想,我想走的路或許是一條生物和資訊產業上創新的一條路呢,雖然不知道走不走得下去,畢竟想跟做是兩回事,而且同時也有一群人拚死拚活地在同一個領域競爭,有時候總覺得,自己的企圖心似乎沒那麼強呢,只要有一技之長,可以妥貼的工作,安穩的生活下去也是個夢想和生活呢……。 不過小時候的想像,和透過學涯目前所學到的東西去結合,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呢。雖然是小小一次的食工所參訪,時間也不多,但卻為我帶來不少的思考,我為何要繼續這條道路? 還是我可能有其他想法? 我是不是需要再做點甚麼? 總之,現在就先繼續穩定學習下去,看得越多、眼界越廣或許又會有更多的想法,誰知道呢? 就認真地妥貼地過完每個學期吧?